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遠芳
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實際興趣、實際能力出發(fā),通過多角度切入,讓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教師所授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獨立思考能力。體驗式教學讓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實際,幫助學生探索自身能力與需求,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科學認識、形成正確思想、健康快樂成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進行體驗式教學革命,有助于修煉教師的教學藝術,幫助教師實現(xiàn)教學總目標,同時以豐富鮮活生動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設置情境。教學情境的設置可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營造融洽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了強化學生的內在體悟,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理解所學知識,以此促進學生圓滿完成學習任務,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在與他人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獲得身心愉悅。
例如,在“課間10分鐘”專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讓學生相互配合,在不同情境中演繹自己利用課間10分鐘所做的不同事情。這樣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這些模擬出來的情境有助于讓教師摸清學生課余時間的真實狀況。在體驗式教學中設置情境,將所授知識與學生學習實際、生活實際結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不斷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提升自身學習意愿與能力。
情境教學模式通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在學生頭腦中搭建理論與現(xiàn)實之間的橋梁,達到提升教學實效性的目的。在體驗式教學中再現(xiàn)真實情境,可以更好地傳遞課堂教學理念,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水平。
融入活動。在體驗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思考,在體驗思考中形成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充足的學習動力與強烈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父母多愛我”專題的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理解“父母心”,可以嘗試讓學生在一周之內集中觀察、記錄與父母之間的互動片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斷地體會溫馨、收獲感動,同時也會或多或少與父母產(chǎn)生摩擦碰撞,并因此心生煩惱與困惑。更重要的是,隨著觀察、記錄的深入,學生開始認真審視與父母之間的關系,嘗試理解父母的行為、反思自己的行為,逐漸從無意識的索取者轉變?yōu)橛幸庾R的給予者。一周之后,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各自的實踐探索策略與成果,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后續(xù)的實踐過程,增強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
評價總結。教師的評價總結會促使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向,讓學生認清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教師應合理利用評價總結手段,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形成強烈探索欲望,對自身學習能力與學習效果擁有實時的準確認知,并對照自身不足有效查漏補缺。
在體驗式教學中開展評價總結,教師首先通過簡單的考評形式了解不同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隨后,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系統(tǒng)、具體的評價總結。為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體驗式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比賽的方式,讓學生抽簽回答不同問題,再依據(jù)學生回答調整教學計劃,這個過程也有助于讓學生認識自身不足。評價與總結手段可以讓體驗式教學模式得到有效踐行,促使學生成為思想與行動方面的“巨人”。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兼顧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與需求差異,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熱情與尊重。通過轉變策略方法,探索不同切入角度,讓教學實效性得到極大提升,讓學生遵循科學合理的學習軌跡,以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踐行正確思維意識,實現(xiàn)學習能力突飛猛進式的提升。
責任編輯/王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