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霞
坐在眼前的這個男孩子,愁眉緊鎖,有點疲倦地靠在座椅上,臉上似乎蒙著一層氤氳的霧氣,讓人看不到一點明朗的色彩。他哽咽地說:“我覺得我很差,我對不起我父母,也對不起老師對我的期待!”這個男孩難道犯了什么糟糕的錯誤了嗎?我耐心細致地詢問,才發(fā)現(xiàn)一切都和學習成績有關。
他原本是一個十分樂觀開朗的男孩,曾經也充滿自信,當過班長,多次策劃過班級的活動,足球場上也是英姿颯爽的運動健將,引得多少女生為其尖叫吶喊。曾經的他以為自己就是最優(yōu)秀的那一個。然而升入高二后,同學們都開始全力沖刺學習,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在學習上搏出一片天地,不曾想,分數(shù)總也上不去,壓力越來越大,成績反而退步。高二分班考之后,他從尖子班掉到了普通班,這讓他感到非常痛苦。進入普通班后,原本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現(xiàn)實總是無情打臉,他的成績一直沒能上去,他對自己也越來越失望,到如今,一點都不想學,學也學不進去。
看著眼前這個男孩,我感到又難過又生氣。難過,是因為他所承受的痛苦;生氣,是因為他的處境或多或少都和我們的教育有關聯(lián)。古代科舉逼瘋了范進,今日的應試教育有過之而無不及。像這樣的孩子,不只他一個,因為成績不如意而陷入自我懷疑、自我貶低,感到自己一無是處,甚至開始抑郁,感到自己不夠資格存在于人世間。明明是很優(yōu)秀的孩子,卻因為成績而抬不起頭來,甚至自暴自棄。這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哀,更是教育的哀鳴。
電視劇《小歡喜》里,方一凡和媽媽大吵一架后,大聲告訴媽媽:“我不是壞孩子,我只是一個學習不好的孩子!”在現(xiàn)實中,有幾個孩子能夠高喊出這句話?我接觸過太多因為學習不好就否定了自己一切的孩子,他們都堅信:“學習不好,就代表了自己整個人都差,沒有前途,沒有未來?!彼麄兿萑肓恕俺煽兙褪且磺小钡南葳逯校瑹o法自拔,自怨自艾。
方一凡是幸運的,因為他還有一對講道理、看得開的父母,這讓他緩沖了來自成績的壓力,能夠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覺得自己仍然是一個好孩子。更多的人沒有這么幸運,當周圍環(huán)境都告訴他成績好就是一切的時候,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便難以發(fā)現(xiàn)“我不是不好,我只是成績不好”。
孩子成績考差了,本來心情就難過,在同學老師面前抬不起頭,回到家里還要面對父母的責備。父母也往往陷入困惑:孩子明明成績考差了,怎么還不著急,回到家也不努力學習,卻時常在玩手機看電視中消耗時間?于是父母開始著急、數(shù)落……
其實,有的孩子不肯學習,不是他不想學,而是害怕學,一學就感到痛苦,形成了“習得性無助”。人是會自動回避痛苦的,如果學習帶來的總是負面感受,少有成就感,那么長時間以后,他會自然去回避。心中明明知道是不應該的,行為上卻控制不了自己,于是內心產生矛盾,自我評價降低,動機也減弱到最低水平,無助感也由此產生。面對這一類孩子,父母老師總感覺,只要指出他的不妥讓他改正,就可以挽回局面,但這樣做往往只會加重孩子的“自我貶低”,無法達成父母和老師的期待。只有看到自己還有能力,還是優(yōu)秀的,還是“好孩子”,才有力量去克服困難,努力向上。而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很少會鼓勵我們去告訴孩子:你也是個好孩子!
如果孩子從小到大接收到的信息只有一個:“成績就是一切!”當成績不理想時,他們就會傾向于否定自己的一切。假如一個孩子因為成績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快樂,甚至感到自己一無是處,這時對成績的追求又有何意義呢?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告訴自己的孩子:“就算你成績不好,你還是個好孩子,你仍然是爸媽的好孩子?!?/p>
編輯/張國憲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