薛敏
蛀牙,又叫齲齒,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口腔疾病。此病的致病菌是α-溶血性鏈球菌和變形鏈球菌。進食后如果不及時清潔牙齒,致齲性食物如糖附著于牙齒表面和牙齒縫隙,會令致齲菌大肆生長繁殖形成菌斑,同時分解碳水化合物進行糖代謝,進而不斷產(chǎn)酸,腐蝕破壞牙釉質。一段時間后,牙齒的有機質被破壞,就會產(chǎn)生齲洞。近年來,研究人員不斷研究抗齲性食物。除了大家熟知的茶外,巧克力中的可可對齲齒的抑制性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研究表明,可可中存在的多酚主要是黃酮類物質,如黃烷醇、花青素等,具有一定的抗齲活性。變形鏈球菌產(chǎn)生的葡糖基轉移酶能將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聚糖。在低pH環(huán)境下,葡聚糖可以使細菌牢固地附著在牙齒表面,進一步促進牙菌斑的形成和酸的積累。英國利茲牙科研究所的Rimondia S. Percival 博士,探究了可可多酚對變形鏈球菌和血鏈球菌的影響,發(fā)現(xiàn)可可多酚可以減少變形鏈球菌和血鏈球菌的生物膜合成,抑制其生長。其中,可可多酚五聚體能阻礙變形鏈球菌利用蔗糖產(chǎn)酸。
日本鶴見大學牙科學院發(fā)現(xiàn)可可多酚對牙周病原菌(包括牙齦卟啉單胞菌、具核梭桿菌和中間普氏菌)具有顯著的抗菌作用。根據(jù)相關報道,在倉鼠飲食中加入可可粉或巧克力可減少其發(fā)生齲齒。另一項人體研究表明,可可含量高的巧克力的致齲潛力指數(shù) (CPI) 不足蔗糖的 40%。
不過,可可多酚能防蛀牙,并不代表所有的巧克力都能預防蛀牙的形成。事實上,由于添加大量糖分,多數(shù)巧克力產(chǎn)品并不利于口腔健康。此外,許多價格低廉的巧克力制品多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代可可脂代替可可脂,不僅不含對人體有益的多酚化合物,還會導致食用者發(fā)胖、消化不良。
一般情況下,可可含量越高代表巧克力的品質越好。優(yōu)質巧克力產(chǎn)品的成分表的前幾位應是可可、可可脂、可可液、糖和天然香料。日常購買或食用巧克力時可選擇成分簡單、可可固形物含量>50% ,且不含代可可脂的優(yōu)質黑巧克力。每日食用量最好不要超過10克。
應養(yǎng)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早、晚各一次,采用正確的巴氏刷牙法,減少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細菌,減少牙菌斑。飯后應及時用清水漱口,保證口腔清新。同時,要注意限糖。尤其是睡覺前,一定不要吃糖果、零食。如果出現(xiàn)齲齒,一定要及時治療。
指導教師:劉霞? 天津科技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