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娟
摘? 要:在開展高中生物高效課堂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這一課程的知識理論性以及抽象性都較強,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難以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課堂教學氛圍也缺乏活躍度,十分壓抑。而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正在處于叛逆期,因此,對于一些枯燥的課堂內容十分容易產生抵觸心理。由于高中這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信息引導,在開展生物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本上的知識,充分運用多媒體引入視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本文就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生物;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運用
基于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中的運用,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局限于教室,可以結合以手機、電腦等多種多媒體電子設備,教師通過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開展,以此不斷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一、基于信息技術的高中生物構建優(yōu)勢
(一)教學資源豐富
由于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資源越發(fā)豐富,學生在教室或家里就可以享受教學資源,且不限地點和時間,真正地讓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可以更好地對自己薄弱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同時在網上擴展相關知識領域,補充知識邊界。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結合互聯(lián)網上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進一步的遠程教學,運用微課堂讓教學真正的實現(xiàn)無邊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二)降低學習難度
由于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十分有限,再加上生物理論知識概念性較強。很多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難以理解其中意思,因此無法清楚了解其中的概念。利用互聯(lián)網開展教學可以動態(tài)化講解理論知識,結合情境進行理解,這樣可以更好地去調動學生積極性,理解知識點,降低學習難度。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
生物學習主要是以學生背誦以及教師講述為主,在當前互聯(lián)網+背景之下,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去學習生物。這樣,教師也可以節(jié)省出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同時,學生在查找有關課程資料時,可以更好地去發(fā)展思維,加強對知識點的了解。結合信息技術分析課程內容,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最終提高綜合素養(yǎng)。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程改革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一)構建教學情景
在高中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課本上的知識比較抽象,一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比較困難,而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會覺得無從下手。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之中,能夠解決以上的各種問題,打破時空的界限,信息技術可以作為輔助資源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知識點。例如我們在學習細胞的基本結構過程中,一些學生對于一些細節(jié)的知識點仍然會存在疑惑,這是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其中,不僅僅能夠引導學生通過視頻觀看細胞內部清遠的各種細胞組成以及結構,同時隨著課程推進也會出現(xiàn)相對應的三維結構以及相關的文字說明,例如核糖體,線粒體、細胞膜等這些器官都會歷歷在目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些知識通過信息技術的轉化變得更加的鮮活,也方便學生展開記憶和理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拍攝視頻,從而開展一些宏觀課程的教學,例如我們在學習了解生物圈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的視頻,使得學生能夠置身非洲草原、熱帶雨林等不同環(huán)境之中,通過體驗不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從而獲得視覺上的沖擊體驗,這樣學習起來也會更加高效。通過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之中,能夠給學生帶來新的學習感受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開闊眼界,感受自然,走出課堂。
(二)提高教學趣味性
由于生物的基礎知識點比較抽象,因此對于一部分學生而言生物學習是十分枯燥的,在多媒體進一步發(fā)展的背景之下,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變化,通過將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進行融合也能夠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得學生知識點接受的速度更快,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例如在進行基因和染色體關系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讓學生通過想象可能會存在一些難度,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從而使得學生更加立體的了解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很多教學內容敘述性比較強。若是教師在教學時只利用語言敘述的方式則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就可以將信息技術引入其中,以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能夠更好地去接受視頻中的相關內容,把握生物知識。
(三)運用微課教學
微課教學的資源十分豐富,它是以信息技術作為基礎推進的,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大量的視頻,并且在其中挑選優(yōu)質視頻傳遞給學生,多余的時間學生也可以運用微課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拓展知識。在實際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碰撞。利用這些思維碰撞來讓學生不斷去形成協(xié)作、創(chuàng)新能力。為了更好地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教師一定要結合教材的知識,重點設計制作微課,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微課質量。由于微課是課堂精華的體現(xiàn),因此不能夠占用太大的時間,否則會使得學生失去耐心或者重復教學重點。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材基礎之上,遵循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以及學習規(guī)律設計微課。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當前高中生物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信息技術推進教學的開展。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延伸,合理預設教學內容等各種方式來推動教學更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陳鐵洪,陳曉梅,吳佐建.數碼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學苑教育,2021(16):49-50.
[2]馮青,汪勁松.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融合的必要性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03):139-140.
[3]周華英.信息技術支撐下的高中生物智慧課堂——以新人教版必修1“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應用”為例[J].中學生物學,2021,37(03):11-12.
[4]韋嫻靜,覃剛.關于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課程整合的思考——一堂“國培”講座課引發(fā)的思考[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