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淼波
摘要:新課程標準為初中教學設置了一些要求,要求教學不僅要實現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還要強化核心素養(yǎng),尊重學生發(fā)展個性化,創(chuàng)造協(xié)調合作,使學生共同進步。本文結合實踐教學,研究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物理;教學應用
開展合作學習,成為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重點內容,想要提高教學效果,首要目標是以適應性、階梯性以及開放性為教學原則,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加速推動初中物理合作教學進步,實現初中學生物理知識水平的提升與核心素養(yǎng)的強化。
一、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應用的原則
(一)適應性原則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首先要明確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等情況。其次,選擇討論的問題要符合適應性的原則,要在學生的知識結構內,符合當前認知能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可以快速解決問題并擴大教學效果,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潛力,實現真正的合作學習[1]。
例如,在教授“電阻”課程時,為了對導體電阻與溫度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教師需要將一個日光燈的燈絲和小燈泡串聯(lián)在電源上,然后讓燈絲在酒精燈上加熱,最后得到結果——小燈泡變暗。教師可以在這時布置小組討論話題“通過觀察你們能得到什么結論?這個結論與咱們所學的知識是否符合?”學生在討論期間缺乏一定的方向性,教師可以追問“那么這個現象與燈絲和電阻之間是否存在關系?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學生們通過問題的啟發(fā),會開始熱烈的討論。經過合作學習,既可以促進學生交流學習,還能提升整體知識水平。
(二)階梯性原則
階梯性的主要意義在于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設計話題,站在多個角度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拓寬學生個體的思維深度,擴大合作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磁鐵時,教師可以結合試驗來總結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然后提問學生試驗應用的方法以及應用這種方法的含義等,從而增強知識的實效性,幫助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物理問題[2]。
(三)開放性原則
在小組合作開展前,教師要深度挖掘教材內容,結合新穎的教學理念,掌握學生的特點,在符合開放性原則的基礎上開展物理合作學習,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兩個課程的知識點串連起來,然后通過實驗來證明物理現象,讓學生聯(lián)系教材內容以及所學知識來討論這種現象,并引導學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分析教材內容與實驗結果。
二、把握合作學習的時機
首先,如果教學內容較為復雜,學生憑借一人之力或幾人之力不能解決問題時,就需要及時采用合作學習,創(chuàng)造1+1>2的教學效果。通過創(chuàng)造成員特質互補的條件,科學地安排每組人員。例如組內人員分別有不同的特質,有的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思維清晰,有的善于觀察等。通過合理劃分,學生們都能得到個性的體現,構建的小組也會創(chuàng)造1+1>2的效果。
三、協(xié)調合作,合理分配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發(fā)現學生討論的話題錯誤,或思路分歧太大時,教師要注重及時協(xié)調,布置合作任務時,要注重合理分配。例如,在學習“浮力”相關的知識時,引導學生探究浮力與物體的體積、密度等要素是否存在關系,然后將物體浸入液體內的深度、液體密度以及物體密度等通過實驗呈現給學生。并邀請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根據學生個人特點,為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分派任務,并協(xié)調小組合作學習,例如操作實驗、寫觀察記錄、寫總結、提交結果等,讓學生在小組中協(xié)調學習,真正實現1+1>2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開展合作學習已經成為當前初中教學的剛性要求。想要擴大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就要符合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探究,把握教學的時機,合理分配小組,協(xié)調組內的關系,努力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讓學生的思維、實踐、理論等能力得到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林中興.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3):35-36.
[2]曹健.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體育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1(8):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