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清媛
摘要:隨著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教育形式的不斷變化,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們要快速地識別和會讀會寫中華語文漢字,并且要運用漢字真正的體會中華文化的內涵,因此,小學教師教學的任務非常緊迫,如何提高學生們的識字積累量,讓學生們打好學習的基礎,是本文探討的話題,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趣味教學法實踐的重要形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法;教育豐富性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當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們更高效地進行識字,并且能夠利用學生們天真活潑的性格,以及快速記憶的特性,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識別中華文化精髓,讓漢字能夠快速地被小學生記憶,形成良好的基礎模式。
一、趣味識字法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重要性
識字教學是小學前期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而且漢字的數(shù)量多,形狀復雜,要讓孩子在短期內掌握足夠的漢字使用,并不容易。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發(fā)現(xiàn)第一階段的語言學習總小時數(shù)有所減少,但識字率卻大幅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教師為了趕進度或擠出時間進行所謂的“閱讀教學”,對于課本的識字教學往往像是走過場一樣。一些老師用機械復制的方式讓學生學習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導致了學生識字效率的下降。學生在寫句子和發(fā)音單詞方面有錯誤。趣味性素養(yǎng)是小學文化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學文化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為了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有必要“進一步研究小學識字教學的規(guī)律,包括學生對漢字的識別規(guī)律和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因此,無論是從那個角度來看,趣味識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現(xiàn)代小學語文識字教育現(xiàn)狀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我們結合實際設計了《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研究》調查問卷,結果發(fā)現(xiàn)一部分學生沒有鞏固學習漢字的好辦,識字途徑單一,全靠語文課上老師的傳授。還有一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弱,雖然想認識更多漢字,但覺得識字乏味,再加上中國漢字的字形結構相對較復雜,作業(yè)量等客觀原因,很多孩子就失去了興趣。
三、小學語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的方法
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和求知的內在動力。識字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如果學生盲目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要通過多種途徑營造良好的讀寫教學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讀寫興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快樂地學會閱讀,積極地讀寫。
3.1分析字形識字法。結合組成生字的各部分的結構特點,進行合理豐富的想象來幫助學生記憶。例如“游”字,是這樣給學生分析的。“氵”游泳當然要在水里游,“方”表示游泳池是方形的,“ 臥人 ”是在水里游的人,“子”古時指男人,女人是不能下池游泳的。這樣一分析,“游”字的每一部分的結構和“游”的意思之間都有了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自然就記住了這個字。只要我們做有心人,把握好機會,就能引導學生在“看字”和“說字”的過程中得到樂趣,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舉一反三。
3.2對比識字法。就是把多個字形相近的字聯(lián)系起來,分析字與字之間的細微不同之外,在對比中區(qū)分字形,鞏固識字。如:“己”與“已”,在教學中,為了區(qū)分這兩個字,我就把它們放在了一起,讓學生對比著來看,并輔以口訣“己字不出頭,已字半封口”。這樣,學生就不容易再把這兩個易混的字寫錯了。
3.3圖文結合識字法。圖文結合的形式比單單的讓漢字呈現(xiàn)在學生們的面前,要更加具有吸引力,也能更好地發(fā)揮老師識字教學的魅力,因此,在當前的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學生們的畫畫能力和識字能力相結合,可以提供一個教學的情境,讓學生們畫一畫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通過畫筆畫出來。接下來教師在引入識字教學的訓練,讓學生們將相關的漢字寫在圖畫的周圍,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并且在今后的識字教學中,學生們能很快地想起這個漢字,并且將其背后的意境也逐漸的展示出來,這是學生們整合視覺的一種效果,也是學生們學習語文漢字的途徑。通過趣味識字教學法,學生們學習生字的快樂是教師想象不到的,也是快速學習生字、提升學習興趣的重要模式。
3.4編兒歌識字法。就是根據(jù)字形特點,編一些上口易記的兒歌來幫助學生識字。我在教學中,就自編了許多這樣的兒歌。我們可以編一個口訣來記住清、晴、請、情、睛”,有水河水清、有日天氣晴、有言說聲請、有心好心情、有目大眼睛,這樣,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又激發(fā)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又如“國”字,我編的兒歌是“蓋起一半房,玉器里面藏,害怕人偷去,又壘一堵墻。”這個口訣不但提醒了學生“國”的字形特點,還讓學生牢牢地記住了“國”字的筆順,徹底改正了學生寫“國”字時先封口的壞習慣。
3.5字理識字法。根據(jù)漢字構字的表意性特點,從漢字構字原理上,對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字理分析。使學生理解字的構形、讀音、表義的道理。這樣不僅會使學生比較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義,而且會理解漢字的造字原理,使之掌握得更加牢固。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甲骨文的“牢”像圍起來的柵欄,里面有一頭牛,本義指養(yǎng)牛、馬、羊等牲畜的圍欄。因為牲畜被關在里面不能出來,后來引申為監(jiān)禁囚犯的地方,比如:牢房,為了防止犯人逃跑,牢房要修的很堅固,也就是牢固。再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牢,讓學生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通過漢字的起源記住牢這個字。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趣味識字方法是當前小學生教育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們學習語言文字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要利用多種形式,開展語文識字教學,利用講故事、看圖畫、猜字謎等不同的形式,吸引學生們的識字興趣,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根據(jù)他們的學習情況和個人狀況逐漸的探索,適合他們的學習識字教學方式,為學生們的識字能力提升和發(fā)展帶來更多有益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周家鈐.小學低年級學生輕松識字教學談[J].新課程(教師), 2008,(02) .
[2]李建華.識字教學之忌[J].成才之路, 200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