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逐漸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上。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能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換成自主學習、探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觀察、思考、分析、探究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自主探索能力;初中數(shù)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7-0020-02
引? 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提出“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突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框架。教師要想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可以從設計教學內容、小組合作學習、建立評價機制入手,有效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提供觀察、操作和實踐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第一,探究式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探究式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使其把所學的理論知識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1]。
第二,探究式教學模式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教育改革的宗旨是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現(xiàn)代化教育觀念。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內化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并具備對所學知識進行舉一反三的能力,領悟到學習數(shù)學的真諦,進而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
第三,探究式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歸納能力。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要建立起新知識與舊知識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要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歸納、思考,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設計教學內容,加強自主探究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授為主,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知識、探究知識。? 例如,在教學“相交線與平行線”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預習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然后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相交線有關的圖片或視頻(圍棋棋盤、剪刀剪東西的視頻),讓學生觀察圍棋棋盤縱線是否相互平行、橫線是否相互平行、縱線和橫線是否相交。這些都與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知識有關,那么,這些線相交形成哪些角?這些角有什么特征?剪刀在剪紙的過程中,剪刀的角度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學生可以利用預習所得知識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教師的引導下,總結出相交線、鄰補角、對頂角的概念,理解對頂角相等的性質。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jù)問題自主探究。首先,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能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進而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其次,通過設計自主探究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把新舊知識串聯(lián)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后,通過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得到教學反饋,并據(jù)此調整教學方案,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小組合作模式,明確學習目標
小組合作模式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這種教學模式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凸顯了“導學引思”的教學思想,還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2]。
首先,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小組內的每位學生都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作完成對“軸對稱”概念的學習,如部分學生畫出軸對稱圖形,另一些學生尋找生活中呈軸對稱的物體。學生在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對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總結,建立了完善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學生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應作為引導者,幫助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圍,教會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技能,為學生提供幫助。
其次,在小組合作模式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科學把握合作交流學習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性格、學習狀態(tài)、興趣愛好、性格等特點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且每組人數(shù)控制在4~6人,因為小組人數(shù)過多或過少都不利于學生之間的交流。每位小組成員都有自己的特點,且每位成員應分工明確。例如,在教學“用頻率估計概率”的相關知識時,教師讓各小組通過討論選出兩名學生進行拋硬幣,一名學生拋硬幣,另一名學生對拋擲結果進行統(tǒng)計,其他小組成員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完成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的繪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建立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會畏畏縮縮,不能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各種問題,這是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首先,激勵是評價機制的基礎內容。在多元化教學模式下,教師評價的重點應放在中等生或學困生身上,利用敏銳的眼光捕捉這些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利用激勵性語言進行具體評價,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小組合作中,這些學生努力表達自己的想法后,教師應及時給予其肯定,如“你的解題思路很清晰”等,這些激勵性語言可以讓學生獲得前進的動力。
其次,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不能以一張試卷成績而下定論,教師應探索新的評價方法,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師應重視過程性評價,包括自主學習、參與合作、檢查測評、拓展研究等,從側重甄別、篩選轉向側重學生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xiàn)。在小組合作模式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小組之間互評、組內互評、自我評價等,這樣的評價方式更能被學生接受,也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參與興趣和合作意識,以及調動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積極性方面具有明顯的作用。
(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有效的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所了解,在課堂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相應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探究,反復閱讀相關概念、公式、定理,對不能解決的問題做好標記,并在課堂上重點解決。例如,在教學“反比例函數(shù)”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課本‘思考’中自變量與因變量的乘積有何特征?”“反比例函數(shù)常見的幾種表示方法”“通過本次預習你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教師可以通過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在預習中養(yǎng)成自主探索的習慣。
其次,培養(yǎng)學生及時復習的習慣。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淡化,如果沒有進行及時的復習,等到遺忘了再去復習將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如每天晚上把所學的內容都復習一遍,每周再系統(tǒng)性地做一次總結。通過反復的復習,學生可以更好地復習所學知識,加深印象,進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合理應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夠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趙進芳.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新課程·中旬,2019(11):200.
蘇秋根.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43):380-381.
作者簡介:高蓮英(1973.11-),女,福建順昌人,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