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華
摘要:我國有著璀璨的民俗文化,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資源對當今時代具有重要影響。如果能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應用和滲透,不僅能夠有效豐富教學內容,還能引導學生關注優(yōu)秀傳統(tǒng)民俗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達到德育的目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達到美術鑒賞課程的核心目的。文章結合高中美術教學對民間美術資源利用的現狀,提出具體實踐方法。
關鍵詞:民間美術;高中美術;教學
引言
提起民間美術,其實大多數高中生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觸,如在春節(jié)時許多人家中仍然有貼年畫的習俗。但是由于時代的快速更替,傳統(tǒng)民俗在生活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弱,導致民間美術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民間美術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富含著古代勞動人民的創(chuàng)造力,也體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中美術教學實踐中滲透和運用民間美術資源,能夠引導高中生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將傳統(tǒng)民俗元素與現代美術教學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在這個基礎上開展創(chuàng)新,不僅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能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將自身對民族傳統(tǒng)的特殊情感融入到美術學習中,推動美術學習內容的生動化、形象化。
一、結合高中美術教學現狀分析民間美術融入存在的不足
(一)美術教材涉及較少
結合高中美術教材的實際情況,可以發(fā)現高中美術教材對年畫資源的滲透力不足。美術教材作為教師開展美術教學和學生學習美術的藍本,教材對民間美術資源應用的不足,會直接導致教師對年畫教學的忽略,也讓學生缺少接觸民間美術資源學習的機會。以年畫為例,高中美術教材中有提到著名年畫形象“掃天婆”,但是只是簡單地將掃天婆的形象進行展示,缺少對該年畫形象的具體分析和文化探討。學生通過教材,既不知道年畫的歷史文化淵源,也難以結合教材對年畫利用美術理論知識開展有效的藝術鑒賞,更不要提自我創(chuàng)作年畫。教材的忽視,直接影響師生對民間美術資源的重視程度。
(二)教學內容形式單一
結合上文提到的美術教材對年畫資源攝入力度的不足,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上關于民間美術資源的應用更是存在嚴重的問題。首先,教師自身民俗文化素養(yǎng)缺乏,許多教師在美術專業(y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是掌握美術專業(yè)技能,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程度不足。其次,教師開展美術教學主要圍繞課本和大綱,當課本和美術教學大綱對民間美術資源的攝入較少,教師也會相應地忽視該內容的教學。最后,教師在利用民間美術資源開展美術教學中存在教學形式內容單一的問題,以年畫教學為例,許多教師在開展年畫教學時,主要是通過鑒賞的方式進行,學生只能根據年畫的形象去猜測年畫表達的含義,但是對年畫深層次隱藏的文化價值和精神缺少探討。
二、推動民間美術更好融入高中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結合地方民俗習慣挖掘教材的民間美術資源內容
要想推動民間美術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學校應該帶領教師結合當地民間美術文化實際情況,編制校本教材。雖然當下學校的美術教材是教育部根據素質教育要求精心打造的,但是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因此在民間美術文化資源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學??梢愿鶕數氐拿袼孜幕?,對教材進行二次編制。如有些地方少數民族較多,普遍信奉“神明”,可以在教材中加入關于神荼郁壘畫像的教學內容,如可以去當地進行實際探討,詢問當地的手工民間藝人,向他們請教民間美術背后民俗文化的地方淵源、神荼郁壘的藝術形式等,并圍繞其設計教學。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可以更好地引導教師和學生關注民間美術資源,并在教學中予以真正的應用。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
仍然以上文提到的掃天婆年畫形象為例,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對其的講解停留在美術鑒賞的表層含義上。為了更好地優(yōu)化教學,教師可以從三個層次,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民間美術資源,并用美術理論知識開展鑒賞和創(chuàng)作。第一個層次是了解掃天婆代表的含義,這一層次便是美術鑒賞的最淺層內容。第二個層次是了解藝術淵源。藝術來源于勞動,掃天婆作為一個民俗藝術形象,離不開勞動實踐。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文化歷史淵源,才能真正理解其文化內涵。第三個層次,是了解和掃天婆具有相似性的其他年畫藝術,并讓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展開自我創(chuàng)作。
(三)結合教學案例推動高中美術教學應用民間美術資源的具體實踐
為了更好地推動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以下以掃天婆教學資源為例,結合具體教學案例,探討高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利用民間美術資源優(yōu)化教學,推動學生對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法,在預習階段,讓學生利用導學案的形式,分組針對掃天婆等年畫形象開展交流討論,借助網絡形式搜尋資料,自行瀏覽大量的年畫形象,并合作完成一篇三百字以上的小作文,表達各自對年畫的最初印象和基本了解。
其次,教師在課前導入上,可以結合生活情境,利用小視頻的形式,為學生展現絢爛多姿的年畫資源,讓學生產生對年畫等民俗文化的憧憬與自豪之情,教師在課前導入上提出問題:“請大家結合視頻與預習成效,在小視頻播放結束后分組介紹一個自己熟悉的年畫形象。”教師采取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教學灌輸的模式,而是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探究的主體,教師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一步步開展探究。
再次,教師展開重點知識教學,教師從民俗文化的起源來進行課程講解。教師告訴學生,在過去,勞動人民的生活主要資料就是各種勞作物,而要想順利收獲勞作物,離不開勞動人民的勞作,更離不開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天氣。但是,某些地區(qū)經常碰到陰雨綿綿的天氣,影響勞動人民開展勞作。此時,婦女們用五色紙剪一個七寸余高的女人形,手持掃帚,穿上線繩,吊上竹桿插在墻頭,使其飄飄揚揚,在天上打掃陰云,好讓天氣放晴。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掃天婆的形象逐漸出現在年畫等民俗文化上,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體現了勞動人民在艱苦環(huán)境中,不畏艱險,保持樂觀自信的精神。教師最后開展教學升華,讓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智慧,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不管再苦再難也要對生活抱有美好的向往。
最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后分組完成一副年畫作品,并粘貼在班級的墻壁四周。教師不要對學生的作品素材、方向、內容進行過多的干涉,允許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如有學生就創(chuàng)作了“考神”這一年畫形象,表達學生希望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的美好愿望。
三、結語
在結合高中美術課程對民間美術資源利用的現狀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發(fā)現教師由于教材的不足、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在開展美術教學上對民間美術資源的應用還存在很大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推動民間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發(fā)揮民間美術資源強大的教育價值、文化價值,教師必須要從教材、師資素養(yǎng)、教學方法等問題入手,有效進行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國.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地方民族美術的探索——美術鑒賞課程《美術與眼睛》教學案例[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20(07):136-137.
[2]吳剛.關于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民間美術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1):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