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勇勝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和復習”一課是人教版教材第十冊第三章的內容,是學生系統(tǒng)學完長方體和正方體所有概念性質后進行的一節(jié)整理鞏固課。復習教學要高瞻遠矚,切實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考慮,讓學生獲得整理歸納、搭建知識構架的能力,并通過交流分享,使學生豐富和修整知識框架,形成完整、全面、精準的知識體系,深切體會到“知識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
一、整理、梳理、明理
筆者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整理和復習”這節(jié)課為例,從自主梳理構筑、預設有效目標、指導復習方法、學生合作交流、重視生活聯(lián)系等幾方面拋磚引玉,論述對復習課教法的構想。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親自梳理“兩體”的相關知識,加深對它們的幾何結構、幾何特征、幾何性質、表面積、體積、容積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歸納能力。其中的重難點是用梳理出的知識結構來解決綜合性問題。
課前自學:讓學生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集中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全部知識,并完成下表。
[設計意圖:由于自學整理的時間十分充裕,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大減輕。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翻閱資料,上網(wǎng)瀏覽,或者請教長輩、學長,并把收集到的資料和所思所想整理成文,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課前回顧:回憶一下,關于“兩體”,我們學過什么內容?(播放背景音樂)
[設計意圖:勾起學生對過往所學的回憶,并進行快速粗略的梳理,從浮現(xiàn)在腦海里的“形態(tài)”抽象出概念。]
導入課題:整理和溫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相關知識。
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總結梳理與“兩體”相關聯(lián)的知識;
(2)能夠及時應用知識解決綜合問題。(學生先熟讀熟記學習目標,領會其精神內核,做到帶著目標學習)
預期效果:實現(xiàn)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開篇就單刀直入,直奔主題,列出學習目標,讓學生在課前接受學習任務,既有使命感又有緊迫感,避免上課時漫無目的,確保學習時心中有數(shù)。這樣一來,學生學習起來動機更明確,方向感更強。]
二、導學、互學、群學
1.導學
師:有哪些關于“兩體”的知識浮現(xiàn)在你的腦海里?不妨將它們有序整理,分門別類。
(師生共同進行分類;分類標準有外形特征、棱長總和、表面積、體積、容積;學生出示之前獨自填寫好的表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零亂分散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并構建知識框架,勾畫知識圖譜,形成梳理、概述知識的能力和意識。]
2.小組交流
出示交流提示語:(1)交流時注意分工明確,各司其職;(2)發(fā)表意見前,要打好腹稿,推敲詞句,精簡語言,表達要完整;(3)其他同學要有禮貌地耐心聆聽,有疑慮或持不同意見的,應在對方陳述完畢后再補充或反駁。
3.集中展示匯報
(1)小組委派代表匯報“兩體”的特征。(2)聽眾評議:發(fā)言組做得好的在哪里?做得不好的在哪里?有什么需要補充和完善的?(3)商議: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特殊在什么地方?長方體平行的一組棱等長嗎?哪個組愿意自告奮勇,把“兩體”的表面積、體積、棱長總和這些概念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設計意圖:全方位地交流,讓各種不同的整理形式和梳理思路,以及不同視角在集體展示中對比,起到相互批評指正、補充學習的作用。]
4.小結
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全章的知識點,簡明扼要。而整理知識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路線圖、結構圖、思維導圖、知識樹等,不同的方法功能與優(yōu)勢各不相同,要求學生在日常復習中學會根據(jù)知識本身的特點篩選恰當?shù)恼矸椒ā?/p>
[設計意圖:通過對上述知識的整理歸結,掌握知識整理的方法,并通過相互交流和評議來取長補短,補充完善各自的知識結構體系。]
三、體會、體驗、體味
(讓每個學生出示事先備好的糕點盒,并指出長、寬、高各是哪條棱)
師:你能用幾何的觀點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嗎?
(學生提出的問題主要涉及外盒的表面積、內盒的表面積、體積、棱長總和、容積等)
生1:制作內盒需要用到多少平方厘米的包裝紙?(接口、接頭處忽略不計)
生2:制作一個外盒需要多少包裝紙?
(學生先思索問題背后的數(shù)學含義,再獨立列式)
師:生活中還有沒有其他類似計算內盒這樣求5個面總面積的特例?請舉例。補充問題:一個糕點盒,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廠家制作一個這樣的糕點盒,需耗費多少包裝紙呢?(學生分析后口述)
師(小結):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雖然要按照數(shù)學理論來思考,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盡可能理論結合實際,做到思慮周詳、思維縝密。
生3:內盒最大限度能裝多少立方厘米的桂花糕?(紙板的厚度忽略不計)
生4:把這個紙盒擺在桌面上,最大能占據(jù)多大位置?最小呢?
師(小結):在擺放長方體物品時,要綜合考慮各個側面的面積來決定擺放的朝向。
生5:兩個同款的糕點盒拼擺在一起,形成的新的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各是多少?(同桌之間合作探究,拼一拼,算一算,共同探討拼擺的3種情況)
師:采用何種方式拼擺,才能使表面積最小?體積呢?
師(小結):我們經常用到這一知識來解決包裝禮盒用紙用料最節(jié)省的問題。
師(追問):假如把拼好的兩個糕點盒視為一個整體,分開后,表面積和體積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師(小結):拼組或拆分長方體或正方體時,體積保持不變,但是表面積會有所增減。
生6:把這種規(guī)格的糕點盒放到長10分米、寬3分米、高9分米的包裝箱中,可以放多少個?擺放方式是怎樣的?(預設:“箱體積÷盒體積”的方法,“箱長÷盒長,箱寬÷盒寬,箱高÷盒高”的方法;同時3D動畫模擬演示:橫向排列、縱向排列、豎直排列的不同情況)
師(小結):放9個是理論計算的結果,是在包裝箱全部占滿的理想狀態(tài)下。但計算時還要符合實際情況和行業(yè)規(guī)則,通常為了美觀整齊,有的物品只能沿一個朝向碼放,另外還要考慮節(jié)省用料的問題。反之,在生活中,也可以根據(jù)收納物的外形特點選擇合適的容器來擺放。
[設計意圖:整個練習緊密圍繞“糕點盒”展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離他們并不遙遠,要學會用數(shù)學的專業(yè)眼光來看待和分析生活問題;同時,讓學生明白在用數(shù)學理論制訂策略時,要兼顧客觀條件的限制,靈活處理,多謀善斷;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的巨大價值和無窮魅力。]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