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霖
【摘要】“全媒體時代”這一詞來自傳媒界,指的是現(xiàn)代信息傳輸途徑之全,涵蓋范圍之廣。全媒體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的各種感官,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其生動、時效的特性符合課堂教學的需求,所以被引入到教育行業(yè)。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德育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目前已進入全媒體時代。面對新的社會趨勢與潮流,教師的教學技巧與理念也需與時俱進。全媒體分為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可以有效實現(xiàn)信息的傳遞與反饋,將其應用于課堂可更好地保障教學效果。教師合理地利用全媒體資源,利用其生動、時效、豐富的特性進行教學,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途徑與形式,實現(xiàn)教育與時代的緊密結合,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關注留守兒童,積極更新教學方法
教師不僅要不斷地豐富教育技術理論,而且要將時代的成果合理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要積極地面對那些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而產(chǎn)生的新的教育問題,比如留守兒童。如今留守兒童已經(jīng)成為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需要面對的群體。留守兒童普遍缺乏父母的陪伴,可能存在缺乏安撫、照顧不力、監(jiān)護不力的狀況。面對這樣的群體,教師要強化留守兒童的法治意識,使其在遇到困難時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又要讓其學會約束自身的行為,實現(xiàn)健康成長。
比如在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我們受特殊保護”一課時,教師要注重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從家庭、法律、社會、學校等幾個方面,結合案例,帶領學生開展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認識到保護自己的途徑。這種教學方式缺乏一定的實效,不利于學生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資源保護自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制作微課案例,讓學生結合案例進行分析,看看案例中哪些內(nèi)容侵犯了自己的權利,哪些行為自己可以反抗。在學生找出具體的行為后,讓學生繼續(xù)討論面對這些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教師在視頻中出示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比如家暴、校園霸凌、性侵害等。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狀況,教師在學生討論結束后說道:“你自己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狀況呢?老師準備了一個小盒子,大家可以拿出一張紙,把自己遇到的問題或想對老師說的話寫在紙上裝到盒子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隱私,以獲得學生的信任。教師要及時了解存在問題的學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將多媒體引入到課堂中,教師需要具備剪輯視頻、插入音頻、制作動畫等專業(yè)技術。教師要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培訓、自學、研討等手段不斷提升自己,革新教學手段。
二、利用全息媒體,帶領學生觀察生活
全息媒體指的是信息傳播形式的多元化,即在現(xiàn)代背景下信息可以通過圖片、音頻、視頻、游戲、VR等多種方式傳遞。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學習困難的狀況。在全息媒體的推動下,教學素材得到了豐富,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促進其自主學習。同時,全息媒體為生活化教學的落實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獲取具有時效性的內(nèi)容,與教材內(nèi)容建立聯(lián)系,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掌握與運用,為學生觀察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途徑。
比如在教學“我們的班規(guī)我們定”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全息媒體帶領學生細致地觀察生活。全息媒體涵蓋的形式很廣,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教師為學生播放了在班級里、走廊上、操場上的學生課間活動的視頻,并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觀察我們?nèi)粘5男袨?,尋找有哪些不合時宜的行為?”學生回答后,教師組織學生共同制定班規(gu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班級實際制定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然后,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契約精神,讓學生認識到班規(guī)是大家共同制定的,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發(fā)自內(nèi)心地維護,要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班規(guī),培養(yǎng)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認同與服從是學生遵守班規(guī)的前提,也是公民遵守法律的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遵規(guī)守紀的習慣,為學生法治意識的養(yǎng)成打下基礎,便于學生日后學會遵守法律規(guī)定。
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習慣與學習態(tài)度上很容易出現(xiàn)偏差。所以,教師在日常班級活動中要注重留守兒童的表現(xiàn),利用多媒體開闊學生的視野,以積極的評價幫助他們獲得成長自信,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利用全員媒體,組織學生參與實踐
全員媒體指的是在當代背景下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比如當下最火的自媒體。教師將自媒體引入到班級中,可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吸引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留守兒童面對的主要問題是缺乏與父母的溝通,感受不到父母對自身的關愛。將多媒體引入班級管理中,可以在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搭建起一個特殊的溝通平臺,可以打破時空的界限,便于學生父母了解班級的發(fā)展、學生的成長,也便于學生感受到父母的關注,建立雙向溝通。
比如教學“憲法是根本法”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為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教師在上課之初便說:“學完這節(jié)課后我們要繪制以憲法為主題的手抄報,繪制完成后,大家的作品會在班級公眾號中推送,希望大家在課上認真聽講,找到自己想記錄的內(nèi)容?!蓖瓿山虒W任務后,教師組織學生繪制手抄報。在本次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的附屬內(nèi)驅力提升其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相對集中的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果。然后,教師運用自媒體展示學生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自信,讓學生獲得更多積極的評價,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在選擇作品時要注意多元化的標準,要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升。
教師運用自媒體推送學生的作品、日?;顒右约吧钣涗洠梢宰寣W生家長即使身處外地也能了解到學生的狀態(tài),讓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上體會到遠方父母的關心,為學生與家長的雙向溝通搭建了平臺,有利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
四、利用全程媒體,增強學生的社會體驗
全程媒體指的是一件事情在發(fā)生與發(fā)展的過程中被不同形式的媒體記錄下來,從而得到傳播與擴散。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政治活動的全程媒體錄像作為教學素材,以增強學生的模擬參與感,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依法治國的流程,了解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踐行過程。法治意識并非朝夕就能養(yǎng)成,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依法行事意識的滲透,要讓學生了解作為合格的社會公民應該具備的素養(yǎng)與責任,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
如在教學“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課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全程媒體增強學生的社會體驗感。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是讓學生簡單地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樹立權利意識與法治觀念,學會合理地利用權利,合理地維護自身的權利。為了強化學生遵守憲法的意識,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公民權利的來源,教師播放國家主席向憲法宣誓的片段,讓學生了解憲法在我國的崇高地位,以視覺沖擊的形式強化學生對憲法的認識。
小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更要明確自身享有的權利。在道法實踐課上,教師可以利用全程媒體播放一些與學生相關的法治專題講座,以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五、利用全效媒體,收集學生的信息反饋
全效媒體指的是在現(xiàn)代背景下信息的傳達會更加精確,更具效率。利用大數(shù)據(jù)資源,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信息受眾的類型以及反饋的結果。全效媒體近年來已經(jīng)逐步進入到學校的評價體系中。教師利用全效媒體,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教學方式,便于進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學實踐,為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提供了新的形式,為網(wǎng)絡授課提供了可能。
如在教學“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一課時,教師便利用全效媒體及時了解學情。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對煙酒與毒品的防范意識,讓其樹立自覺抵制煙酒與毒品的態(tài)度。在教學之前,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情況,教師組織學生填寫了網(wǎng)絡問卷。問卷中列舉了“你的家人是否抽煙?你是否幫助大人買過煙?你知道毒品是什么嗎?”等簡單的問題。在學生完成后,教師通過大數(shù)據(jù)進行檢索,概括出班級成員的主要特征,便于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這個過程中,對于答卷存在問題的學生,教師可以單獨了解,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煩惱,樹立起遠離毒品的意識。
在進行問卷調查時,為了保障效度,教師可以采用正反設問的方式。留守兒童缺乏長輩的監(jiān)督,容易養(yǎng)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對于留守兒童的答卷,教師要重點關注,了解其生活情況與心理狀態(tài)。
總之,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合理利用多媒體資源,將教材內(nèi)容與生活實際有效結合,如此才能提升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法律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公民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社會參與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丁繼臣.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9.
王萍.小學道德與法治“童趣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20(23):24-25.
黃曉亮.情境教學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貴州教育,2020(1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