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慶
摘 要:伴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建筑技術的發(fā)展,公路橋梁建設水平已達到新的更高水平。沉降斷面路基和路面的建設是路橋工程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本文分析了道路工程和橋梁沉降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路基和沉降段路面的相關施工技術,提出了提高我國道路工程和橋梁施工水平的理論,為人們的出行安全提供了基礎。
關鍵詞: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
1 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沉降機理分析
1.1 橋涵地基變形
橋梁基礎和涵洞的變形通常與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和建筑工地基礎強度密切相關。在施工過程中,橋頭部分的路堤通常比下層高5 cm~10 cm,較高的部分在地板下方的底部上產生很大的壓縮應力,在壓應力作用下,導致基礎下陷。
1.2 橋頭搭板設置不合理
當設置路基的地面位置和路肩的位置最接近的墩臺時,由路基本身產生的彈性支承力通常會施加到路基的地面上,如果該力變得不均勻,則路肩會向下沉。例如,當車輛行駛時,在路面和橋梁上存在正常的垂直應力。這時,兩個峰值應力作用在車輛裝載的零件上并且處于兩個不同的位置。另一個是橋頭搭板,當車輛移動到橋頭板的末端到由板支撐的路面的末端時,車輛的垂直方向應力達到最大值,并且該位置也沉降下來。
1.3 路堤變形
在路堤工程中,用于填充碼頭的材料主要是粘性土壤,這使得路堤難以滾動。由于工程機械和施工條件的影響,路堤的壓實往往不符合標準和規(guī)范的要求,且填充水含量過高。使用道路工程時,長期滾動壓實和垂直車輛載荷。與混凝土柱相比,土壤壓實度逐漸增加,并且土壤剛度存在顯著差異。具有高剛度對比的這兩種材料一起形成,基臺的整體結構承受外部載荷。在外部長期荷載下,它會累積塑性變形,從而引起下沉現象。
2 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技術要點分析
2.1 地基處理技術要點
地基處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原始局部地基的土壤阻力,使地基在高負載壓力條件下保持正常,并避免嚴重的沉降問題。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主要有預載法、排水固結法、強夯法、土質置換等,有效地提高了地基的強度性能和作業(yè)過程中的沉降幅度。通常,如果當地地基的軟土層大于3 cm,則建筑商會將土工布鋪在地基土層上以填充建筑,以確保路堤和橋臺之間的沉降。有必要選擇合適的填料以有效地減少它,對于路基沉降的較厚區(qū)域,施工人員必須有效控制回填材料的數量,并著重于增強土壤強度以解決沉降難題。
2.2 加強對后臺填筑工作的重視
后臺填充處理效果與壓實,材料填充和路面鉆孔等不同過程有很大關系。在開挖路基路面時,施工人員需要注意事實調查和現場分析,并合理地使用兩種開挖方法:垂直方向的全寬和橫向的全寬,通過單個或組合應用程序的水平通道。同時,施工人員必須嚴格按照開挖后的要求清洗路基,根據路基的土壤特性進行檢查,合理選擇填料,并相應地進行回填作業(yè)?;疽?,如兼容性和增強效果,有效地增強了路面的抵抗力和承載力。另外,填料可以合理地控制填料的量,避免因填料量不合理而影響道路和橋梁質量的問題,并確保厚度的一致性。
2.3 沉降段軟弱地基處理技術
在道路橋梁沉降段,對軟弱地基的處理更加困難,對施工技術的要求也更高。例如,當用厚的軟土層建造地基時,通常會安裝高堤壩,但是當將填料添加到填料中時,軟土層的地基會由于填料的壓縮作用而大大變形。此時,較大的力會引起柱體旋轉現象,從而可能損壞橋架,擴大橋伸縮縫的寬度并引起大范圍的裂縫。因此,在選擇填料時,施工單位應主要使用輕質材料,并在施工過程中增加基礎的剛度,以防止基礎變形。由于道路和橋梁的路基經常出現在低地溝壑部分,因此該部分的土壤主要是粘性的,有機質和水分含量較高,因此應采用以下方法進。(1)在一般粘性土壤的情況下,可以采用開挖和干燥的方法來減少土壤層的含水量,土層開挖的深度與路堤的高度直接相關。例如,如果路堤的高度小于4 m,則適當的開挖深度應達到約0.6 m,如果路堤的高度超過4 m,則開挖深度應達到1 m或更大。這使可以完全干燥并改善深層土壤的細度。(2)如果與雨季重疊,則可以使用石灰石土進行回填。當鈣質土壤與粘土層完全結合時,它將吸收粘土中的水分,并使土壤致密。在后期施工中,要注意地腳螺栓和拉桿的水平穩(wěn)定性,臨界位移的方向應與水平拉桿的方向一致。施工人員必須仔細檢查距離,如果位置靠近平板,則應選擇橡膠材料以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施工人員利用土木工程網絡技術有效地保證了路基和土層的位移和運動方向,從而確保了路基和人行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路面下沉的可能性,進而大幅減少危險。
2.4 地基的回填法
礫石和石灰質土的回填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強度和路基的承載力。石灰?guī)r土壤具有很高的耐水性和強度,硬化的石灰?guī)r土壤可以充分提高路面與土壤之間的附著力,同時增加回填土壤的密度,并增加整個地板的強度。以及防止由于過大壓力而出現人行道的變形情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必須計劃在施工前對地面進行補土,以便根據施工要求進行填土,并且礫石的粒徑和用量應符合施工要求。根據建筑需
要科學地計算粒徑和劑量,在大型橋梁和道路的施工中,通常在通道的底部添加骨料或礫石,以防止施工問題,引起沉降問題并影響橋梁和公路工程施工質量。
2.5 壓實施工技術
路面壓實是道路橋梁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道路橋梁建設質量。通常,必須壓縮村莊的道路部分,以確保交通順暢和安全。在進行壓實操作時,有必要檢查壓實路堤的水分含量和干燥水分含量。還應整合其他參考元素以創(chuàng)建適當的水壓實曲線,以確保土壤以最佳水分含量壓實和最大密度。壓實度對溫度和風速敏感,這會引起一些問題。因此,有必要科學地檢查壓實操作的值,檢查壓實程度并結合壓實裝置的性能、壓實和攤鋪速度。
2.6 路基路面排水施工技術
道路和橋梁沉降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死水的侵蝕。因此,提高基礎和路面的排水效果可以有效地解決橋梁沉降的問題。在修建路基和路面排水通道的過程中,通常要安裝排水溝、高速滑槽、障礙物和地面排水管,以達到有效的排水效果。在安裝排水溝時,應合理安排排水溝和管道的長度,結合周圍的施工環(huán)境,地質和水文條件,取得接近的材料并首先進行預防,因此有必要確保面板的有效性,合理進行排水計劃。
2.7 搭板連接技術要點
搭板滑移是橋頭凹陷和沉降的影響因素之一,施工人員必須在搭板和平臺背面之間放置水平錨桿和垂直錨,以確保搭板和臺背板之間的牢固連接。一般來說,建筑商可以使用鋼棒制造地腳螺栓,并在此過程中智能地管理鋼棒的間隙。通過在相同的水平方向上安裝地腳螺栓和拉桿,可以顯著提高支撐的穩(wěn)定性。同時,施工人員還必須管理支架的間隙,通過將支架放置在80 cm的間隙中來提高結構的整體穩(wěn)定性,并在貨盤的末端和壁架的上邊緣安裝適當的隔間,避免下沉和結構破壞等異常情況出現。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路基和路面施工人員嚴格控制施工質量,并根據地質、土壤、地形和環(huán)境等施工區(qū)域的實際情況動態(tài)選擇相應的材料和設備。應采用壓縮排水一體化,其他技術手段將地基處理到位。在這一過程中,最終平板長度的控制和連接以及路基和路面的排水有效地解決了道路和橋梁的沉降難題。
參考文獻:
[1]趙德東.道路橋梁工程中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5):142-143+146.
[2]王晶,陳秀.試析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要點[J].居舍,2021(6):56-57.
[3]王廷宇.道路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術應用[J].建材發(fā)展導向,2021,19(4):68-70.
[4]王冬妮.道路橋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2021(Z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