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滔
摘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成為了教師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并且,地理作為高中學生來說,在進行知識儲備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系列弊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進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效果,適時地進行課改對教師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教師需要制定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適應自己的教學方式。
關(guān)鍵詞:新課標;高中地理;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學習地理不僅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識,還可以一定程度上開拓學生的視野,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生活上都會有很大的幫助。讓學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識,可以對中國甚至整個世界的地理位置、氣象氣候、植被分布、以及人口壓力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會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文通過分析高中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進而為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一、高中地理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在課程結(jié)構(gòu)安排上布局不夠合理
對于目前的高中課程安排中,大部分都偏向于主科(語數(shù)外)的課程,而對于(政史地、物理化)的一些課程的安排會相對較少,尤其是對于高中的地理這門學科來說,課程的安排會更少于其他的一些科目,一般情況下,一周最多會為學生安排兩到三節(jié)課程,使學生對地理的學習太過淺顯。課程安排少,教師就會想盡辦法去壓縮書本上的知識,只為學生近一些考試的重點內(nèi)容,對于其他的一些知識學生不能夠充分的把握?;蛘呓處煏宰羁斓乃俣葞ьI(lǐng)學生過一遍書本上的內(nèi)容,然后就帶學生進入復習會讓考試的階段,雖然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盡可能的接觸到更多的知識,但是沒有推理的過程,學生接觸到的知識一些皮毛的知識,還是對地理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的滯后
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還是占大多數(shù),但是,對于現(xiàn)代化的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并且,很多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已經(jīng)走進了校園,但是,對于很多教師來說,并不能對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進行熟練的運用,導致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不夠豐富,加上書本上的知識有限,不能讓學生更好的開拓視野,更不能為學生在內(nèi)容上做一定的延伸。
(三)學生對用在地理學習上的時間少,興趣低
目前很多中學的學生學習的知識多且雜,并且課后作業(yè)多、壓力大,所以,他們會把很大一部分的時間用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的學習上,一定程度上會忽略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科目的學習,所以,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就會很少,長時間下去,學生一定會失去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對于地理學習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背誦上,對學生地理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學生進一步的去理解,這也是學生失去對地理學習的原因。
二、對以上高中地理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合理安排各個科目的課程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語文、數(shù)學、英語的學習相對來說很重要,但是也要對課程的部分進行合理的分化。高中階段的學生課業(yè)壓力使非常重的,但一味的讓他們學習語文、數(shù)學、英語,在思想上沒有一個放松的過程,這樣的話,學習的效率也不會很高。地理課程相對高中的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門考試課,更重要的是地理上的一些知識可以將學生的語文、英語串聯(lián)起來,適當?shù)耐貙拰W生的文化視野,對學生在語文和英語的寫作、閱讀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幫助。所以,要對高中的課程進行合理化的改革,適當?shù)脑黾訉W生學習地理的時間,讓學生對地理方面的知識更能深入的探究。
(二)教師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
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教學來說,教師應該根據(jù)自己所帶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接收能力,來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上課模式,不能一味的為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適當?shù)氖褂矛F(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對地理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例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影片的形式,向?qū)W生展示不同地區(qū)不同氣候以及不同植被的生長狀況,學生在視頻和聲音的刺激下可以對所學的內(nèi)容有一個更加深刻地了解,從而也讓學生的地理方面的學習更加積極。所以說,教師的教學模式也應該適應新課改發(fā)展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情景化教學模式、分小組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教學模式穿插在課堂上。
(三)讓學生在比較放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地理學習
在高強度、高壓力的高中學習中,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是尤為重要的,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建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較為放松的環(huán)境下將思維完全打開,這樣更容易學生去接受新的知識,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更多擅長地理學習的學生去帶動其他學生,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上地理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去學習,認真投身去研究,從而提高教師在地理上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王毅軍. 新課標下的高中地理任務驅(qū)動教學模式初探[J]. 東西南北:教育, 2019(12):0226-0226.
[2] 劉一明. 新課標指導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與思考——以”常見天氣系統(tǒng)”為例[J]. 地理教學, 2019, 000(010):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