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 龐曉瑜
摘要:孩子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孩子因其特殊的身心發(fā)展狀況而需要社會給予特別的重視和保護。但同時,孩子這個群體也會以非主動的形式影響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他們依然是活生生的、有獨立意識的人,具有發(fā)展的潛能和獨特性。下面就隨醫(yī)學教育網(wǎng)小編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吧!
關鍵詞:幼兒;獨立;自主;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29-290
一、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好處
1、幫助孩子身體協(xié)調更全面
幼兒在兩歲時就已經(jīng)萌發(fā)了一些對外界的探索和求知的意識,而生活中的吃飯、穿衣、洗臉、整理玩具等這些都是孩子在探索這個世界的一方面。讓孩子獨立的完成這些事情是可以增進體內肌肉發(fā)展和肢體的協(xié)調性的,也是能夠提高孩子遇到事情時的解決能力。
2、有利于養(yǎng)成幼兒負責、獨立的態(tài)度
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關鍵期是在幼兒時的兩到三歲時,在這個時期家長最好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寶寶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獨立去完成,并讓孩子體會到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這也間接性的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得到了滿足,對其它的未知和探索欲望就會變得越強,給對生活的學習帶來的效果也會更好。同時,還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做事的態(tài)度和處理問題獨立性的能力。
二、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方法
1. 讓幼兒自己做選擇
在處理孩子自我生活管理的問題上,父母基本上可以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能力。當然,一些比較難的事情,如系鞋帶,家長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當孩子成功系好鞋帶之后,對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時做出肯定。"今天穿灰褲子還是紅褲子?"在處理孩子自我生活管理的問題上,父母基本上可以放手,讓孩子學會自主選擇,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能力。當然,一些比較難的事情,如系鞋帶,家長要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技巧,當孩子成功系好鞋帶之后,對孩子所做的努力要及時做出肯定。要正確看待在生活技能學習過程的反復現(xiàn)象,記住父母的期望值與孩子的能力相匹配時,才能調動孩子的自理積極性,促進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2. 允許后果的發(fā)生
父母也許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您越是不冷靜、越是督促、批評、越是替孩子著急,可事態(tài)的發(fā)展往往卻不能隨著您焦急的心情而順利進展。那么您不防保持冷靜和快樂的心情,放棄與孩子的權力斗爭,把責任交給孩子自己,這也本應該就是孩子自己的責任。放開手讓孩子去做,允許孩子做錯,允許一些自然后果的發(fā)生。關鍵的是后果發(fā)生后,如何讓孩子在補償后果中嘗到東西,如何去鍛煉和實踐社會。
3.別急著告訴他們答案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在孩子自己第一次學習時,父母就應該讓孩子養(yǎng)成自己學的習慣,遇到問題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思考;而對于那些已經(jīng)養(yǎng)成依賴性的孩子,父母抱著逐漸放手的原則,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就到位。孩子在學習的整個時間里,給孩子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不要看管學習過程,要看結果。父母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學習途徑和方法,總結失敗,吸取教訓,鼓勵他上進。做孩子學習的指路人、幫助者、鼓勵者,而不是孩子學習上監(jiān)視者、批評者、管教者。
4.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我覺得可以去實地考察一下。”行為依賴于別人是可怕的,那么思維依賴于別人是更可怕的事情。想是做的前提,不會思考,不知道去思考的人,如同沒有靈魂一般。因此,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的思考能力,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讓孩子學著自己去思考,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
5、在生活、學習兩方面給予孩子主動權
多數(shù)乖孩子習慣了一切由父母包辦,為了不引發(fā)自己和家長的沖突,孩子就完全聽從家長的安排,孩子怎么能主動呢,他已經(jīng)被剝奪了主動的權力。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是學習不主動的問題,而且生活中一切都是不主動的。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各方面的主動權。家長只能起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家長“出謀劃策”,選擇權、決定權是孩子的。
6、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其獨立意識越來越強,叛逆心也是如此。父母應特別注重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交流。在交流中,正確的做法應是,認可孩子的學習熱情,肯定孩子在學習上的付出及價值。當孩子減輕了對父母的抵觸情緒時,他們便能很好地接受的父母在學習上給予的教育。
7、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自我意識
明確學習目的,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讓他學會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成長、進取、退步或停滯,都跟自己的心理和行為直接有關,別人和環(huán)境只是間接原因。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目的,讓孩子明確學習對于他自身真正的意義。目的明確了,孩子才能更好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8、加強孩子責任感的教育
要想讓青春期孩子知道自己的學習責任,父母不妨坦率地告訴他:在每一個家庭中,父母和孩子都有各自的責任。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說,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不應要求父母去承擔本該屬于自己的責任。當孩子具有高度的學習責任感時,他便會主動地去學習,并盡自己所能去搞好學習。
9、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進行方法指導
通常,孩子的學習計劃本由他本人親自制定,交與父母參謀。當孩子能夠堅持按照計劃行事,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后,孩子就打開了自主學習的大門口,對此,父母應明確地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任務,而是通過解決難題來鍛煉思維的一種過程。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不要一開始就幫助孩子解決難題。而是對孩子進行方法上的指導,讓他學會審題、篩選題中的有用信息,旁敲側擊,并鼓勵孩子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去解決問題。
10、培養(yǎng)孩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教會孩子檢索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各種工具書是他們自主學習必不可少的。比如,《現(xiàn)代漢語詞典》、《英漢大詞典》等,孩子養(yǎng)成一旦遇到難題便查閱工具書的好習慣后,自然不會動輒向父母請教。同時,如今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父母不但要鼓勵孩子到圖書館去查找資料,還應教會孩子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檢索、下載文件。
參考文獻
[1]陸陽鋒.“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的幼兒——利用微信平臺培養(yǎng)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J].科普童話,2018(37):94.
[2]李貴玉.從小培養(yǎng)幼兒獨立自主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2(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