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鋒
很多人從小就被爸媽教育說:火腿腸啊午餐肉啊都是淀粉,還有很多添加劑,都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啊!那么,午餐肉、火腿腸真的有大家說得那么不堪嗎?
火腿腸、午餐肉的淀粉含量極低
按照我國國標規(guī)定,火腿腸是以鮮或凍畜肉、禽肉、魚肉為主要原料,經(jīng)腌制、攪拌、斬拌(或乳化)、灌入塑料腸衣,高溫殺菌制成的肉類灌腸制品。而午餐肉是一種罐裝的壓縮肉糜,通常都是以豬肉為原料,按一定配比加入淀粉和香辛料等加工制成。從標準要求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火腿腸和午餐肉還是屬于肉制品,主要原料依然是肉。不過,火腿腸可以用其他肉,而午餐肉只能用豬肉和禽肉。
火腿腸和午餐肉里確實都會有一些淀粉,這跟加工工藝有關。加入適量淀粉可以讓火腿腸和午餐肉的口感更好,加入的淀粉和肉、水分結(jié)合,會讓火腿腸和午餐肉有更好的保水性,口感也會更嫩。
那么,火腿腸和午餐肉中有多少淀粉呢?根據(jù)我國國標,火腿腸中蛋白質(zhì)含量不低于10%,淀粉最多不超過10%;而優(yōu)級午餐肉罐頭和火腿午餐肉罐頭中投肉量都不得低于80%,淀粉的量最多也不超過7%。
有些長著火腿腸樣子的腸,按國標來看其實并不是真正的“火腿腸”,而是“熟肉制品”,淀粉含量要比火腿腸高,但肉還是多于淀粉的。
預包裝食品背標的配料表,是根據(jù)添加量占比從高到低來排列的。網(wǎng)上大家所說的“淀粉腸”,配料表里占第一位的都是肉(通常是雞肉),淀粉排在肉后面。所以就算是“淀粉腸”,也是肉多于淀粉。
至于有些網(wǎng)友說的“火腿腸顏色越粉,淀粉含量越高”,這種說法也不靠譜。如果是畜肉,亞硝酸鹽多或放的肉多,都會變紅;另外,顏色也很容易通過色素來改變。所以,不能從火腿腸顏色來判斷淀粉含量。
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
除了淀粉,說起午餐肉、火腿腸,很多人還會覺得它們“防腐劑多,沒有營養(yǎng),是垃圾食品”。從理論上來說,火腿腸只要用肉和鹽就能制作,不過,在實際生產(chǎn)中,為了使口感、成本、安全達到最佳,也會用到一些食品添加劑和其他配料,比如防腐劑、食用膠和香精香料。其中大家最擔心的是防腐劑,特別是亞硝酸鹽。其實,我國肉類食品標準中對亞硝酸鹽的要求非常嚴格(≤30mg/kg),并不能隨便加。而且,使用亞硝酸鹽也有好處,它可以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防止產(chǎn)生肉毒素。要知道,一旦火腿、午餐肉中產(chǎn)生了肉毒素,那可是要人命的。
因此,只要是正規(guī)廠家的合格產(chǎn)品,并不用擔心安全性。但要是從小作坊和渠道不明的地方買的產(chǎn)品,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證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買正規(guī)廠家的合格產(chǎn)品。
要說火腿腸是垃圾食品,這也是片面的。從營養(yǎng)學角度來看,食物本身并沒有“垃圾”和“健康”之分,營養(yǎng)學界還是強調(diào)“沒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一個人吃得是否營養(yǎng)、健康,關鍵在于食物搭配是否合理。
而且,垃圾食品的說法也并不科學。網(wǎng)上流傳的所謂“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公布全球十大垃圾食品名單”并不屬實,世衛(wèi)組織自己也辟謠過,從未公布過最差食品或者垃圾食品名單。
食品的價值是為了能夠滿足人體的營養(yǎng)需求。任何一種食品,只要能為人體提供某些營養(yǎng)成分,而不附帶有毒有害成分,就是有價值的食品。作為一種肉制品,午餐肉和火腿腸都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另外還有不少的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并不是毫無營養(yǎng)。另外,火腿腸和午餐肉還易于保存和食用方便,對于物流落后地區(qū),或外出遠行時,以及發(fā)生水災、地震等災害的人們來說,它們是非常好的蛋白質(zhì)來源。
當然,火腿腸、午餐肉等加工肉制品吃多了也不利于健康。WHO前幾年將加工肉制品,比如火腿腸、培根、香腸,定為Ⅰ類致癌物,主要是和這些食物中的亞硝基化合物、雜環(huán)胺、飽和脂肪等有關,認為它們會增加腸道癌風險。還需要提醒一點的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喜歡吃油炸火腿腸,相比“淀粉腸”,這種油炸食品更加不健康,要少吃為妙。
總的來說,雖然火腿腸、午餐肉不是垃圾食品,可以作為合理飲食的一部分,但大家也不要毫無節(jié)制地吃。平時還是要盡量按照“平衡膳食寶塔”做到食物多樣化,每種食物都吃一些,每種食物都不多吃,這樣就可以保證健康所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