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昌帆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自2017年,統(tǒng)編版教材在全國實施以來,新的教材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有老師又一次走在了課改的前列,我在“問題探究式”教學的基礎上,開始了“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探究,旨在從關注老師轉為關注學生。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課堂效率,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經過三年的實踐,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xiàn)就“小組合作教學”具體擦略總結如下:
一、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每年開學,我校都會在在七年級新生的教學模式上大力改革,要求每個班級都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探究首先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繉W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要保護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以長久地保持,做到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越學越愛學習。合作探究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方式。倡導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互相啟發(fā)、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fā)現(xiàn)、學有所得,而且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和協(xié)作能力。
首先,合理分組
我們先把班級同學分成10個小組,每個組6——7人。各小組同學實力要相當。同時我們要求每個小組評選出各自的小組長,然后由小組長為每個組員編號,同時各組要設計自己小組的組名、小組目標、小組計劃、小組組歌等,為后面合作學習奠定基礎。老師根據(jù)班級人數(shù)的實際情況,將桌凳擺成了各式各樣的“U’”型,便于學生的討論合作。
其次,改變教學方式。
一方面要實行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使學生有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的權利;一方面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有力的指導、引導、輔導,使學生的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高效的學習。三是精心組織學習活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人人有提問、發(fā)表、交流、展示的機會。組織好自學,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以加強個別輔導;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xiàn)教學目標
最后,實行獎罰
為了更好地促進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實行了小組量化和個人量化。制定了具體的獎罰方案和相關制度,并且由值周班長具體負責量化,兩周總結公布一次。每次評選出兩個優(yōu)秀小組,三名優(yōu)秀班干部,三名優(yōu)秀學生。利用班會為他們頒發(fā)獎狀,并分發(fā)獎品,合影留念,最后將這些榮譽發(fā)至班級微信群,與家長共享。
二、課堂基本結構改革
學----自主學習 以學為主? ? (學生行為)
展----展示交流 達成共贏? ? (學生行為)
點----精講點撥 點評升華 ? (教師行為)
測----有效檢測 落實知識? ? (學生行為)
1.“學”即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按照“學習目標”的要求,在績優(yōu)學案或者導學案的幫助下的自主學習活動。學生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具體的學習目標任務。學生根據(jù)學案,自主解讀文本,初步學習,完成基礎知識、基礎題目,從總體上對文本有初步把握,完成基礎性目標,從而為課堂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合作學習”是指以學案為導向,二人之間、小組成員之間、組與組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問題解決的順序依此是:自主學習——小組內展示——班內展示——老師點撥及點評。
2.“展”即“展示交流? 達成共贏”。
展示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是在小組長組織下的組內展示,主要展示二人互學和小組內合學的成果,暴露出存在的問題,由小組組長負責將學習成果和暴露問題匯報給老師,便于老師及時掌握學情,安排班內大展示;第二個指的是在教師組織下的全班范圍內展示。通過展示交流可以讓學生表達不同的多樣化的思維,并相互啟發(fā)、溝通,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能力,在分享中達成共贏。課堂上教師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展示交流,形式要多種多樣,教師注重適時、中肯的評價,學生要善于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學生自主學習中有疑惑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引導,在班內形成“你教我”的濃厚學習氛圍。過程中,教師要匯總交流展示中的問題,把握課堂教學的關鍵點、易錯點等,為下一步點撥做好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展示只是教學一環(huán),而不是全部;問題是展示的載體,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展示是互助合作探究后對疑難問題的解讀。
3.“點”即“精講點撥? 點評升華”。
所謂點,主要體現(xiàn)為教師抓住知識的關節(jié)點、關鍵點、易錯點、疑惑點等,點出知識的精華,而且點得要精彩。把握住了“這四點”就能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全面開花,到處點火,則徒勞而無益。
4.“測”即“有效檢測? 知識落實”。
教師以試卷或PPT或者績優(yōu)學案的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課堂訓練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習的重難點以及疑惑點,選擇有代表性、梯度性、量力性、發(fā)散性的題目,要求學生限時限量完成訓練題組,并通過教師抽檢、小組長批閱、同桌互批、班級展示等方式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及時對錯題進行講評點撥,確保訓練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有效訓練、當堂檢測中鞏固自己的所學,找到知識的遺漏點,在矯正、總結中提升素質,實現(xiàn)“堂堂清”。訓練題的設計要做到:訓練題設計要有層次,體現(xiàn)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訓練題設計要圍繞三維教學目標。設計要突出重點,注意疑點。題目要有代表性和拓展性。
三、教學評價的改革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應注重科學性、全面性、可行性,即:(1)科學性。評價標準應反映教育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又反映語文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和特點,反映當前語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語文課堂教學的內在的特征。 (2)全面性。評價標準要全面反映語文課堂教學的本質,就教學行為的主體來說,既關注作為施教者的教師的教學行為,又關注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認知、情意活動。 (3)可行性。各個評價要素間含義明確,條理有序,層次清晰,語言簡潔,權重、分值比例合理,易于劃分等級。
“小組合作”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策略:
(1)氛圍激勵策略,營造有利的學習氛圍。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的學習條件,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2)興趣激勵策略,導課方式新穎,引人入勝。精心設計導入,引發(fā)和保持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3)自主性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教師能以平等的參與者身份,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為大多數(shù)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
導;根據(jù)學習方式創(chuàng)設恰當?shù)膯栴}情境,教師的指導語言富有啟發(fā)性,及時采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
(4)探究性教學策略,體現(xiàn)知識的形成(建構)過程。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去親身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對實驗探究活動提供正確、有效的指導
(5)反饋性策略,信息反饋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和總結,把學生的學習困難、問題和經驗作為生成性教學的起點
總的說來,教師的教學觀念應能夠體現(xiàn)課程標準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重點;重視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既重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又重視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與生活體驗,能夠緊密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教學活動;重視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訓練,重視引導學生對學習語文過程的體驗,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喜歡語文課堂、自覺接受中華民族文化精華的情感,使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道德觀。
三年來,我不斷的摸索,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雖然取得了一點成效,但仍然還有很多問題。如個別學生想換組,以前的小組下學期還要不要繼續(xù)?學生的量化還不夠細致,評優(yōu)選先的制度還不夠完善等,總之,今后教學中,我應該根據(jù)班級實情,多思考,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爭取讓“硝唑合作教學”策略成為我的特色,我的品牌!
云南省富寧縣板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