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玉龍
【摘要】利用“問題、建模、應用”這種方法來授課,在解答應用題時,有助于讓學生更形象的理解題干,對題干理解了,對問題就清晰了,解決題目也就信手拈來了。積極開展“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研究,是當代數學教育工作的重點。
【關鍵詞】問題;應用題;數學;合作;解決
前言:應用題在小學階段中所占的比重十分重要,讓與應用題解決相關的諸多學習能力培養(yǎng)成為重點。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問題分析能力、解決能力,促進學生將學習過的數學知識應用起來,用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yǎng)。
一、提出問題,培養(yǎng)審題能力
數學問題的解答離不開對問題的關注,關注問題才能仔細審題,去分析這道題問的是什么,它考察的是什么內容,它與我學習的知識哪里相符。在應用問題、建模、應用這一教學模式時,問題的分析也是第一步。針對四年級學生的應用題練習,教師首先要意識到學生有沒有理解對,有沒有搞明白題目的意思,有沒有對題目產生歧義。
審題,是小學生理解題意的過程。題目中數據的多少,并不會影響題目的難度。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是否復雜,才是題目難度的主要影響要素。梳理題目中的邏輯關系,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項不小的考驗。面對書面語言化的應用題題目,小學生具有閱讀困難與理解困難。攻破題目,了解題目中所講之事,有何經過,要求什么結果,如何在腦海中構建這件事,如何利用模型讓這件事更清晰。老師購買了5盒粉筆,每盒20支,上課一段時間后,用掉了30支,此時粉筆還剩下多少?這道題中,重點在于有多少支、用了多少支和還剩多少支。在課堂中,教師給小學生一定的時間自主閱讀應用題題目,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題目中捕捉到的信息,以此促進學生針對應用題目信息互動交流。
二、加強指導,促進合作學習
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應用題解決能力的課堂中加強指導作用的發(fā)揮,促進小學生自主思考,積極合作。合作當中,每位同學都要參與進來,參與的前提是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教師要給學生自己考慮題目的機會,了解應用題目中的重要信息,促進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針對每一道應用題有自己的思路,他們才有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的資本。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針對所面對的應用題目表達自己的看法,將分享不同的問題解決思路作為合作學習的重要目標,在分享后,小組內針對題目達成共識。當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小組無法有效交流與解決問題,教師要引導小組明確合作學習中的困惑,在合作學習成果匯報時主動提出,與其他同學共同解決。
教師,要深入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交流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針對問題的交流活動,讓學生發(fā)揮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思維活動。像解決“一根自動鉛筆售價2.5元,一根中性筆的價格是它的2倍,某學生打算買一根自動鉛筆及一根中性筆,那么最少應該拿多少錢去購物?”這道題時,有的學生在積極地分享自己找到的數量關系,有的學生只是在“恩,對,是”這樣的回應中參與合作學習。教師要在“巡邏”中提醒學生以正確的方式參與合作學習,也要觀察學生的困難,并及時給與幫助和點撥。
三、建立模型,完善問題解決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需要數學模型的知識。每一位數學問題的有效解決,都離不開頭腦中或者筆下的數學模型。建立模型,是解決數學應用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自主思考與合作交流后,學生腦海中的解題方法逐漸成型,有了解題的過程。四年級應用題大多是與現實生活相關。學生面對這些生活問題時,要先進行轉化,把生活問題建立成一個數學概念,想想這道題是在考察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建模,幫助小學生了解問題與知識之間的關系,讓學生處理好來源于生活中的數學模型,促進學生已學知識調用能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讓小學生經歷實際問題轉變成為數學問題的建模過程,能夠把復雜的問題變直觀,也能讓小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數學題型。
依然是這道題“一根自動鉛筆售價2.5元,一根中性筆的價格是它的2倍,某學生打算買一根自動鉛筆及一根中性筆,那么最少應該拿多少錢去購物?”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展示與問題相關的情境。利用教室中的實物陳述問題,將應用題以講故事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先與生活問題接觸,再從中升華出數學問題。在生活現象中,學生能夠找到各個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對問題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將形象的生活現象轉變出來,以數學的形式表達出來,再對題目進行構思,創(chuàng)建數學模型,了解題目在說什么,在問什么,從而解答。在課上,老師要注意把學生們不同的想法收集起來,歸納總結不同的思路,提升學生對數學題目的認知,有利于學生活躍于問題解決過程中,了解數學模型的意識。當學生的解題思路逐漸清晰之后,教師可以將同類型的題目展示給學生,從題目入手,先審題,才能在腦中構建這個題目的思路,構建模型,進而對問題進行解答,加強所學思路的應用與策略的實踐,提高小學生的應用題解決能力。在變式化的問題中,學生學習了思路,掌握了方法。
結語: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素質的養(yǎng)成。利用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健全學生的應用題學習思路。在教學中,借助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分析題目,在課堂中主動交流,結合問題的條件建立模型,高效解決問題。用正確的手段,讓問題、建模、應用這一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得以展現,才能推進數學教學成果的優(yōu)化。
參考文獻:
[1]趙清清."問題—建模—應用"模式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實踐運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單),2021(1):119-120.
[2]胡善玉.基于數學建模思想的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0(73):63-64.
[3]譚承學.小學數學應用題"問題——建模——應用"教學模式[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4):661.
[4]蘇華."問題——建?!獞?模式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7(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