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曉紅
摘 ? 要:本文針對高校英語文化教學進行研究探討,介紹了英語教學現(xiàn)狀,并由此入手分析了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存在的問題。文章指出,我國高校英語文化教學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問題,即理論不完善、日常交際學習不足以及對俚語成語學習不足的問題。
關(guān)鍵詞:高校;英語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9-0225-02
語言既然是文化傳播的工具,就應當與文化相適應。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偏重對語言基本功的學習,而忽視對文化的理解。這樣不僅有礙于語言學習的深入,更阻礙了對外交際,不利于中國“走出去”的發(fā)展戰(zhàn)略。高校教育應注重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主動發(fā)現(xiàn)文化教育的不足并努力改善。切不可僵化死板,浪費寶貴的人才資源,更不可把語言人才培養(yǎng)成翻譯機器。
一、高校英語文化教學現(xiàn)狀
(一)淺析語言學習中的文化差異現(xiàn)狀
語言(英文名:Language)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交流的主要表達方式。人們借助語言保存和傳遞人類文明的成果。語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因為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會對政治、經(jīng)濟和社會、科技乃至文化本身產(chǎn)生影響。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間的文化又存在較大差異,因此不同語言間也有不可忽視的差異代溝。我國外國語言教學以英語教學為主。英語教學不僅涉及英語文化,也涉及其接受者的文化,即漢文化。漢語文化講究神韻,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而相比之下,歐美文化則更加直白。美國著名文化研究學者Edward·T·Hall把這種文化差別 總結(jié)為高暗示性文化或高語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暗示性文化或低語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這種文化的差異是不容忽視的,它不僅對英語環(huán)境中的基本交流有重要影響,更是決定著兩種文化長遠的交流與溝通。我國基礎教育中較為注重語言教學,即基本的單詞、語法和句型,卻對語言背后的文化教學不甚關(guān)注。高校教育是精英文化,要求求學者對語言有更加深入的研究,要求達到無障礙溝通,因此,在基礎教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甚至無法為英語文化教學打好基礎的現(xiàn)實情況下,高校英語文化教育就承擔了更加沉重的責任。
(二)淺析我國高校英語學習中的課程設置情況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是聽、說、讀、寫,即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閱讀以及英語寫作,另外根據(jù)不同高校的差異性,各大高校會另設特色英語課程(如英語演講、英美文化等)。對于英語文化的教學會滲透在基礎課程之中,也會通過諸如英美文化、希臘神話等課程進行教學。但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的應試教育傾向明顯,“重技能、輕人文”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為數(shù)不少的英語學習者把主要精力放在語言知識的機械記憶和操練上,而忽視了對歐美文化的學習,造成了所謂的“英語不地道”、“中式英語”的情況。[1]例如,英語中紅茶應該是“black tea”,許多學生卻停留在中式思維中,把紅茶翻譯為了“red tea”。再如,英語里的某研究所、某局、某院,根據(jù)其固有名詞或職能分工,有不同的翻譯方式,但學生卻單一地翻譯為station,這樣就造成了翻譯的不準確性,造成了交際障礙。
(三)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缺乏系統(tǒng)的文化教學
文化教學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在過去的兩個多世紀里已經(jīng)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中對文化的教學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學生們?nèi)狈τ⒄Z文化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這也導致學生在英語應用過程中往往因為英語文化知識的匱乏而出現(xiàn)困難。一方面,學生仍在接受應試教育模式下的灌輸式教學,并要為語法考試等付出大量精力。另一方面 ,部分高校未能為學生建立全面的文化學習系統(tǒng),學生無法掌握學習他國文化的方法,無從入手。由此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只能是用英語的語言來表達漢語文化而已,很難進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際。[2]當學生走向社會的就業(yè)崗位,這些文化弊病也會進入到社會中。例如,日常交際中,中國人崇尚謙和,因此,當受到夸獎時,我們可能會說“I am not good enough.”但外國人一般會開心地接受贊美,并回答“Thank you.”很顯然,如果在商務談判中,翻譯人員錯誤地回答了外商,很可能會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而在吃的方面中外也有很大差距。雖然中國菜備受外國人青睞,但是有些食材卻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比如我們吃狗肉、鴿子肉。但是西方國家把狗看做人類的朋友,把鴿子看做和平的象征。所以,進行對外交際時要格外注意。
二、高校英語文化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理論不完善的問題
目前我國語言教學界尚未明確區(qū)分文化教學中文化知識層和文化理解層。我國高等專業(yè)英語教學中一般設有文化教學課程,其中多以英美文化基礎知識及英美文學為主要內(nèi)容。這些課程的設置大多處在文化知識層。單純的文化知識教學實際上造成學習者以異族人而非本族人的世界觀看待、分析和理解目的語文化。對目的語文化的理解和釋義應嘗試從多重角度—特別是本族人的角度—方可作出較全面、合理的判斷。這一問題已經(jīng)日漸引起相關(guān)教育工作者的認識?,F(xiàn)在高校普遍聘請外籍教師,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時多視角地考慮問題。但高校英語文化教學中理論不完善的問題仍舊存在,并需要教育工作者為之不斷研究解決。
(二)高校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日常交際學習不足的問題
文化知識教學多以高層文化為其主要內(nèi)容,忽視了文化在人們?nèi)粘=浑H中的具體反映和文化因素在交際中的直接作用,將文化與交際分割開來,學習者雖擁有很多文化知識,但卻無法應用在實際交際中。如學生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唐秘書”稱為Secretary·T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guān)系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于一切場合。再如,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當問及姓名時,課堂上我們學會了“Whats your name?”并應用,但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人們一般只是簡單地問道“name”?;蛟S在我們身邊,簡單地問“名字?”是不禮貌的,但這對于外國人來說卻無傷大雅。
(三)高校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對俚語學習不足的問題
英語詞匯在長期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對英語詞匯的文化意義的介紹,要針對英語俚語、英語成語進行教學,以防學生單純從詞匯本身做出主觀評價。如,歐美人十分喜歡養(yǎng)狗,認為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不會背叛。在此文化背景下,英語中的“dog”用以指代忠實的伙伴,有褒義色彩,因此常說“Love me,love my dog.”即“愛屋及烏”。如果這個俚語我們還可以通過文化相關(guān)性猜出其中一二的話,a big hand一詞就需要專業(yè)學習了,它并不是一只大手的意思而是表示“熱烈掌聲”。再如,“black sheep”不是“黑羊”,也不是“黑馬”,而是“害群之馬”?!癰eats me”是“問倒我了”的意思,“I dont know, beats me.”是“我不知道,問倒我了?!?/p>
三、結(jié)語
我國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yè),在嚴抓英語基本功的基礎上,也都逐漸意識到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由于多年文化教育的缺失,問題的解決絕非一日之功。教育工作者還應扎根實際、認真分析,為英語文化教育的發(fā)展再接再厲。高校學生也應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語言學習者、掌握者和運用者。
參考文獻:
[1]歐詠華.高校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的問題和策略探討[J].投資與創(chuàng)業(yè),2016(06).
[2]李廣海.高校英語文化教學及其變量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