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娜利 路炳通 范 洪 張靖宇 郭 麗 張 華▲
1.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實驗診斷科,河北滄州 061000;2.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血液科,河北滄州 061000
多發(fā)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已成為僅次于淋巴瘤的第2 位血液系統(tǒng)惡性腫瘤[1-2]?;|細胞、骨髓瘤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可抑制多克隆抗體的生成,同時致使機體自然殺傷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釋放,使正常功能的免疫球蛋白生成減少、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同時MM 治療手段以化療為主,尤其是激素的應用,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進一步降低,極易發(fā)生感染,以肺部感染最為常見[3-4]。臨床上以抗生素治療肺部感染為主,但隨著大量抗菌藥物的應用,藥物耐藥性問題日趨顯著,甚至產(chǎn)生多重耐藥,降低臨床治療效果[5]。臨床經(jīng)驗顯示單純應用頭孢唑肟等抗菌藥物對改善MM 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癥狀效果欠佳,為改善具臨床療效,本研究在頭孢唑肟的基礎上聯(lián)合桂龍咳喘寧片進行治療,通過觀察患者呼吸指標,炎癥因子及癥狀改善情況,評估中藥聯(lián)合抗菌藥物治療MM 患者化療后合并肺部感染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進行化療的80 例化療后發(fā)生肺部感染的MM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多發(fā)性骨髓瘤診治指南(2017 年修訂)》[6]中的診斷標準;②均完成化療周期治療;③肺部感染患者符合臨床診斷標準[7],如存在不同程度咳痰、咳嗽、發(fā)熱等肺部感染的臨床癥狀,同時經(jīng)胸部CT 確診為肺部感染;④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化療前存在感染病史;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將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抗菌藥物頭孢唑肟治療,劑量為1 g 溶解于100 ml 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2 次/d。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桂龍咳喘寧片(江西藥都仁和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41 g/片,批號:110710-200213)治療,4 片/次,3 次/d,口服。持續(xù)治療1 周為1 個療程。
①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呼吸指標和炎癥因子水平的差異,臨床癥狀包括機體發(fā)熱、氣促、喘嗽咳痰、濕啰音消失;呼吸指標包括動態(tài)胸肺順應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氣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氣道平均壓(mean airway pressure,Pmean)和共振頻率(response frequency,F(xiàn)res);炎癥因子包括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②檢測方法:服藥前1 d 及服藥完成后第1 天采集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3~5 ml,靜置30 min 后,3500 r/min 離心5 min(離心半徑19 cm),分離上清液,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IL-6、TNF-α(西門子IMMULITE 1000 全自動免疫分析儀);使用肺功能檢測儀(安科FGC-A)檢測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包括Cdyn、RAW、Pmean 及Fres。所有的檢測過程均嚴格按照儀器及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臨床療效判定參照《實用內科學》[8]。顯效:臨床癥狀基本緩解,肺部濕啰音、咳嗽咳痰等癥狀基本消失,X 線胸片顯示肺部炎癥明顯吸收;有效:臨床癥狀改善,肺部啰音、咳嗽咳痰等癥狀顯著改善,X 線胸片顯示肺部炎癥部分吸收;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進一步惡化??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機體退熱、氣促改善、喘嗽咳痰緩解及濕啰音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
治療前,兩組呼吸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Cdyn 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RAW、Pmean 和Fres 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指標水平變化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呼吸指標水平變化比較()
注:Cdyn:動態(tài)肺順應性;RAW:氣道阻力;Pmean:氣道平均壓;Fres:共振頻率。1 cmH2O=0.098 kPa
治療前,兩組炎癥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IL-6、TNF-α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變化比較(pg/ml,)
表5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指標水平變化比較(pg/ml,)
注:IL-6:白細胞介素-6;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
MM 是一種伴有異常免疫球蛋白分泌的漿細胞惡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可導致多系統(tǒng)損害并降低機體免疫力,促進感染的發(fā)生[9-10]。MM 患者肺部感染缺乏典型特征,極易被誤診[11]。隨著大劑量化療藥物及新藥的應用,MM 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譜不斷擴大,感染機會也在增加[12],同時感染又能激活惡性漿細胞上Toll 樣受體和細胞因子等促進病情進展,導致患者死亡[13]。目前廣譜抗菌作用的第三代頭孢為抗感染的主要藥物,頭孢唑肟是其代表性藥物,對炎癥和感染均有較好的抑制作用[14],但由于藥物濫用及細菌耐性等因素,單純應用抗菌藥物療效欠佳。研究顯示桂龍咳喘寧片在抗炎和改善臨床癥狀方面具有改善作用[15],因此本研究在頭孢唑肟基礎上聯(lián)合中藥桂龍咳喘寧片進行治療,通過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呼吸指標及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評估聯(lián)合用藥的臨床療效。
桂龍咳喘寧片由黃連、龍骨、牡蠣、桂枝、白芍、瓜蔞子、法半夏、炙甘草、生姜、苦杏仁、大棗等成分組成,不僅具有止咳祛痰、解熱鎮(zhèn)靜、抗菌抗病毒等作用,還可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氣功能,促進炎癥吸收[16]。臨床上評價肺功能常見的呼吸指標包括Cdyn、RAW、Fres、Pmean[17],這些指標能有效地反映機體肺部氧代謝狀態(tài)及由于肺部感染而造成的氣流受阻情況,水平異常表明患者可能有肺部感染,且隨感染加重呼吸指標水平異常程度也越重[18]。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用藥治療后臨床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單純應用抗菌藥物,且退熱、咳嗽咳痰緩解、氣促及濕啰音消失時間均明顯縮短,說明聯(lián)合用藥治療MM 合并肺部感染能更好地縮短療程,提高療效,與相關研究結果相符[19]。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Cdyn 水平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RAW、Pmean 和Fres 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進一步提示聯(lián)合用藥對改善患者肺通氣功能具有良好療效。血清炎癥因子是評估MM 患者病情、判斷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指標[20-21]。IL-6、TNF-α 是重要的炎癥指標,在機體發(fā)生炎癥尤其細菌感染時,其表達水平異常升高,在細菌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22-2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血清IL-6、TNF-α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聯(lián)合用藥可明顯抑制炎癥因子的產(chǎn)生,加強抗菌藥物的抗炎殺菌效果,減輕MM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MM 患者化療后合并肺部感染經(jīng)桂龍咳喘寧片聯(lián)合抗菌藥物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呼吸功能,降低IL-6、TNF-α 水平,抑制炎癥反應,臨床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