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丹
【摘 ? 要】 ?音樂是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小學音樂教學必須從“加強基本功訓練,掌握基礎樂理知識;建立多學科聯系,全面感受音樂魅力;借助通感聯覺,全方位欣賞音樂之美”等多途徑提高學生的“音樂閱讀”能力。
【關鍵詞】 ?音樂;閱讀;審美
音樂是最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生活中處處洋溢著音樂之聲,孩子們游戲時的童謠是音樂,農民們耕種時的鄉(xiāng)野小調是音樂,商場里播放的國內外歌曲是音樂,甚至連春雨的滴答、夏蟬的長鳴、秋風的呼嘯等都是音樂。音樂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可有人卻渾然不覺,這是藝術修養(yǎng)不足、音樂審美能力欠缺的緣故,因此需要從小培養(yǎng)少年兒童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修養(yǎng)。
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教育是普及型的音樂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我們的音樂教育是要培養(yǎng)“音樂的觀眾”。為了成為合格的“音樂的觀眾”,必須注重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閱讀”能力。
一、什么是“閱讀音樂”的能力
或許各位讀者看到此處會感到疑惑,音樂不是用來聽的嗎?怎么還能閱讀?此處的“閱讀音樂”是一個高度概括性的概念,包括欣賞音樂旋律的能力、閱讀體悟歌詞的能力、探索思考音樂背后故事的能力、感受音樂所蘊含的精神的能力。
1.“閱讀旋律”
小學音樂教學離不開最基本的“教唱歌”活動,教師應依據教材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最基礎的樂理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一首旋律的動人之處,對音樂的欣賞水平從原始的“好聽”上升到理解“為何好聽”的高度上。
2.“閱讀文字”
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學習資料以歌曲為主,輔以各種經典交響樂欣賞,其中教會學生歌唱是教學的重點任務,除了讓學生練習旋律、掌握發(fā)音方法之外,教師還應帶領學生一起體會歌詞的文學之美,與語文歷史、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簡譜)》課本中第一單元內容安排為“綠水江南”,第一首歌曲《憶江南》的歌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歌《憶江南》,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教師應予以正確引導,讓學生同時領略音樂和文字之美。
3.“閱讀故事”
一首歌曲除了有旋律、有歌詞,背后還蘊藏著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與歌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藝術意象。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時,就要先去了解《梁祝》中凄美的愛情悲劇,體會古代人民對自由的向往、對愛情的美好追求,唯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體會這首樂曲的精粹。
4.“閱讀精神”
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是時代精神的體現,音樂同樣如此,教材中的每首樂曲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或體現著中外民族風情,或彰顯著古今歷史特色,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頗富教育意義。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就脫胎于艱難萬險、可歌可泣的戰(zhàn)爭時代,彰顯著中華民族英勇奮斗、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學生不但要學唱歌曲,更要自覺受到革命先烈奉獻精神的激勵,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音樂的內容是豐富的,唯有認真“閱讀”才能體會其中的精妙之處,才能真正地提高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
二、如何提高“閱讀音樂”的能力
義務教育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性發(fā)展。為實現新課標的目標,也為了以人為本,幫助學生更好地享受音樂世界,應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加強基本功訓練,掌握基礎樂理知識
在音樂課堂上,首先要科學、系統(tǒng)地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依據教材、生活,由淺入深地教會學生如何科學地欣賞、演奏歌曲。唯有理解了音符、節(jié)奏、旋律,才能真正讀懂一首歌;唯有學會了樂理知識,音樂世界的大門才會真正出現在你的面前。
2.建立多學科聯系,全面感受音樂魅力
如前文所言,音樂內容豐富,以單一的方法手段難以窺見其全貌,除了從藝術、音樂的層面來認識了解歌曲,還可以從文學、自然等多角度來探索。比如,在學習《憶江南》一課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為何“詩歌”一詞中也含有一個“歌”字,從而告知學生在古代,詩詞往往也是用于演奏的,“歌之詠之,舞之蹈之”都是用來抒發(fā)內心的感受,帶領學生欣賞中國古典音樂,遙望古人的娛樂世界。
3.借助通感聯覺,全方位欣賞音樂之美
音樂比起其他藝術形式,欣賞難度更大,因為音樂是無形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這種只以聲音為載體的課程,無疑是具有難度的。因此在課堂上,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音樂,教師要設法將無形的聽覺轉變?yōu)榭梢钥吹降囊曈X、可以摸到的觸覺。如在學習《長江我的家》一課時,就可以先讓學生在PPT上欣賞奔騰不息的長江水,游覽富饒美麗的長江三角洲,甚至可以看一看長江盛產的銀魚,一起想象銀魚的鮮美滋味,將無形的音樂化為可視的視頻圖片。在欣賞《森林與小鳥》時,讓學生伴著樂聲想象自己身處一片幽深的大森林,去找一找鳥兒躲在何處鳴叫。
利用好五感間的相互轉換,善用想象和聯想,這樣才能更進一步地“閱讀”音樂。
音樂教育是推行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義務教育階段不容忽視,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要認真對待“音樂閱讀”,提高學生的“音樂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