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君
(1濟南市市立五院北院區(qū)內科 山東 濟南 250000)
(2濟南市槐蔭區(qū)營市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內科 山東 濟南 250000)
近年以來,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高發(fā)疾病,并且已經位于我國致死病因榜首,而高血壓作為心血管疾病當中一大重要疾病,據不完全統(tǒng)計,每年我國高血壓患者新增人數(shù)已經超過1 000萬人,并且我國目前高血壓患者累計人數(shù)已經超過3億人[1]。同時在所有患病人數(shù)當中,有效控制血壓水平并長期服用藥物人數(shù)僅為16.1%,而高血壓本身有可能會導致包括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多項心血管疾病,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根據相應調查,高血壓病患者死亡率約為25%,每年我國因高血壓死亡的人數(shù)超過300萬人[2-3]。厄貝沙坦作為一種血管緊張素受體Ⅱ阻斷劑,通過有效的阻斷血管緊張素對于血管的相應受體激活作用,防止血管緊張素在血管當中發(fā)揮效果,從而更好控制血管收縮。雖然厄貝沙坦有效率高達87%左右,但是厄貝沙坦類藥物仍然存在有相應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血鉀濃度升高和血肌酐濃度升高[4]。而吲達帕胺作為另一種常見的降壓藥,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其二氫吲哚類藥物的吲哚環(huán)作用于腎臟當中的腎皮質對于鈉離子的重吸收作用,從而使得尿液當中鈉離子濃度上升,進一步使血液當中的鈉離子濃度下降,通過排尿作用使得血壓下降。筆者認為通過兩者聯(lián)合用藥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兩種藥物在治療上的效果,進一步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情況,以防止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短期內的藥物使用不當導致血壓波動的情況。2020年8月—2021年2月我院對120例超過50歲以上的高血壓患者給予聯(lián)合用藥,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年8月—2021年2月在濟南市槐蔭區(qū)營市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就診的120例高血壓患者,所有的患者都遵循檢查3次以上,每次都出現(xiàn)收縮壓、舒張壓大于120 mmHg、90 mmHg。所有患者在選入進入實驗之前,均沒有任何藥物不良反應,并且以停止服用高血壓藥物超兩周以上。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齡(62.4±4.7)歲。對照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齡(63.2±4.3)歲。患者在包括年齡,性別,病程,血脂等多個方面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經臨床確診為高血壓,且符合高血壓判斷;患者年齡超50歲,并且在開始實驗前2周內停止服藥。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惡性腫瘤,全身性重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以及對藥物過敏者。
所有病例在接受治療之前經確診過,包括心電圖,肝功能,血脂,血糖等多項檢查確定除高血壓以外患者其他的身體機能都相似或相近,并沒有任何其他基礎疾病。隨后所有病例經過兩周以上的清淡飲食,并且在此期間限制鹽分和脂肪的攝入,以防止因為過度攝入鹽分和脂肪類食物引發(fā)血壓出現(xiàn)大幅度波動,并在兩周以內進行藥物洗脫,限制高血壓患者服藥,主要通過飲食調控的方式限制患者的血壓。
兩組分別給與不同的藥物,觀察組組給予厄貝沙坦150 mg口服,每天于早餐前口服一次,除此以外,在早餐前要求觀察組口服吲達帕胺1.25 mg,1次/d。而對照組每天給予厄貝沙坦150 mg口服,每日于早餐前口服一次。觀察組治療4周如果病情未出現(xiàn)好轉,則改服厄貝沙坦300 mg口服,吲達帕胺2.5 mg口服。對照組治療4周如果病情未出現(xiàn)好轉,則改服厄貝沙坦300 mg口服。治療8周以后,對于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詳細測量,以水銀柱式血壓計進行測量。在測量之前要求患者休息并平復心情15 min以上,并且連續(xù)3 d于不同時間測量患者血壓,取平均值作為患者具體血壓情況。
通過對于患者血壓測量的具體數(shù)值進行劃分,將患者血壓數(shù)據分成顯著、好轉、無效三個等級,其中顯著和好轉兩個等級之和為總有效率。(1)顯著:患者血壓出現(xiàn)明顯下降,血壓值達到正常水平,也就是舒張壓和收縮壓分別低于140和90 mmHg。(2)好轉:患者血壓出現(xiàn)下降的水平,但是血壓值并未達到正常值,收縮壓下降超過20 mmHg,同時舒張壓下降16~19 mmHg。(3)無效:患者血壓出現(xiàn)了部分好轉,但是尚未達到上述兩種好轉的程度,僅出現(xiàn)部分治療效果。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之后的舒張壓和收縮壓均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 mmHg)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比較(±s, mmHg)
組別 例 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60 168.35±11.6 125.7±9.2 15.37 0.00對照組60 167.25±12.8 135.7±14.4 29.02 0.00 t 0.80 5.92 P 0.42 0.008組別 例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60 99.6±10.3 87.6±8.2 7.92 0.00對照組60 101.3±8.9 91.1±7.9 16.43 0.00 t 0.075 4.32 P 0.22 0.001
觀察組治療后的有效率91.67%,高于對照組的71.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隨著我國的經濟情況發(fā)展,高血壓已經成為我國一個常見病種,但相對于發(fā)達國家我國高血壓防治情況仍然不容樂觀。有接近40%左右的患者并未進行高血壓的治療,而治療有效率也僅占16%[7]。所以高血壓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質量。高血壓在致死率和致殘率上面都維持著較高水平,所以控制高血壓,尤其是控制血壓情況,已經成為預防高血壓并發(fā)癥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方式。
目前臨床上認為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主要包括5個方面,分別是:第一,交感神經興奮因為交感系統(tǒng)過度活躍,從而導致交感神經興奮,促使血管收縮,使得血管內血壓大幅度升高。第二,體內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現(xiàn)象。第三,體內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被過度激活。第四,腎性的鈉水潴留。第五,細胞受體受到影響。而厄貝沙坦是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受體上的一種藥物,可以有效地降低體內鈉水潴留的情況,但是厄貝沙坦類藥物大部分起效時間長見效慢[8]。
而吲達帕胺擁有著鈣離子拮抗劑和利尿劑雙重功效,對于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尤其是高血壓等相應疾病有著良好的治療效果。大部分患者吲達帕胺僅需服用1次/d即可,同時在作用于身體內其他相關因素上面吲達米和厄貝沙坦的作用完全相反,尤其是在升降血鉀濃度的是方面兩者一升一降反而有效的能夠控制體內的血鉀濃度以防止出現(xiàn)高血鉀和低血鉀的問題。
綜上所述,采用吲達帕胺和厄貝沙坦聯(lián)合用藥可以良好的控制患者血壓,并達到一天只需要服用一次藥,即可將血壓維持在較為平穩(wěn)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