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江都中等專業(yè)學校 高麗青
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是汽車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其應用性與操作性很強,對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和促進學生養(yǎng)成職業(yè)素養(yǎng)起著重要作用,為實現(xiàn)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起到了支撐作用。基于這樣的認識,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jù)《課程標準》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課堂枯燥乏味,高耗低效,輕視學生主體性的問題,嘗試構建以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依托教學平臺,整合數(shù)字資源,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活力課堂。
本課內容選自于由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主編杜瑞豐,本書根據(jù)汽車行業(yè)特定崗位的要求,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基于這樣的目標,本書以工作項目為導向,用工作任務進行驅動,以行動體系為框架,以典型案例為引導,做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其根本是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1)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課前與學生的溝通,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學習了汽車維修工具的使用等專業(yè)基礎課程,同時在本次課學習前學生已經掌握了懸架的功用、組成和分類,所以針對懸架系統(tǒng)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對該系統(tǒng)主要零部件的工作過程和拆裝方法還缺乏系統(tǒng)的認識。
(2)技能掌握情況。學生會使用一些簡單的維修工具,儀器,但還是不能掌握維修時應注意的要點和技巧,缺乏練習。
(3)學習能力分析。學生大多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但并沒有深刻理解和掌握團隊合作的的精髓,還有待加強。通過與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最易接受、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自己動手實踐操作。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能夠查詢相關的信息,但缺乏必要的處理能力。
(4)信息技術方面。在信息化平臺的構建與學習中,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很高;在多維評價機制的激勵下,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具有較高的熱情,但學生總體呈現(xiàn)出知識面較窄、資源整合弱、實際操作經驗不足等情況。
(1)教學目標。了解減振器的作用、分類和結構;會描述減振器的工作原理;能掌握減振器的拆裝方法;培養(yǎng)學生信息意識、理性思維、樂學善學、勤于反思、自我管理、擔當責任的能力。
(2)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為掌握減振器的工作原理;教學難點為掌握減振器的拆裝方法。
減振器的結果與拆裝的板書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板書設計
(1)情境教學法。通過游戲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增添課堂學習樂趣,引出課題。
(2)任務驅動法。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組織本次教學,創(chuàng)設不同的任務,激勵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通過教師發(fā)布工作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學生嘗試完成任務→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查閱資料并理解知識點→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為主線,圍繞從抽象到具體來闡述本次課。
(3)混合教學法。課前通過三盟學習平臺線上翻轉課堂,學生能自主分層學習,回顧舊知了解新知;課中使用微課、任務驅動、情境教學方法進行線下教學并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高效迅速地掌握知識要點;課后通過教學平臺線上完成課后作業(yè)以及預習的任務。
本課程采用了小組合作探究法。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任務時,通過觀看視頻、張貼卡片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化知識要點,加深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理解。學生由被動學變?yōu)橹鲃訉W,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會求知、掌握學習的核心,形成創(chuàng)造性學習活動,激發(fā)其斗志,提高學習興趣。
新知預習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課前使用平臺推送減振器總成講解視頻和習題。課上帶領學生一起做向上跳起的運動,詢問學生在做向上跳起運動落地時腳尖和腳掌的感受,我們每個人的腳都有足弓,可以緩解地面對腳及人體的沖擊,所以我們跑、跳、走的時候就不會感到地面給人體沖擊所帶來的傷痛。此時提出問題:汽車上迅速衰減振動的部件是什么呢?引出教學課題汽車的足弓——減振器的結構與拆裝。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本次學習活動以競賽的模式展開,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寶馬組、奔馳組、奧迪組、賓利組)進行學習。學習活動的競賽規(guī)則為:本次教學內容共計安排3個教學任務,在每個任務中最先正確完成的小組獎勵一顆星,得星最多的小組被評為最佳學習小組,并在課堂終結評價的師評部分給與加分。
【設計意圖】課前教師查看學生答題情況掌握學情,根據(jù)學情確定教學目標,達到以學定教的目的。學生根據(jù)各自的答題情況知曉學習側重點,然后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使用游戲互動的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說出游戲互動所帶來的切身體驗,引出本次課題汽車“足弓”——減振器,這樣的課堂不僅充滿活力,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課堂學習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法將學生分成4個小組學習,以競賽的方式組織和串聯(lián)整個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樂趣性。
(1)“識”結構。萬丈高樓平地起,打牢基礎是根本,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厚積薄發(fā)。本著這樣的原則,組織學生登陸教學平臺學習減振器結構的講解視頻,并完成發(fā)布的相關習題。教師展示習題正確率統(tǒng)計圖,提問:什么是減振器呢?它是由哪些部件構成的呢?在車上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學生進行搶答,倡導學生為搶答正確的小組鼓掌并獎勵一顆星以示鼓勵。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教學平臺自主學習減振器,在探究過程中夯實基礎,為學習更深奧的新知識打好根基。展示習題正確率統(tǒng)計圖能夠清晰地了解學生新知掌握的情況,實現(xiàn)過程性評價目的。追加提問則加深學生對減振器結構的印象和理解,為后面任務中知識的深度學習做鋪墊。
(2)“探”原理。所謂原理多指事物運行的原由或規(guī)律。例如:燈泡亮是由于電流的通過,指南針可以測定方向是因為磁針受磁場的作用等。提出問題:減振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組織學生登陸教學平臺自主學習減振器工作原理視頻,發(fā)布繪制減振器結構原理圖任務,小組進行討論在減振器結構原理圖上繪制出液壓油液的流動方向及閥門開閉情況,要求學生拍照上傳至教學平臺。
邀請最先完成結構原理圖的小組代表上臺向大家展示繪制內容并講解減振器的工作原理,邀請其他小組代表進行補充。最后師生再次共同加強減振器工作原理的深度學習。對最先正確完成原理圖繪制的小組獎勵一顆星。
【設計意圖】通過組織學生登錄教學平臺學習減振器工作原理視頻,幫助學生在學習探究過程中使復雜知識簡單化,抽象知識具體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加強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意識。發(fā)布繪制減振器結構原理圖任務,不僅可以充當腳手架的作用,幫助學生在講解工作原理時組織語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相對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性。邀請學生上臺展示,了解學情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自信和成就感,發(fā)揮內在的學習動力。師生再次共同學習減振器原理,加強知識的理解,突出重點。
(3)“拆”方法。掌握拆裝減振器的方法是一名合格“汽車醫(yī)生”必備的技能。教師播放一段因減振器損壞導致汽車發(fā)生故障的視頻,組織學生登陸教學平臺學習減振器拆裝視頻,發(fā)布拆裝減振器和制定工作計劃任務,展示工作計劃范本,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制定工作計劃。邀請學生上臺展示工作計劃,邀請其他小組進行補充。
強調實訓要求。實訓過程中做到8S管理,實施時要嚴謹,有耐心,一絲不茍,組內成員要相互配合,團結協(xié)作。組織學生進入整車工位,引導學生使用維修手冊結合制定的工作計劃,在實車上張貼含有減振器拆裝步驟的卡紙,要求學生拍照上傳至教學平臺。教師進行巡回指導,邀請小組學生代表講解拆裝步驟,師生進行點評。給最先正確完成任務的小組獎勵一顆星。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因減振器損壞導致汽車發(fā)生故障的視頻,將問題融入到真實的情境當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平臺上推送拆裝視頻,其目的是在實施工作過程中學生若遇到問題時可以反復學習,同時達到局部技能演示轉為放大化全面演示的效果,從而突破教學難點。而在減振器拆裝演練中,學生的相互配合,角色扮演,既增強了學生的角色情感和責任感,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團隊合作意識,實訓要求的強調是為了給學生內心深處植入作為一名汽車維修人員應當具備的工匠精神。
查看獎勵星星的數(shù)量,公布最佳學習小組名單,在平臺上推送課堂學習終結評價表,師生完成課堂學習終結評價表(自評、互評、師評),給最佳小組的所有成員在師評成績加分,組織學生登錄石墨文檔平臺完成課堂學習終結評價統(tǒng)計表,展示統(tǒng)計圖,并進行點評。
組織學生繪制減振器結構與拆裝的思維導圖,邀請最佳學習小組代表上臺分享思維導圖,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公布最佳學習小組名單,形成良性競爭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獲得前進的動力。通過完成課堂學習終結評價表及統(tǒng)計圖的展示,能清晰地反饋教學各方面的情況,而反饋信息的建立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關鍵。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不僅是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也是協(xié)助學生在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會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目的。
教師在教學平臺上推送課后作業(yè)。
(1)寫出減振器的工作原理。
(2)通過網絡查詢并學習減振器故障的維修案例,并做記錄。
(3)預習懸架系統(tǒng)的常見故障與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