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燕
摘要:“沉浸式”這個詞在近兩年頻繁出現(xiàn)在大眾的視線里,例如沉浸式的購物、演出、影院等,現(xiàn)在人們對物品的感官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出現(xiàn)很多沉浸式體驗活動,讓人身臨其境,獲得愉悅和滿足。文章從挑選合適的繪本內容、采用沉浸式闖關情境進行教學、利用沉浸式表演進行延伸三個方面進行嘗試,讓幼兒在沉浸式體驗中迅速理解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標,從而提升農村幼兒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沉浸式”;闖關情境;繪本表演
“沉浸”一詞最早出于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1975年的沉浸理論(Flow Theory)。這一理論“用來解釋人們在進行某項日?;顒訒r,為何會完全投入情境當中,集中注意力,并且過濾掉所有不相關的知覺,進入一種沉浸的狀態(tài)”。該理論認為:“‘沉浸是學習、工作時的‘最佳體驗,它帶來的內在滿足感能使人們在從事任務時滿懷興趣,忘記疲勞,不停探索,不斷達到新的目標?!币虼?,筆者通過開展本園親子共讀課題,嘗試使用沉浸式教學模式,讓幼兒能沉浸在繪本閱讀情境中,提高繪本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幼兒的閱讀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升。
一、內容貼近幼兒生活,融合本地區(qū)特色
周兢教授說:“正因為圖畫書是幼兒學習閱讀的最為合適的材料,因此選擇高質量的圖畫書并將其構建成為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主要資源,是每一位教師開展早期閱讀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币虼?,在班級開展沉浸式繪本閱讀教學前,教師要精心挑選合適的繪本。作為革命老區(qū),在選材上我們首選能融合本地區(qū)革命特色的繪本。例如《閃閃的紅星》《雞毛信》《長征路上紅小丫》等,通過紅色繪本讓幼兒深入理解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在繪本教學中得到傳承。其次,挑選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幼兒對于農村生活場景、習俗較為熟悉。例如《二十四節(jié)氣》《胖河馬泡溫泉》《母雞蘿絲去散步》《爺爺一定有辦法》《瘋狂星期二》《野獸國》《團圓》等。這類熟悉的選材容易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其自然地沉浸到繪本教學活動中。
二、采用沉浸式闖關情境進行教學
在活動中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特別喜歡闖關游戲,因此在設計繪本閱讀教學時,我們把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在每一關上,能讓幼兒容易達成教學目標,也有利于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在繪本閱讀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我們采用闖關游戲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愉悅、開心、興奮地沉浸在故事闖關情境里。例如,在《老狼老狼幾點了》這節(jié)課中,筆者設計了游戲情境闖關,利用幼兒熟悉的“老狼老狼幾點了”這個游戲貫穿教學全過程。其中根據(jù)情節(jié)設置,筆者利用認時間、打地鼠、數(shù)數(shù)等小游戲完成教學目標,讓幼兒學會認知整點時間,培養(yǎng)時間觀念,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又如,在《天生一對》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筆者先問幼兒:“小朋友們,喜歡看《愛探險的朵拉》嗎?”幼兒回答:“喜歡?!比缓蠊P者對幼兒說:“今天朵拉在玩捉迷藏,你們想要玩嗎?”幼兒說:“想?!惫P者又說:“那就請你們聽,是誰躲在后面。”通過聲音引出主角,長頸鹿和鱷魚。引入繪本開頭,了解長頸鹿和鱷魚是一對愛人。接下來出示第一關:它們通過拋硬幣決定去長頸鹿城,在去的路上,遇到一大群長頸鹿擋在路上,要想通關得完成任務,任務是請幼兒為6只鞋子中相同的兩只鞋子進行配對。第二關:進入長頸鹿城后,因為別人都在嘲笑它們,它們決定去鱷魚城。在路上又遇見一群鱷魚擋住了去路,通關任務是請幼兒把巧克力、杯子、電影院、糖果兩兩配成一對,讓幼兒尋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到無論是哪兩個物品配在一起,只要內在有聯(lián)系即可。第三關:去到鱷魚城,它們也被鱷魚們嘲笑,它們非常難過。突然,出現(xiàn)了火災事故,它倆立即趕往現(xiàn)場,在趕往途中遇到交通堵塞,通關任務是根據(jù)謎底消防員、梯子等,兩個人配合做動作和模仿聲音,讓其他幼兒猜,猜出就能通關。借助動畫片里的人物和繪本故事情節(jié)設計出一個個關卡,引出一個個難點進行突破,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幼兒的興趣,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知識點。
三、利用沉浸式表演進行延伸
重視繪本閱讀教學的延伸活動,就像學習了一個知識點,之后要不斷進行復習鞏固,延伸活動有利于幼兒加深繪本里的情感體驗和文本理解,豐富幼兒的學習內容。在幼兒園里我們重點把沉浸式表演作為繪本的延伸活動,走出單純的閱讀教學方式,通過繪本表演讓幼兒得到多方面的綜合發(fā)展。在表演前要和幼兒共同完成音樂、舞臺布景和道具、服裝、排練等準備工作,把前期準備工作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尤其在舞臺布景和音樂上進行強化,讓扮演者快速進入角色,讓觀眾快速融入故事劇情。舞臺布景根據(jù)繪本劇情進行創(chuàng)設,充分利用多媒體,提供熟悉的環(huán)境給幼兒表演,幼兒在熟悉環(huán)境里能較放松地表演;準備與劇情相符的音樂,一能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二能讓幼兒知道自己的上場時間。例如,學習了《愛心樹》這本繪本內容后,幼兒僅停留在表面的情感理解上,因此我們著重人物情感的練習,帶領幼兒細化角色的表情、動作,體驗角色的情感變化。
首先和幼兒一起改編繪本內容,引入幼兒生活經驗;因為農村幼兒大多由老人照顧,因此我們把大樹這個角色換成爺爺,從而理解大樹對小男孩的感情,讓幼兒在表演中感受愛與被愛,懂得感恩。然后教師要進入沉浸的狀態(tài),幼兒不會自動進入沉浸狀態(tài),需要在教師的引領下才會逐漸進入沉浸狀態(tài),從而深入體驗繪本角色的情感。對幼兒來說,表演也是一種游戲,以游戲為基礎,在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中加入繪本游戲,將幼兒已有經驗與游戲相結合。例如,在晨談時以繪本內容的捉迷藏、森林的國王為情境進行游戲活動,餐后進行模仿,在離園前進行默契猜猜猜等沉浸式游戲,幼兒在自由、愉悅的狀態(tài)下,才會積極、主動投入到表演中。
參考文獻:
[1]莊瑜.大班“沉浸式”幼兒美術活動初探[J].教師,2014(02).
[2]周兢.促進兒童前閱讀核心經驗形成的教育活動與指導建議[J].幼兒教育·教師版,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