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煒華
五月的青島,美不勝收。
乘坐“復興號”高速列車,前往“復興號”的故鄉(xiāng)——坐落于青島的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探究關于“復興號”的秘密,參觀生產“復興號”的車間,采訪制造“復興號”的工匠,會有什么樣的收獲?又有著什么樣的體驗?
一
清晨,伴隨著大海的濤聲,我踏入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大門,一列??吭诰€路上的“復興號”便映入眼簾,它身披紅色綬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是剛剛生產、制造、調試完成的“復興號”高速列車,正準備奔赴鐵道線,穿山越嶺、過江跨海,一展雄姿。
作為“復興號”的生產基地,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年產高速列車200列,占全國高速動車組總量四成以上,每四天就有三列高速動車組下線,奔赴祖國的四面八方。
“和諧號”“復興號”是公司制造的兩種高速列車,也是奔跑在鐵道線上的主要車型,它們一改中國列車的傳統(tǒng)形象,使中國鐵路從落后者、追隨者,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復興號”高速列車更是跑出了全球第一高鐵商業(yè)運營速度,成為中國制造的“金名片”。
從落后者到領跑者,有驕傲、有自豪,更有著勞動者的奮進、拼搏、付出與汗水。對于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員工來說,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和體會。
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前身是20世紀初,德國人修筑膠濟鐵路時興建的四方工廠,主要修理機車車輛,不具備生產能力。新中國成立后,工人成為工廠的主人,他們迸發(fā)出巨大能量,組裝出的新中國第一臺國慶獻禮車,自行研制出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生產出中國第一臺內燃機車……而今,它發(fā)展成為中國高速列車產業(yè)化基地,中國首列時速20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時速30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時速380公里高速動車組、首列“復興號”動車組和首列城際動車組均誕生于此。公司自主研制的和諧號CRH380A型高速動車組創(chuàng)造了486.1公里/小時世界鐵路運營試驗最高速。研制的“復興號”動車組(CR400AF)實現(xiàn)時速350公里運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yè)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
撫今追昔,民族自豪感從員工的內心油然而生。
距離“復興號”不遠,便是新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八一”號解放型蒸汽機車。1952年8月1日,它從工廠出發(fā),駛向了北京,駛向了抗美援朝前線,用嘹亮清脆的汽笛聲,開啟了中國工業(yè)的新篇章。經過58年的辛苦服役,老機車光榮“退休”,幾經輾轉,于2010年重新回到了出生地,進行永久保存。經受住歲月洗禮的老機車靜靜地矗立于綠樹叢中的,猶如歷盡世事的老人,于微風中、麗日下、濤聲里,講述著過去的故事,感受著時代的發(fā)展。
與老機車相向而立的,是一列和諧號CRH380A型高速動車組,它年輕又帥氣,高級又陽光,有著矯健的體魄和瀟灑的身姿,代表著中國鐵路的新時代與新氣象。
蒸汽機車、“和諧號”“復興號”,將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的百年歷史緊緊地融合在一起。站在它們的面前,仿佛觸摸到了時光,觸摸到了歷史。我想起曾看到的資料圖片,20世紀初,穿著西服戴著禮帽的德國工程師,指揮中國勞工修建膠濟鐵路、修建四方機廠,德國工程師一臉志在必得,中國勞工滿面滄桑,強烈的對比令人心酸而又難忘。我想起了在北京南站,德國游客與“復興號”合影留念,他們驚嘆中國人創(chuàng)造的全球第一,創(chuàng)造的世界高速。
今昔對比,怎能不令人感慨、感嘆。這巨大的變化,來自勞動者深深的民族情懷與愛國情懷,來自四方廠人的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和拼搏奉獻。
二
在公司展廳,我遇到了前來參觀的青島中學的學生。這些青春洋溢、朝氣蓬勃、眼眸明亮的學生驚訝于中國鐵路的發(fā)展變化,他們圍繞“CRH2G型耐高寒抗風沙動車組”“廣深港高速動車組”“CRH380AM型高速綜合檢測動車組”模型,展開熱烈討論??吹健皬团d號”高速列車模型時,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了歡呼。
我問中學生參觀的感受。
一名學生說:“從前只是坐‘復興號,知道它速度快,坐著很舒服。今天來參觀,了解了中國鐵路的發(fā)展歷程,知道了‘復興號的生產制造過程,感覺很宏偉、很壯觀,很震撼?!?/p>
另一名學生緊跟著說:“我們學校就在公司附近。能夠近距離接觸‘復興號,感覺很幸福,這種資源,是別的學校所沒有的?!?/p>
感覺幸福的何止是青島中學的學生,還有千千萬萬的旅客,還有向著美好生活大步前進的中國人。“復興號”高速列車,全稱“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整體設計和關鍵技術全部由我國自主研發(fā),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它的投入運用,標志著我國完全掌握了高速列車核心技術。這種技術、這種資源、這種氣概,全世界,唯有中國擁有。
今天,中華大地高鐵網(wǎng)縱橫交錯,“復興號”已成運輸骨干,連接了絕大多數(shù)省會及以上城市,逾兩億人次旅客乘坐“復興號”,為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拼搏,奮勇前行。
從展廳出來,步入生產車間。
像所有現(xiàn)代化工廠一樣,廠區(qū)內少見員工身影,偶有人員通過。還有一個特別現(xiàn)象:很多員工穿著白色工裝。白色最容易被污染,一個從事生產制造的企業(yè),廠房內干凈到不怕污染嗎?
走進總裝分廠,眼前的情景給了我答案。
整個廠房沒有一點污漬,可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無論地面、運輸材料的設備、來回奔跑的叉車,還有正在組裝的動車組車體,都異常潔凈。然而偌大的廠房里,只有一位保潔人員拿著笤帚隨時清掃掉落的微小雜物??梢姀S房的潔凈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長期保持的結果。
“上為大國重器,下?lián)a業(yè)引擎”“產業(yè)報國 勇于創(chuàng)新 為中國提速”“精心打造中國高鐵列車亮麗名片”,這是張貼在廠房里的標語。當“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映入眼簾時,我竟然像那些中學生一樣發(fā)出了歡呼,小跑著來到標語下方,大喊:“給我拍照,留念?!?/p>
總裝分廠有好幾千名職工,然而眼前卻沒有人來人往的景象,常用的“機器轟鳴、熱火朝天”等詞語在這里全部失去作用。廠房大,崗位多,現(xiàn)代化生產設備的普及,使“用勞動力換生產量”成為過去。連接線點、安裝座椅、整理車窗……身穿白色工裝的員工分散各個崗位,工作緊張而又有序。仔細看,他們的工裝不僅干凈,還非常板正。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公司對著裝有嚴格要求,袖口扣子、下衣擺扣子必須全部扣好,衣服拉鏈拉到什么位置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
除了著裝,對員工的行為舉止也有嚴格要求。上班前列隊喊安全口號,進行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教育;開工、收工時必須以班組為單位列隊到達或離開生產現(xiàn)場;只要進入廠區(qū),兩名職工同行必須成行,三名以上職工行走必須成隊……這不僅僅是塑造企業(yè)形象,還是引導職工樹立團隊意識、紀律意識、規(guī)矩意識的手段。
架起的車體下方,一名女員工正在連接數(shù)據(jù)線,眼神專注,雙手靈巧,精準而又熟練。一列“復興號”高速列車,有50多萬個零部件,接線點10萬多個,數(shù)據(jù)確認項點56000個。女員工連接的數(shù)據(jù)線就是10多萬中的一部分,它們相當于人類的神經,擔負著“復興號”行駛命令的傳輸任務,不能出現(xiàn)絲毫錯誤。女員工低著頭,全身心投入作業(yè),對站在一旁的我視而不見。敬業(yè)的精神,精湛的技術叫人贊嘆。
抓住工休間隙,采訪一名男員工:“乘坐自己制造的‘復興號出行,是一種什么感受?”
“感受太深了。”男員工說,“我入廠十年了,已經不是新職工,但是每次坐‘復興號都感覺特別自豪?!?/p>
是呀,自豪!擁有這種感受的可不止這名員工啊!
2019年8月29日至30日,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山東省委宣傳部等單位承辦的“時代新人說——我和祖國共成長”全國演講大賽“大國重器”主題演講賽,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復興號”總組裝車間舉行。公司的鉗工首席技師、中車首席技能專家——郭銳參加了比賽,并且獲得第一名。
演講現(xiàn)場,面對一列列中國設計、中國血統(tǒng)、中國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郭銳動情地說:“從‘和諧號到‘復興號,為了掌握轉向架的運行數(shù)據(jù),我們跟隨試驗列車奔赴最復雜的地域環(huán)境。我們知道太行山中凌晨3點的夜有多黑,也感受過高原上的紫外線有多強烈,我們忘不了沙漠里被熱浪烘烤的暈眩和窒息,也經歷過零下40攝氏度寒風刺骨的痛楚??鄦幔靠啵〉俏覀兺瓿闪耸澜缟献铋L的線路試驗,拿到了最豐富、最翔實的試驗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是無價之寶!它讓我們充滿自豪,它讓我們堅定信念,它讓我們無怨無悔,它讓我們世界領先!”
三
轉向架是高速列車的關鍵部位,相當于人的腿。一臺轉向架有上千個零部件,裝配數(shù)據(jù)達上萬個,裝配精度以微米計算,每個部件必須追求完美,“復興號”跑起來,才會安全、平穩(wěn)、暢快。
郭銳從事的就是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的裝配制造工作,與他的團隊裝配高速列車超過1300列,安全運行超過20億公里。
在中車四方股份公司,郭銳是個大名人,這不僅僅因為他是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還因為他是有名的“鉗工狀元”、全國技術能手,在“復興號”動車組轉向架試制過程中,帶領他的團隊解決了大量難題,編制了220份作業(yè)要領書,形成了自己的工藝標準,被同事們譽為“復興號”轉向架組裝的必備“寶典”,更形成了中國高鐵工藝標準體系。
這樣一位成就斐然的“大國工匠”是不是很難采訪?
下午,我在青島市首個“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chuàng)新工作室”——“郭銳工作室”見到了他,出乎意料的平易近人,就像我們乘坐的“復興號”,技術高精尖,工藝全球第一,卻為旅客提供了最溫馨、最舒適的乘坐體驗。
郭銳說:“我出生于鐵路世家,祖輩造蒸汽機車,父輩造綠皮車,我是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為祖國造最好的車,是我們全家人的初心和夢想。能夠參與‘復興號制造,我特別自豪?!?/p>
2012年,是“復興號”的研發(fā)之年,也就在這一年,中車四方股份公司成立了“郭銳技能大師工作室”“郭銳勞模創(chuàng)新工作室”,任命郭銳為帶頭人。不久,郭銳和他的團隊迎來了一項艱巨任務——為“復興號”打造世界最高品質的精品轉向架。
自2006年起,郭銳就跟高速動車組轉向架打交道,先后參與了CRH2型、CRH380A等不同速度等級、多種型號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的裝配制造,獨創(chuàng)了10多項絕招絕技、先進操作法,獲得18項國家專利,完成的40多項技術革新、攻關課題和改善提案獲得公司級以上獎勵,并全部在動車組生產制造中推廣應用。這樣一位經驗豐富的轉向架專家,在打造“復興號”精品轉向架時,依然遇到了難題。
“復興號”動車組是建立在和諧號動車組技術平臺上的我國第三代高速列車。它的試驗速度可達時速400公里以上,與“和諧號”動車組相比,設計壽命更長、自動化程度更高、安全控制性更強?!皬团d號”動車組的轉向架采用了很多新設計、新技術、新工藝,分體式軸箱就是其中一項,它的軸箱內孔公差必須控制在0.04毫米以內,相當于人類頭發(fā)絲的二分之一。
為了達到這一裝配精度,郭銳和他的團隊,用了兩天時間進行分析論證,制定了90種裝配方案,經過上千次的反復驗證,終于找出了最佳的裝配方案。
大家看到他們裝配的軸箱完全符合精度時,不由地發(fā)出了歡呼聲。郭銳的手套還沒來得及摘下,設計人員就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激動地說:“咱們自己研制的軸箱終于干成了!郭大師,你又立功了!”
像這樣的例子,在“復興號”轉向架的研發(fā)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郭銳和他的團隊一一攻關、解決,他們瞄準“高精尖缺”技術,最終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精品轉向架”。
2020年2月,因新冠肺炎疫情停產的“復興號”動車組制造線復工復產。為了保證在產“復興號”高效率、高品質達產交付,郭銳將目光瞄準轉向架裝配精度上。他潛心攻關,鉆研出一套新的測量方法,將齒輪箱小軸的軸向間隙測量精度控制在0.02毫米。0.02毫米相當于人類頭發(fā)絲的四分之一,肉眼幾乎無法察覺。這套新操作法應用到生產現(xiàn)場后,“復興號”轉向架的裝配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
現(xiàn)今,郭銳和他的團隊將更多精力放在了為中國高鐵發(fā)展培養(yǎng)高技能人才隊伍和技術創(chuàng)新上。他們先后對公司新進員工、一線操作員工、技能鑒定員工、競賽參賽選手、核心技能人才、新入職碩士研究生、本科生等進行培訓167場次,培訓授課1000課時。
“郭銳工作室”匯集了轉向架制造領域的420名高技能人才,在郭銳的帶動下,他們一起開展技術攻關,共創(chuàng)新攻關課題492項,改善提案2300余項,編制作業(yè)要領書1162項,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132項,授權國家專利61項,培養(yǎng)技師、高級技師172人……這不僅保障了“復興號”的高效率、高品質制造,也使公司的技能人才得到歷練和提升。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公司黨委和轉向架分廠黨總支分別在“郭銳工作室”舉辦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名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和“難題揭榜攻關”活動。郭銳率先做了題為“弘揚勞模精神,技能成就夢想”的宣講,以高鐵工人的特殊身份喜迎建黨100周年。
四
采訪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等到坐上“復興號”離開青島,已是夜色朦朧,華燈初上。乘坐“復興號”探訪“復興號”生產基地,又乘坐“復興號”離開,這種采訪體驗很難獲得。跟隨列車風馳電掣,我心潮起伏,難以平靜,采訪的情景在腦海中一一閃現(xiàn)。
“郭銳工作室”擺著一個“復興號”高速動車組模型。我好奇地問:“這是你們仿制的?”
郭銳的徒弟何守鎮(zhèn)笑著回答:“我們只做最好的高鐵,從不模仿別人,只等別人模仿?!?/p>
“自信來自何方?”
“來自從事高鐵制造的榮譽感,來自對高鐵事業(yè)的自信,來自對產品質量的自信?!边@是何守鎮(zhèn)的回答。
回答得真好!
采訪最后,我問郭銳:“您認為什么是幸福?”
本以為他會說:“看到‘復興號成功下線,解決一個難題或是一次攻關成功,這就是幸福?!比欢J卻說:“父母身體健康,妻子通情達理,孩子學習進步,自己選擇了一份熱愛的工作,這就是幸福?!?/p>
多么樸素、樸實而又真誠的回答。這就是制造“復興號”的工匠,身懷絕技,而又實實在在;這就是新時代的高鐵工人,目標高遠,而又腳踏實地。
向我們的勞動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