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顧
摘要:文化和語言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因此小學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學時,必然會涉及到英語文化的滲透。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正是給孩子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想要學生學好真正的英語要對他們進行文化意識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利用顯性的教學活動,或者是隱性的潛移默化來增加學生對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提升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滲透;英語文化;意識
前言:
在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當中著重提出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是當前主要的教育工作之一。小學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教學過程,在這個階段,老師就要讓學生接觸到地道的英語和文化這就要求英語老師要把文化意識的滲透放在課堂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當中。
一、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一)文化與語言密不可分
語言是一個文化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語言和文化兩者是不可分割的。語言作為文化的傳播主體他承載著文化當中各個層面的豐富內涵。人們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都是用特有的語言來傳承下來的那些文化當中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等都是需要運用語言來進行傳承和描寫的各種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制度和世界觀等也是離不開語言的的傳播和講述語言可以對文化當中各個層面的內容進行記錄語言就好像是文化的一面鏡子,與此同時,文化也影響了語言的發(fā)展,所以語言和文化兩者是密不可分,互相影響的。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不但要進行知識教學,還要進行文化的滲透。
(二)幫助完成學習語言的目的
我們學習英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進行國際之間的交際,我們通過英語這門課程可以自然的涉及到跨文化之間的交流。但是我們要知道進行跨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單單只需要基礎的英語知識和英語技能,為交際提供前提的同時,英語的運用是否得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當前僅靠單一的英語知識和語言技能是不能真實地道進行恰當?shù)皿w的交際,只有灌輸給學生豐富的文化知識,才可以促使他們正確得體的使用英文進行交際,為成功交際提供基礎因此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重視對英語文化的滲透工作。
(三)語言文化間的差異
不論是英語技能和英語知識都沒法遠離文化層面,從簡單的單詞到短語句子結構成語畫與結構以及整篇文章等各個層面都會包含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我們和使用英語國家對“young”和“old”的理解就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國人民的文化當中“old”不僅是老的意思,也是能力和經(jīng)驗的一種表達,是令人敬佩的;而在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當中“old”總是和“沒用”“衰老”掛鉤的,在他們的文化當中old是不令人尊敬的,甚至他們對“old”這一詞是有些排斥的。與之相反,“young”這一詞在我國文化當中總是和年紀輕,沒有什么經(jīng)驗和幼稚掛鉤的;但是在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當中:“young”這一詞語總是和“有活力”、“年輕”、“具有創(chuàng)造力”等積極向上的詞匯掛勾的。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如若和用英文國家的人進行溝通時,如若套用我國的文化進行交流,那么必然會導致交際出現(xiàn)失誤。除此之外,如若我們在交流過程中出現(xiàn)句子和語調的變化,即使同一組句子在意義上也會因此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引發(fā)他人理解上的歧義。因此在對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習他們國家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意識的措施
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把握階段性適用性和適度性的基本前提下,再通過與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密切相關等因素來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滲透文化意識。
(一)使用稱呼語參透英文文化意識
在我們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天天所運用到的稱呼語,也就是姓名在中西方之間的差異也有很大。在中國,我們通常先叫姓后叫名,而在英與文化當中卻是先稱呼名字,后稱呼姓氏這對于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作為一個有趣的教學內容。在上課前,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問候也會存在著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中方文化在上課前一般都是需要學生起立說“老師好”方才就做上課,而在英語文化當中學生們是不需要起立問候的而通常上課的問候語言是“ good morning Miss(Mr.)XXX teacher”或者是“ Good afternoon Miss(Mr.)XXX teacher”。針對這方面的文化內容老師也可以適當?shù)母嬖V學生“教師”在英語文化當中表示的是職業(yè),而不是我們文化當中的“稱呼語”,英語文化當中一般不會說“ Teacher Li”或者是 “Teacher Zhang”等。在例如家庭成員之間我們中國的文化是姐妹兄弟之間的稱呼,直接就是姐姐弟弟或者是哥哥妹妹而在英語文化當中是不直接使用brother或者sister去稱呼的,因為這兩個詞并不是稱呼語。這些都是英語文化當中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也是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因此作為小學教師要利用好每一個教學機會來向學生滲透英語文化意識。
(二)通過教學環(huán)境滲透英語文化意識
在中國文化當中教室是一個神圣的存在,教室的布置給人一種非常肅穆和莊重的存在。而在上課過程中也是要求學生要正襟危坐,保持安靜的,并且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要求學生是要保持紀律。與之相反,英語文化當中的課堂教師布置都是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在墻壁上學生可以裝飾自己喜歡的各種欄目給學生創(chuàng)造無限的想象力,增加上學的樂趣,老師也會根據(jù)不同課堂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面和學生一起布置英語課堂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受英語文化當中的差異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可以在這之中讓學生了解不同語言當中的不同文化。
結語:
作為小學教師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英語知識更要讓他們認識到不同文化之間差異,從而增加英語課程的實用性,而不是讓他們簡單的去學習知識,這樣以來才能夠真正的提升學生跨文化意識以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建平.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全新挑戰(zhàn)[ EB/ OL] .教研動態(tài)信息, 2002, 2 .
[2]林少安.改革呼吁教師角色的轉變[ EB/ OL] .無錫教育網(wǎng), 2003, 2 .
中國計量大學現(xiàn)代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