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王向榮,賀惠娟,李云芳,喬桂圓
護理人文修養(yǎng)與溝通技術是護理專業(yè)的人文必修課程,旨在提高護生的人文修養(yǎng)、人際交往和人文關懷能力。加強護理學生的思政教育和職業(yè)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護理人文關懷能力。而聯(lián)合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要優(yōu)于單一教學方法,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1]。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TBL)是以促進學習者團隊協(xié)作、強調(diào)實踐性為特點的教學模式[2];情景模擬教學法(Scene Simulation Method, SSM)是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chuàng)建具有感情色彩的場景,幫助學生感性認識和理解教學內(nèi)容,從而發(fā)展學生綜合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3];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強調(diào)把學習設置到復雜、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之間的合作來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旨在培養(yǎng)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能力[4]。我院課程組根據(jù)護理人文修養(yǎng)與溝通技術課程特點,將以上三種教學法進行優(yōu)勢整合,并融入思政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報告如下。
1.1對象 選取我院2019級護理本科2個班100名學生為對照組,女生85人,男生15人;年齡(18.08±0.53)歲;高考成績(518.49±25.91)分。2020級護理本科2個班103名學生為觀察組,女生87人,男生16人;年齡(18.12±0.48)歲;高考成績(515.04±22.81)分。兩組學生年齡(t=0.400,P=0.690) 、性別(χ2=0.087,P=0.769)、高考成績(t=3.415,P=0.68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兩組護理人文修養(yǎng)與溝通技術均開設在大一上學期,教學內(nèi)容包括人文護理、護理禮儀、人際交往與溝通技巧三部分,共36學時,其中理論20學時,實訓16學時。理論課均按照教材章節(jié)內(nèi)容授課,實訓課包括公共禮儀、護士禮儀、護理職場人際溝通訓練。對照組理論課采用教師講授結合課堂討論的教學方法,實訓課由教師先演示公共禮儀與護士禮儀,然后學生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學生按照老師給出的情景劇案例開展角色扮演,課堂展示人際溝通技巧并進行PPT匯報,教師點評。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了TBL、SSM、PBL整合式教學法,同時融入思政教育,課程組編寫思政教育案例庫,包括愛國主義、文化自信、職業(yè)素養(yǎng)、禮儀溝通四大主題,具體如下。
1.2.1.1理論課 ①TBL教學法:運用在第三章護理文化修養(yǎng)、第四章護士職業(yè)素養(yǎng)、第五章護理美學、第七章護理人際關系和人際溝通理論、第八章護理工作中常用的溝通方式和技巧。如“護士職業(yè)素養(yǎng)”課堂上,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課前收集抗擊新冠疫情中護理人員的先進事跡,歸納出他們具有的共同職業(yè)情感、態(tài)度、道德及能力,制作PPT并結合小視頻在課堂上學習匯報,進行自我教育。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時,融入思政教育,如介紹全國人民在新冠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中眾志成城的感人事跡,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重點介紹武漢抗疫一線護士長張宏舍小家保大家、銳意進取的先進事跡,并提出問題討論:你從張宏的事跡中學到了什么?當你面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時如何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fā)其努力提高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②TBL結合SSM教學法:在“溝通理論”“溝通技巧”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溝通游戲,如“傳話”“誰是臥底”“說服他”“誰應該先行離島”等游戲,鼓勵學生參與。游戲結束后組織學生就溝通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溝通的理論知識,鍛煉其語言和非語言溝通能力。③PBL結合TBL教學法:在“護理人際關系與特殊情境中的溝通”課堂上,教師提前編寫真實情景下的護患溝通案例,設置相應的問題,開展PBL教學。小組成員按照學生版案例,課前充分查閱資料,課上討論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歸納總結出相應的知識點,進一步解決臨床情境中的人際溝通問題。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形成書面材料,并在課堂上以PPT形式進行匯報,教師對學生分析問題、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行點評。教師點評時,引入思政教育,舉例湖北省腫瘤醫(yī)院3名優(yōu)秀護士如何通過“談判”疏導,成功解救準備自殺的3例腫瘤患者的事跡。提出問題討論:上述護士具備哪些職業(yè)素養(yǎng)?你從中學到了什么?如果你遇到類似情況會如何有效溝通?
1.2.1.2實訓課 ①TBL教學法:如“護士禮儀訓練”,以5~6人為一組,進行分組練習并相互錄像,對照護士禮儀教學視頻相互糾偏,教師在小組抽查指導,并就共性問題進行集中點評。②TBL結合PBL、SSM教學法:在“護理職場人際交往”教學中,教師給出編寫好的學生版案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點的學習,找出案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給出解決辦法。然后根據(jù)案例編寫短小精悍的劇本,要求有正反角色,設置特定場景,將抽象思維和具體時空結合起來,并融入職業(yè)道德元素。學生課前進行排練,在實訓課堂上表演公共禮儀、護理職場人際溝通情景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將溝通相關的理論知識、道德素養(yǎng)以模擬現(xiàn)實生活、臨床場景的情景劇形式展現(xiàn)出來,同學相互點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教師點評時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公共禮儀情景劇表演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析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帶來的不良影響,并列舉周恩來總理卓越外交能力的案例,讓學生加深理解禮儀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護理職場人際溝通情景劇表演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析護士對待患者的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情感和護士的溝通技巧,會對患者產(chǎn)生怎樣的護理效果,形成怎樣的護患關系,如介紹第37屆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王桂英如親人般照護每一例患者,善用傾聽等溝通技巧,開導、化解患者思想顧慮,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引導學生在“榜樣”的影響下不斷提升自身素質(zhì)。
1.2.2評價方法
1.2.2.1課程成績 課程成績=50%實踐成績+50%期末理論成績。實踐成績100分,包括兩部分:①禮儀部分。學生進行護士儀容儀表、護士著裝、工作姿態(tài)、自我介紹展示,授課老師根據(jù)課程組自制的《護理禮儀測評表》一對一對學生測評,考察護士禮儀是否符合職業(yè)規(guī)范(30分)。②特殊情景中的人際溝通部分。學生根據(jù)教師課前規(guī)定的情景劇內(nèi)容和要求,角色扮演,PPT講解和總結反思;授課老師根據(jù)自制的《護理職場情景劇與教學成果展示測評表》從學生角色扮演、PPT匯報與反思3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分,包括溝通得體性(30分)、情景設置規(guī)范性(10分)、角色扮演生動性(10分)、PPT匯報(10分)、反思(10分)。每班2位老師,測試前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保證評分一致性。期末理論考試總分100分,由課程組教師集體命題,學校統(tǒng)一組織考核,成績可從學校教務系統(tǒng)調(diào)取。
1.2.2.2人際交往能力 采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共30個條目,5級計分法,1~5分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總分30~150分,得分越高人際交往能力越差,總分超過120分者社交能力存在嚴重問題[5]。
1.2.2.3關懷能力 采用許娟[6]漢化的人文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 CAI),包括認知、勇氣和耐心3個維度,37個條目,釆用Likert 7級評分,總分越高表明關懷能力越強。
1.2.2.4觀察組對課程教學方法的評價 自制調(diào)查表,包括對增加學習參與度、增強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習興趣等10個方面的評價,采取“滿意”和“不滿意”2級評分法。采用問卷星于課程教學前后調(diào)查兩組的人際交往能力及關懷能力,教學后調(diào)查觀察組對課程教學方法的評價。
1.2.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描述、χ2檢驗及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兩組課程成績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課程成績比較 分,
2.2兩組教學前后人際交往能力及關懷能力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前后人際交往能力及關懷能力評分比較 分,
2.3觀察組對課程教學方法的評價 見表3。
3.1融入思政教育的整合式教學法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及學生滿意度 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課程實踐成績、期末理論成績及課程總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均P<0.01),表明TBL、SSM、PBL整合式教學法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促進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及課程教學效果。這可能與設計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有關。TBL教學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學習和訓練,小組代表匯報共同制作的PPT,有助于提高學生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團隊精神;SSM結合TBL教學法,提供模擬真實的場景和案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完成體驗式教學,增加學生參與度,學會換位思考;PBL結合TBL教學法,小組圍繞教師提供的問題尋找答案,學生相互交流,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多項研究結果表明整合式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7]、學生自主參與性、加強小組互助學習、培養(yǎng)團隊責任感、推動理論與實踐知識融合[8]、促進實質(zhì)性知識內(nèi)化[9]。在整合式教學法中融入思政教育,結合時事、形象生動的思政案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把握。以專業(yè)知識為載體,融入思政教育,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也能為抽象枯燥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注入新的意義與活力[10]。因此表3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課程教學各方面的滿意度為79.6%~100%,9個條目滿意度在85%以上,表明這種融入思政教育的整合式教學法得到學生的普遍認可。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能力”滿意度為79.6%,與只有小組代表得到小講課鍛煉有關,在以后的教學中需擴大學生鍛煉的覆蓋面。
表3 觀察組對課程教學方法的評價(n=103)
3.2融入思政教育的整合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人際交往和人文關懷能力 表2結果顯示,教學后觀察組的人際交往能力評分和CAI認知、勇氣維度評分及總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1),表明融入思政教育的整合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和人文關懷能力。課程思政是將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整合到各種課程中,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11]。課程組教師設計思政教育案例庫,利用3種教學法的優(yōu)勢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做到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理論課中,學生通過小組學習感受榜樣力量以明確努力的方向,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感受生活中的美,通過設定的游戲來理解溝通的要素,通過設定的問題來共同學習知識,尋找解決辦法。實訓課中,以特定情景劇形式,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運用溝通技巧,領悟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體會人文關懷帶給患者的感受,從而加強對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人文關懷意識,提升人文關懷能力。兩組教學后CAI耐心維度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因為耐心不易短時間改變。劉義蘭等[12]指出,護理人員只有樹立正確的導向,從思想上、情感上產(chǎn)生關懷患者的強烈意愿,將人文關懷內(nèi)化為一種習慣,才能自覺將人文關懷融入臨床工作。教師要根據(jù)護理特點,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有機融入思政教育,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關懷能力。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將TBL、SSM與PBL整合式教學法融入思政教育用于護理人文修養(yǎng)與溝通技術課程,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和人文關懷能力。學生的人際交往和人文關懷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教育者還需要在專業(yè)課教學、社會實踐、臨床實踐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搭建平臺,使其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中能自覺踐行護理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