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慧 史桂嫻 王欽 蔣彥 韓玫瑰 張芊茜 呂娜 李英俊
【摘要】在“學習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進行一系列改革,發(fā)掘學生在學習程序設計語言時的不同的個性和優(yōu)點,創(chuàng)建起合適的“學習共同體”,激發(fā)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的學習深度和學習投入程度,達到最終學習目標。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合作學習;探究式學習;計算思維
一、公共課《C語言程序設計》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根據(jù)固定的學習目標,跟隨老師的思維進行學習,這個過程自主性很差,學習效果不好。學習共同體理念的加入,目的在于讓學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自主配合進行主動性學習、合作性學習及探究式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新能力。
(二)任務單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
《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程授課對象范圍廣,課時多,在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計算機知識學習體系中,地位舉足輕重。程序設計類課程以學習理解算法為主,學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非計算機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和計算思維能力[1]。在傳統(tǒng)授課中,都是大班授課,教師單向傳授知識,師生課上課下沒有很好的交流,課堂效果差。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會感覺枯燥,學習效果一般。因此在“學習共同體”理念的指導下,《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程的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三)計算機授課同各專業(yè)知識剝離
《C語言程序設計》公共課面向的是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來講,編程語言是比較難的一門課程,而他們對計算機編程知識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認為與自己的專業(yè)關系不大,又因為理解難度較大就想放棄,學習效果較差。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往往單純地講計算機知識,使得計算機知識與各專業(yè)知識剝離,學生學習興趣會大大降低。在實驗課中,也是被動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實驗題目,很多實驗題目往往跟書上的例題類似,也無法與學生本專業(yè)知識相融。
二、“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改革策略
(一)網絡智慧平臺助力課堂教學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派”智慧平臺開展線下教學,在教室中開啟“課堂派”教學平臺,能進行考勤、答題互動、隨機抽號提問,生成詞云等等。課下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派等智慧教學平臺與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課件推送、資料共享、課程回放、課后答疑、章節(jié)測試都可以通過智慧平臺進行。老師和學生之間無論線下還是線上都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無障礙交流,學生對老師不再有距離感和陌生感。教師通過有意識的設計,及時與學習者進行溝通交流,創(chuàng)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不再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望而生畏,增強學習者對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認同和投入程度,建立起師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
(二)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實施
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有利于建立起“學習共同體”。在《C語言程序設計》項目實驗中,教師若要打破傳統(tǒng)的驗證型實驗,就要精心設計一些較為復雜的差異性大項目。在實驗過程中,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組完成一個項目[2]。C語言程序的一大特點就是算法的結構化和模塊化。因此大項目能夠拆分成一個個小模塊,實現(xiàn)自底向上的設計方法,便于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的實施,從而建立起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信任,建立起“學習共同體”。在這種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下,學生會感到自己是團體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和其他同學及教師同屬于一個團體,有種并肩學習的感覺。大家都在進行共同的學習活動,遵守共同的規(guī)則,具有一致的價值取向和偏好?!禖語言程序設計》中算法設計是編程的基礎,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算法。每位學生都允許有不同的想法,設計不同的算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在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下,并非為了簡單找出學生的共性,更重要的是發(fā)掘不同的個性,形成獨一無二的“交響學習共同體”。
(三)大班翻轉課堂的引入
公共課《C語言程序設計》面對的是大班授課,所以教師必須要設計合理可行的大班翻轉策略,策略中比較重要的一步就是分組制。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進行分組并分配任務,將學習過程的決定權交給小組同學。教師在分配任務的時候注重計算機知識與學生專業(yè)知識的融合,提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知識和完成度。小組內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學習風格和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并進行組內和組間分享。在這種模式下,學生會擁有很強的團體意識,學生對共同體的歸屬感、認同感以及從其他成員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共同體的參與程度,維持他們持續(xù)、努力和深度的學習活動。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同時又與學習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結束語:《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在計算機公共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學習共同體”理念指導下,通過一系列教學改革,構建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創(chuàng)造出其樂融融的學習環(huán)境,建立起恰當?shù)摹皩W習共同體”,增強學習效果,真正實現(xiàn)共享共學共成長。
參考文獻:
[1]蔣彥,韓玫瑰.C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8.
[2]闞洪.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中外企業(yè)家,2020,5(208).
作者簡介:許美慧(1978—),女,濟南大學信息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方面的研究。
基金項目:濟南大學教學研究項目(J2046);山東省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項目(Z2018X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