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一場賽事結束了,但成長和反思仍在繼續(xù)。每一步的前進都讓自己更澄澈明亮,更積淀厚重,更溫暖美好?!痹谌涨伴_展的蘇州高新區(qū)小學優(yōu)秀主題班會課評比中,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的教師一展雅園師資的獨特風采。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根基,它影響每一位師生的精氣神。真正的蘇式校園、蘇式課堂、蘇式教育,一定是沉潛下去,重文化、重內涵、重特色,讓每個孩子得到優(yōu)質、適切的成長與歷練。始建于清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的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是一所有著百年歷史的江蘇省實驗小學。大運河水的滋潤,楓橋文化的熏陶,讓百年楓小日顯雅韻。穿越百年時光,隨著集團化辦學的需求日益強烈,2020年,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教育集團成立,融合了蘇州市楓橋中心小學塔園校區(qū)和寒山校區(qū)、蘇州新區(qū)楓橋實驗小學以及蘇州高新區(qū)白馬澗小學。以“三雅”文化為追求的楓橋中心小學,多年推崇“辦高雅學校、做儒雅教師、育文雅學生”,學校以“博雅課程”全面落實素質教育,以“慧雅課堂”提升課堂質態(tài),以“博雅讀寫”推動教師發(fā)展,以“馨雅教室”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以“和雅家長”圓融家校關系。
走在校園里,曲橋流水、亭臺樓宇、瀑布潺潺,詩意幽靜的育人環(huán)境,賦予教育詩性靈動。都說教師的發(fā)展牽動著一所學校的命脈,楓橋中心小學對于教師的培養(yǎng)可謂鉚足了勁。學校的“海洋閱覽室”全天候對教師開放,“博雅軒讀書社”讓教師聊一聊讀書的所思所感,“行思論壇”讓教師分享閱讀體會。學校堅守“教師第一”的管理哲學,通過“雅園·黨建”平臺、青年教師“師德演講”、“楓小雅師”評選、“雅園·90后”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助力教師提升使命感。
雅園的青年教師在每次賽課比賽中,教態(tài)自然、語調親切,他們的課堂活力滿滿、凝心聚力。他們結合自己對“慧·雅”課堂的理解,分享備課思路與課堂生成的價值意義。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雅園教師在教育熱土上默默耕耘,孕育了桃李芬芳。張麗秋老師,在腳骨折的100多個日子里仍堅守崗位,坐在輪椅上給孩子們授課;鄧海婷老師,勇挑重擔,甘于奉獻。她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利用課余關心后進生,多名學生在她的幫助下改變了人生態(tài)度,取得了很大進步……
“雅”是這所學校源源不斷的能量和“成長配方”,“雅文化中,更重要的是人的文化。先從做儒雅教師出發(fā),我覺得儒雅不是一種成就,也不是一時片刻能達成的,它需要時間的積淀。儒雅教師必須師德規(guī)范,修煉自我,關心呵護每一位學生?!碧K州市楓橋中心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施燕璟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