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講解信息技術知識,可以強化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但是,由于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如果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無視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能力、發(fā)展速度,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會使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和水平無法得到真正提升,而且會使學生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增大。為了有效解決信息技術教學的這一現(xiàn)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不是高考必考科目,因此,受到了很多學校和教師的忽視。同時,學生面臨著高考的壓力,都將寶貴的學習時間放在了高考重點科目學習中,他們也不重視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中生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其自然不會主動對該科目進行學習與探究。為了提升教學效率,也為了使學生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分層教學,確保能滿足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分層教學的內(nèi)涵及特點
(一)分層教學的內(nèi)涵
從本質(zhì)上來看,分層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有較大的差異,并且分層教學具有更多的應用優(yōu)勢。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需要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接受能力,以此為基礎對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組,并依據(jù)不同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接受能力較強且對信息技術學科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應在為他們講解基礎理論知識后開展更深層次的教學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研究和探索教師布置的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得到培養(yǎng)與提升。而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缺乏興趣且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就需要為他們講解每個較為詳細的基礎知識點,并積極回答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
(二)分層教學的特點
實際上,分層教學的關鍵在于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對每個小組的成員進行知識點的講解,為他們布置不同的作業(yè)內(nèi)容,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學到相應的信息技術知識,滿足每個層次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布置有深度的學習任務,然而對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只要求其掌握基礎的教材內(nèi)容即可。從本質(zhì)上來看,分層教學也是因材施教的一種方式,在確保學生學習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1]。
二、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一)學生類別分層
這需要信息技術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與交流,從而評測學生現(xiàn)有的計算機水平和對信息技術知識的理解程度,并將此作為學生分組的依據(jù)。一般情況下,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三個層級。首先,第一層級的學生有濃厚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并具有較強的知識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教師所教授的計算機知識,同時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這些學生不僅可以靈活操作Windows的一些軟件,還會使用比較復雜的Excel和Access 等軟件。第二層級的學生具有牢固的計算機基礎,但是沒有較高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盡管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與掌握,但是無法將其應用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對計算機知識只停留在理論層面的理解與學習上,沒有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與理解。第三層級的學生不僅沒有濃厚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還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與了解并不多,沒有足夠的信息技術知識儲備,無法對相關軟件形成正確的認識與理解。
比如,信息技術教師在為學生講解“word文字處理”時,對第一層級的學生,就不需要再為他們詳細地講解具體的操作步驟,而應讓他們對一篇文章進行自主排版,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調(diào)整樣式及字體,還可以將一定的圖和表加入其中。而對第二層級的學生,教師就需要為他們進行演示,之后,再將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發(fā)給學生,讓他們結(jié)合教師的演示步驟及明確的排版格式進行排版。對第三層級的學生,教師就需要將排版的具體步驟及如何查找排版工具等內(nèi)容詳細地告知學生,并親自指導學生進行文章排版。如此一來,無論哪個層級的學生都可以獲得信息技術知識,得到更多的進步與收獲,進而增強自信心[2]。
(二)學習目標分層
實際上,學習目標分層法是以學生的學習目標為依據(jù)進行劃分的,如信息技術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圖表功能知識時,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分組特色:第一層級的學生并沒有掌握較強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但是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非常強,可以靈活應用計算機的各個軟件;第二層級的學生掌握了非常豐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然而,其計算機操作能力較為薄弱,不懂得如何應用計算機的各種軟件;第三層級的學生無論在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掌握方面,還是在實踐應用方面都較為薄弱,而且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也處于中等水平。所以,在對這三個層級的學生進行教學時,信息技術教師也需要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將探究式教學方法應用在對第一層級學生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圖標的功能,并讓他們在應用實踐中復習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從而獲得進步與提升;而對于第二層級的學生,應給予他們一定的時間與空間,使其自主應用計算機的相關軟件,且要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對于第三層級的學生來說,就應將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結(jié)合起來,充分挖掘?qū)W生的潛能和優(yōu)勢[3]。
三、分層教學在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效果分析
(一)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意識到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本身,應在全面了解與掌握學生學習差異的基礎上為其制訂詳細且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從而使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得到提升。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將全部的教學側(cè)重點放在了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上,且將注意力放在了成績較好的學生身上,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從而制約了學生的發(fā)展與提升。而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兼顧到每個層次的學生,并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為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課程講解,從而較好地滿足每位學生的學習需求,逐漸縮小各個層次學生之間的差距。
(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為了加快教學進度,教師經(jīng)常采用“填鴨”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枯燥的計算機知識,很少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吸收程度。在分層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對學生及教學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姆謱?,從而在確保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同時,實現(xiàn)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是不一樣的,因此,信息技術教師不僅要在了解具體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為他們設計相應的教學方案,還需要在課程講解過程中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從各個方面來提高教學質(zhì)量[4]。
(三)有利于教學改革
分層教學模式的應用為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了全新的教學思路,也促使學校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與調(diào)整,有利于素質(zhì)教育的全面落實。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可以在滿足學生具體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完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真正發(fā)揮分層教學的現(xiàn)實意義與價值。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各學校都應積極探索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新模式,并積極引入完善的計算機硬件與軟件設施,還要建立一支更加專業(yè)的教師隊伍,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更多的信息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陳磊.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3(04):83.
劉繪宏.分層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性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31):124.
那文怡.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華夏教師,2018(14):89.
于峰.芻議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21(1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