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圣芳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理念慢慢滲透到教育實踐中,老師們也在不斷地研究,重新認識游戲,并進行實踐。然而游戲中教師應(yīng)以什么樣的角色出現(xiàn),將自己擺在什么位置呢?教師們要打破原有的想法,站到幼兒的身后去,充分地相信幼兒,讓幼兒成為游戲和學(xué)習(xí)的主體?;顒又欣蠋熞ぐl(fā)幼兒的主體性、主動性,做游戲真正的主人;要給予幼兒探究的空間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適時適度地為幼兒提供適宜的幫助,促進幼兒的能力發(fā)展。
教師應(yīng)該成為幼兒游戲的支持者
幼兒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游戲是最基本的活動形式,也是幼兒自主自由的活動需要。教師應(yīng)通過合理的干預(yù)來保證游戲的順利開展,并始終確保幼兒是游戲的主體。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通過提示或建議,給予幼兒相應(yīng)的鼓勵或參照,以支持幼兒的游戲行為。
幼兒是游戲的小主人,部分教師往往會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兒的游戲,希望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玩游戲,否則就會覺得這樣做不符合生活實際。這其實破壞了游戲規(guī)則,如果過度緊張地注視幼兒的游戲,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自主游戲引向事先設(shè)計好的教育目的,就會出現(xiàn)干涉太多的情況,使幼兒不能很好地自由探索、自我體驗、自主創(chuàng)造,損害幼兒自主游戲的積極性。
例如,在玩泥沙時,幾個幼兒拿著沙鏟在沙池角落里不停地挖著大坑,一邊挖一邊往坑里注水,但水逐漸被沙子吸收了,坑里沒有蓄水。幼兒很疑惑,不理解問題出在哪,只是認為水還不夠。他們接著往坑里倒水,由于水多,沙子變得像稀泥一樣,很難鏟到邊上去。我知道他們的疑惑,然而我并沒有對他們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對他們說:你們看現(xiàn)在沙子很濕,你們繼續(xù)挖,一直挖,看看會不會成功。幼兒聽到我讓他們繼續(xù)挖,更努力地挖起來,最終成功了。他們并不知道由于之前沙子較干燥,倒進去的水被沙子吸收了,周邊的沙子都變成濕沙后很容易凝結(jié)在一起,而且不再吸水;當幼兒將沙子往邊上挖去時,再蓄水就成功了。如果我在該過程中提出別的玩法,幼兒或許會聽從,但我還是想著不改變他們的玩法,支持他們繼續(xù)挖,成功后,他們都露出了開心的笑臉。
游戲中,教師是支持者也是觀察者,要做到的是在一旁觀察,及時進行游戲的指導(dǎo)。幼兒游戲時是無意識的活動,也可能是從自我角度出發(fā)的,教師的支持就是及時去發(fā)現(xiàn)幼兒游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yīng)的解決方法,讓幼兒的游戲活動可以取得應(yīng)有的效果。
教師應(yīng)該成為幼兒游戲中的參與者、合作者
幼兒園的游戲區(qū)為每個游戲都提供了較多材料,但同年齡的幼兒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不是每個幼兒對材料的使用都能明確。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應(yīng)怎么做呢?直接告知幼兒每種材料的用途,或是干涉幼兒?可是這樣做了,幼兒能真正學(xué)到知識嗎?在實踐中,應(yīng)讓幼兒在游戲中主動學(xué)習(xí),所以老師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概念和標準去給幼兒下定義,而應(yīng)尋找一個合適的游戲位置,讓自己參與到游戲中。
例如,生活區(qū)游戲時,場地上堆放了一些磚頭,幼兒跑過來跟我說:“老師,這里有磚頭,這是干什么用的?”我知道小班幼兒認知較少,于是,我走到磚頭那里,跟幼兒說:“今天老師跟你們一起玩,好嗎?”幼兒很開心地同意了。我拿著磚頭,隨意擺放了一下,然后讓一個幼兒去拿一口鍋過來。等幼兒把鍋拿來后,我把鍋放在上面,對著幼兒說:“我們一起來做飯吧?!睅讉€幼兒開始忙碌起來,有找來小樹枝的,有去接水的,還有取來蔬菜水果的……整個活動中,我假裝成小幼兒,深入幼兒的世界里,感受幼兒的天真,和他們快樂地游戲。幼兒并沒有覺得拘謹,反而很開心地和我一起游戲,一起討論、交流。在游戲中,教師尋找到了恰當?shù)奈恢?,能使幼兒積累更多的游戲經(jīng)驗。
在游戲中,教師指導(dǎo)性的語言很重要。幼兒的游戲能力與幼兒的年齡、生活經(jīng)驗等相關(guān),教師的參與往往使游戲產(chǎn)生更多的變化,但前提是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游戲,成為他們的游戲伙伴,共享快樂。教師的童心會使幼兒備感親切、自然、融洽,從而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游戲氛圍,有助于教師更深入細致地觀察了解幼兒,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
游戲以幼兒為主,教師要讓幼兒在前面,自己站在后面,觀察幼兒游戲情況,尊重幼兒的想法,適時參與或引導(dǎo)幼兒游戲。教師只有找準自己的位置,才能讓游戲更易達到目的。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昆山市陸楊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