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小琴
摘 要: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促使高校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開始進行教育改革。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可以加強學生體育知識的學識和鍛煉,提高體育技能和水平,發(fā)揮體育強身健體和增強體魄的作用。本文簡述終身體育,針對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提出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方法。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 終身體育意識 策略分析
高中體育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終身意識的形成有著基礎和指導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體育教學不喜歡或者厭煩體育課的學生人數正在逐漸上升。針對高中體育教學的現狀,重視終身體育的作用和意義,提高教師和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通過不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提高學生體育學習知識水平和體育技術鍛煉能力,才能促進高中體育教學的發(fā)展。
一、終身體育的定義
終身體育的意思就是要終身進行身體鍛煉,接受體育教育。從終身體育的含義來說,可以解釋為一個人從生命的開始到結束,終身學習體育知識和參加體育鍛煉,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把體育作為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從終身體育的意義來說,是人在終身體育的思想指導過程中,在不同的時期參加不同的體育活動,在終身體育的實踐過程中,實現體育的體系化和整體化。
二、忽視對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我國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對體育學習、鍛煉的作用和意義缺乏深刻的理懈,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的學習和掌握體育知識技能,終身體育意識比較薄弱。高中學校的體育教學,長期都是只重視對學生身體和技能的教育,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興趣、體育鍛煉習慣和意識。所以,高中生普遍缺乏終身體育意識,不能真正的認識到終身體育的重要作用和意義。
1.缺乏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高中的學生因為會面臨較為嚴重的升學壓力,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甚至會放棄體育鍛煉。一部分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的過程中,缺乏耐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根據一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數為12.5%,每周l~2次鍛煉的人數是22.5%;基本不鍛煉的人數則高達65.5%;從這些數據可知,高中生的體育鍛煉活動缺乏主動性,沒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終身體育意識,缺體育學習和鍛煉。
2.體育課程教學內容落后
高中體育課程新課改要求體育課程內容一定要結合生活和實際。目前一些高中體育課程主要的教學內容還是傳統的籃球、足球和田徑,缺乏具備新時代氣息的體育運動,例如網球、跆拳道和游泳等。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落后,致使學生缺乏體育知識和技能學習的積極性。部分體育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形成了固定的開始、準備、組織、結束的上課模式。例如,在體育教學的準備活動中固定應用慢跑或者體操等,還有一些體育老師采用“自習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讓學生喪失了上課的興趣,覺得體育課過于枯燥、乏味,不喜歡甚至不愿意上體育課,不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yǎng)。
3.體育設備不足
體育老師開展體育活動的基本設施就是體育器材,因此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作用。目前,雖然我國一些高中學校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體育器材,可以滿足學生體育課的基本需求,但是因為教學場地不足,所以教學質量依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學校的空間范圍具有局限性,對體育場地的設置較少,缺乏相對獨立的體育場館,例如網球場和游泳池等。這些教學條件的限制,不利于學生良好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不能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三、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1.加強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加強對體育理論知識和體育學習能力的教育,提高學生終身體育的認識水平。鍛煉身體應該根據人體的自身運動規(guī)律,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進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加強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讓學生明確終身體育的重要作用,真正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堅持不懈的進行體育鍛煉,才能奠定良好的終身體育基礎。終身體育意識還需要學生全面的掌握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完成體育教學的要求。
2.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實現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的目的。良好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改善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學校可以設立體育節(jié),讓學生創(chuàng)造體育內容;開展多樣的體育活動,通過電視、廣播和黑板報等宣傳媒介,宣傳體育活動,組織體育比賽,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還將可以開展體育知識講座和體育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參加,應用自己的體育知識,加深記憶,深刻理解終身體育的作用。
3.改善教學模式
傳統的高中體育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不符合終身體育的發(fā)展要求。應用開放的教學模式代替?zhèn)鹘y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師生關系的民主、和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建立體育認知構,自覺主動的進行體育知識學習和體育鍛煉,堅持不懈,才能奠定實施終身體育的基礎。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實施開放型教學,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自主的制定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排球的時候,學生進行墊球練習,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向教師匯報并制定自己能夠做到的目標個數。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改善過分強調統一的弊端,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開放型教學取消或者放寬了某些限制,既重視學生的主體意愿,也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悅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
結語
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學習和鍛煉能力,需要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實現學生體育課學習的主動性。在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水平,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
(進賢縣第一中學 江西進賢 33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