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容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當務之急,在義務教育階段初中教育中,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老師是整個班級的主要管理者,言行舉止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成長。為此,教師應從教育方法的層面進行研究,確保德育的整體效應。
關鍵詞: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課程改革理念,對初中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對學生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為此,教師應從方法層面深入研究,靈活運用班級管理的策略,以提高德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采用對話式教學完成德育工作
為實現(xiàn)初中階段學生道德教育的目標,教師可采用國外引進的“對話式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的道德教育。這種教學模式一方面考慮到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在充分尊重其人格的基礎上進行德育教育;但這一教學模式并沒有壓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是在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個性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具體地說,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營造對話情景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此要注意,為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盡可能在正式講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在每周的課程中,自覺地抽出一定的時間,如每周的班會課,每周的大掃除時間,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班會和大掃除時間,利用節(jié)約的時間進行德育。在開展德育工作時,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創(chuàng)設情景,問問題,從側面展開,要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參加討論,以達到全班學生的德育目的。
二、注重細節(jié)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德育教育除了教師借助課堂這一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之外,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說到底,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在他平時做事的風格上,也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并且在此基礎上,廣大初中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的教化意義。具體地說,初中教師要為學生樹立榜樣,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育和引導學生,做好德育工作。比如,男教師就應該避免在學校吸煙、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對女教師來說,則要在平時注重自己的衣著打扮,一舉一動都要符合人民教師的身份。歸根結底,對于一個品行端正、平時教書育人、平時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良好的人民教師來說,能夠體現(xiàn)出一定的道德修養(yǎng),能夠為學生做出行為表率。
三、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共鳴
對廣大初中生來說,道德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名詞,畢竟,道德與初中生所學的某些學科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德育,這門學科的學習,是沒有教科書可依憑的,也沒有一個專門的考試來判斷學生到底掌握了多少道德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相應的情景。具體地說,教師可以借助社會中存在的具體故事,通過講述具體故事,對學生進行德育。比如老師說出一些正面的素材故事,如林徽因的故事,我們大家都知道她創(chuàng)作了我們國家的國徽和紀念碑,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她所做的工作有多大。即使病了,她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工作,仍然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好創(chuàng)作工作。但林徽因所體現(xiàn)的精神,正是一種高尚的道德修養(yǎng),也是初中生必須認真學習的精神。
四、學會以互動式方式開展德育工作
培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需要教師進行全方位的教育,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在進行德育工作時,必須注意平等、和諧的原則,不要做一個高高在上的人,這樣更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如果長時間處于不平等的教育下,學生也會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發(fā)展。同時,新時期也要求師生共同努力,以和諧平等的身份共同進步,共同完成道德教育。它需要教職員工進行換位思考,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站在朋友的角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然后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加以指正。這一階段的學生心理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外界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性格可塑性較強。在初中階段,老師與學生接觸最多、最權威的角色,理所當然地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一言一行對學生會的影響各不相同,初中學生容易浮躁,在發(fā)生矛盾時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在發(fā)生矛盾時教師要先了解情況,幫助找出問題所在,再對問題加以點評,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什么是不該做的,不能盲從眼見為實的對錯判斷,要有認識,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恰當?shù)亻_展德育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驚喜與樂趣,讓創(chuàng)新德育活動成為促進學生德育發(fā)展的橋梁,也能產生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形成獨特的班級風景。
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教學
德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也應注重學生的差異化,學生形成差異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學生受到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影響下,導致學生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在以往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方式是統(tǒng)一的,無法兼顧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因此,開展現(xiàn)代化德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應將學生進行分層,將學生分成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能力中等、學習能力較弱三個層次。其次,德育教學目標的分層,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主,對于學習能力中等學生,應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應緩解學生學習壓力,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對德育知識探索過程中,以愛國情懷教育為例,教師在安排學習任務時,高等任務:自己搜集關于愛國情懷主題的電影、資料等,中等任務:找出學習過的課文中的愛國情懷文章,低等任務:閱讀教師下發(fā)的材料,找出體現(xiàn)愛國情懷的語句和實例。在實際德育活動中,教師需要設計問題,像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在課前安排了德育學習任務,有沒有哪位同學可以回答老師的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同時,設計追問問題:1.在你搜集或者觀看的愛國情懷的資料中,你有那些感悟和體會?
結束語: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德育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德育工作的重視。要通過多種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營造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習慣和基本觀念,從而為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向忠.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學課程輔導:班主任教育,2016(7).
[2]走在思想前端: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相關思考[J].邵小英.課程教育研究.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