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敬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分院內分泌科,天津 300402
上消化道出血為消化科常見疾病,主要原因有消化道潰瘍、肝硬化等造成。肝硬化造成的上消化道出血來勢兇猛,極易發(fā)生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與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相關,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嘔血和黑便。隨著失血量的增多,還會出現(xiàn)頭暈、面色蒼白、無動、發(fā)冷等癥狀,甚至可能出現(xiàn)休克,進而危及生命。循證護理是以科學的論證為基礎,通過整合各種醫(yī)療信息,形成科學的指導[1]。本文擬將循證護理運用與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6年5月—2019年12月期間在天津市第三中心醫(yī)院治療的10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研究組在基礎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研究組男性3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62.4±8.7)歲。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1.9±9.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納入標準:(1)自愿參加試驗者;(2)因肝硬化造成上消化道出血者;(3)診斷均符合2000年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聯(lián)合修訂的診斷標準者[1];(4)自愿參加試驗并簽訂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2)老年癡呆癥者;(3)有精神或腫瘤疾病者。
1.3.1 常規(guī)護理 吸氧、心電監(jiān)護、記錄生命體征,遵醫(yī)囑進行用藥護理,病情穩(wěn)定后調整患者心態(tài),進行疾病健康教育。
1.3.2 循證護理 護士通過知網(wǎng)、萬方、PUBMED等數(shù)據(jù)庫,以“肝硬化”、“并發(fā)癥”、“護理”、“上消化道出血”等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根據(jù)文獻的科學性進行篩選,最后尋找出A類證據(jù)文獻41篇。
1.4.1 急性期 (1)禁止進食,絕對臥床。詢問患者是否有喉部癢感、胃部燒灼感。記錄患者血壓、尿量,判斷是否有再次出血可能[2]。(2)快速開放靜脈通道補充血容量、止血、配血、做好輸血準備。建立兩條靜脈通路,一條用于補液,一條用于輸入血液制品。使用三腔兩囊管止血。觀察發(fā)現(xiàn)無出血及時拔管。(3)垂體后葉素使用中注意滴速,過快會造成小血管收縮,誘發(fā)血壓升高、心腦血管意外。(4)文獻報道出血量過大可造成口腔積血,導致呼吸道血塊窒息,護士告知患者嘔血時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內嘔吐物[3]。(5)對于出血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嚴格臥床休養(yǎng),患者在休息時應盡量采用左臥位,出血停止后可適當?shù)淖儞Q體位,不過仍然要注意避免過多采取仰臥位,起床時用力不能過猛,避免用力彎腰,病情緩解后才能逐漸開始進行床旁活動。(6)患者在出血急性期均給予禁食。
1.4.2 穩(wěn)定期 (1)向患者解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病誘因、臨床表現(xiàn)、飲食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住院期間用藥方案、護理計劃。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減少患者與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誤會。(2)文獻指出緊張焦慮清洗會造成患者心跳加快,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不利于病情的康復。護士發(fā)現(xiàn)患者有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時,及時對患者進行安撫,讓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4]。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觀察,通過疾病宣傳以及撫慰等方式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3)清潔胃腸道,消除胃腸道內積食,預防肝性腦病的發(fā)生。(4)患者出血停止后逐漸開始軟質流食,晚餐不宜過飽,并且剛進完食之后不宜立即入睡,應拖延2~3 h,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增加胃腸道血流量引起的出血。(5)告知患者避免劇烈咳嗽及用力大便。(6)防止黏膜干燥,注意保持呼吸道濕化,適量飲水潤喉,房間內使用空氣加濕器,使室內濕度能夠維持在60%~70%之間,如果發(fā)生呼吸道感染,應立即進行止咳化痰治療,這主要是為了避免患者夜間驟然咳嗽會導致門脈、食管靜脈壓升高,容易引起出血。(7)保持情緒穩(wěn)定,避免心情波動劇烈;配合使用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以及降低門靜脈壓力藥物。
1.4.3 出院指導 患者出院時,告訴患者醫(yī)生聯(lián)系電話,出院后藥物使用方法,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避免勞累,戒煙戒酒。給予溫熱、易消化的飲食。避免服用硬質食物。隨訪方式主要是家訪或者電話的方式,主要是對患者的病情以及晚間護理措施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了解,并給予患者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對比兩組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時間及再出血率和兩組護理滿意度。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出血停止時間、住院時間及再出血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對護士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5.62±5.17)分、(73.43±2.5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s) 分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s) 分
組別研究組(n=50)對照組(n=50)tP護理滿意度85.62±5.17 73.43±2.55 6.387<0.05
肝硬化是在肝細胞廣泛變性和壞死基礎上產生肝臟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病變晚期出現(xiàn)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并發(fā)癥中以上消化道出血最為多見,病因主要有靜脈曲張性出血與非靜脈曲張性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發(fā)生后,出血量大,病情危重,會導致各臟器缺血、代謝紊亂,若不積極搶救死亡率很高。因此積極有效的護理對提高搶救率非常重要。
循證護理中護士通過搜索科學性文獻,將計劃性、科學性的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作為護理決策內容[4]。有學者[5]對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組接受循證護理,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住院期間在消化道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死亡率上明顯高于對照組。還有研究指出通過循證護理可以幫助護士對護理質量進行改進,以最優(yōu)的護理方案為患者尋求最佳護理行為。同樣有文獻之處循證護理可以幫助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降低住院費用,縮短平均住院日[6]。
本文將循證護理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護士可以通過循證理論初步判斷患者出血情況,消化道出血量少時患者有柏油樣便、黑便、嘔血,面色蒼白等;消化道出血量多時,患者表現(xiàn)為意識模糊、血壓下降、鮮血便等。同時針對常見的循證問題,給予針對性護理,如飲食、心理、生活、用藥等,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滿足[7-10]。除了上述護理方面外,本研究還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觀察,嚴格控制進行臥床休養(yǎng),要求患者避免劇烈咳嗽。出血停止后注意保持呼吸道濕化,房間內使用空氣加濕器,配合抑制胃酸、保護胃黏膜等藥物[11-13]。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通過循證護理可以減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焦慮評分,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