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蘭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授中,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技能的重要一步。然而,就中國小學的一般閱讀指導而言,仍然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語文的閱讀訓練,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下,閱讀質量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本文試圖總結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問題,并討論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
關鍵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困惑;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閱讀說明的內容單調
小學學生具有關鍵的低年齡特征,閱讀范圍相對較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仍將重點放在教科書教學上。此外,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通常用自己的學習代替教學。教師說明的內容具有固定的程序,只不過是對文章級別的劃分,對文章主要思想的概述以及對作者感受的理解。教師的主觀愿望是有意或無意地強加于學生,因此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自然導致他們在閱讀教學中并不十分活躍。
1.2 設計教學缺乏創(chuàng)新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教師在開發(fā)課程方面的慣性,教師逐漸開始濫用在線課程,進行細微的更改,甚至不加修改地使用它們。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課程應基于實際的教學情況,只有課程符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教學活動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一方面,網絡教學計劃可能與實際的教學情況不符;另一方面,會導致自身教學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這種網絡教學計劃的廣泛使用將逐漸失去老師自我的創(chuàng)新能力,它不符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課程標準,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障礙。
1.3 忽略學生的主體狀態(tài)
新的課程改革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主體的基本地位,將學生視為教學活動的核心,并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但是,在一個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會以自我為中心,并根據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強調單一的知識教學。在小學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習慣于運用閱讀知識并講授一些傳統(tǒng)的閱讀概念,以使學生在閱讀時不會感覺到工作細節(jié)的美。教師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因此,學生的閱讀熱情不高,老師的閱讀指導水平也較低。
2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2.1 引導預習,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最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就是為學生灌輸知識。需要認識到的是,在教師的單向灌輸下,小學生的能力提升是很緩慢的。為此,教師需要認識到使學生在課下具備超強自學自練能力的重要性。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得以更好的發(fā)展,也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閱讀,去提升。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該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習慣。預習的過程也是學生充分自主閱讀的過程,也是學生積極鍛煉閱讀思維的過程。在預習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克服困難,不斷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例如,在學習《觀潮》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具體地,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去自主解決這節(jié)課中的生字詞,在這方面學生可以利用詞典、字典等去解決;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去歸納每個段落的大意,然后讓學生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此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上網去搜集關于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一定的圖片和視頻對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教師可以將這些任務和問題等通過導學案的方式發(fā)放給學生,要求學生完成。這樣的形式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的預習流于形式,可以很好地起到引導與監(jiān)督的作用。不管在教學哪一課,教師都可以要求學生去進行預習,以此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2.2 結合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閱讀思維
思維導圖自產生以來就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關注,從形式上來看思維導圖是比較多樣的。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是具有必要性的。這是因為小學階段的閱讀內容,雖然篇幅不是那么長,但也是具有一定深度的,面對枯燥、文字性的內容,學生需要調動一定的思維去分析其中的邏輯關系、結構,安排等知識,而思維導圖在閱讀過程中的融入可以促使學生梳理自己的閱讀思路,保持清醒的頭腦。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嘗試繪制思維導圖,把文章的結構、文章發(fā)展的脈絡以及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例如,在《觀潮》一文中,文章著重寫了錢塘江大潮的特點。在特點部分,又是從時間順序方面來安排的。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先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主要分支,理清文章思路。然后,讓學生通過在文中找出體現(xiàn)錢塘江大潮不同時間段的特點的句子,提取關鍵詞來補充思維導圖分支,從而來發(fā)現(xiàn)文章的寫作思路和結構安排,并且深入體會這種寫作方法的妙處。在逐步完成導圖的過程中,從文章內容的梳理到寫作方法的體會運用,學生的思考是逐層深入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可以說,借助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進行四十分鐘的課堂學習,有利于學生的關注度得以提升,對于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的保持十分有效。
2.3 改進評價,關注過程
對于閱讀教學來說,評價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結合一定的評價,學生可以切實改進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不足,并且積極保持自己的閱讀熱情。這就要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過程性的、形成性的評價。只有讓學生懂得關注過程,他們才會取得好的結果。因此,教師需要對于傳統(tǒng)的唯成績?yōu)橹鞯脑u價進行改進。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建立個人榮譽榜。每個學生的榮譽及進步,教師都應及時地在個人榮譽榜中展進行表揚,讓家長和學生都看到每個人的進步。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開展優(yōu)秀閱讀作業(yè)與素材庫展評。結合班級布置,教師將學生通過閱讀而寫的優(yōu)秀素材張貼在“你追我跑”語文競技欄中,接受家長、教師與同學的關注與肯定。這樣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熱情。
3 結束語
中華民族的文化以豐富深刻的文字、文章為載體,流淌于每一個國人的血液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奠定學生能力素養(yǎng)的關鍵時期,需要以核心素養(yǎng)理念為指導豐富學生語文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小學語文老師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形勢下要繼續(xù)利用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不斷對當前的課程進行改革,將核心素養(yǎng)和小學語文課本牢牢地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楊婉然. 淺談小學語文中段閱讀教學的策略[J]. 讀與寫,2021,18(7):62.
[2]阿拉坦胡又嘎.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J]. 文淵(高中版),2020(8):77. DOI:10.12252/j.issn.2096-6288.2020.08.146.
[3]林媛. 淺談小學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J]. 亞太教育,2020(2):103. DOI:10.12240/j.2095-9214.2020.02.090.
云南省廣南縣珠街鎮(zhèn)黑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