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質檢工作是保障出版物質量的重要方式。如何把握好圖書質檢關是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和出版社要共同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為此,出版社紛紛開展了圖書編校質量檢查工作。文章通過分析出版社圖書質檢工作現狀,結合工作實踐,提出保障圖書質檢工作高質高效開展的措施,以期為各出版社及圖書質檢人員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圖書質檢;編校質量;質量檢查;保障措施
保障出版物質量的重要方法是對其進行質檢工作。如何把握好質檢關是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和出版單位共同要解決的熱點和難點問題[1]。質量檢查(以下簡稱質檢)的目的就是提升圖書質量。因此,把好質檢關就是圖書出版流程中關鍵而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質檢者對稿件既要有很強的駕馭能力,又要有發(fā)現文稿問題的敏銳洞察力,還要對錯別字及版式差錯有敏感性。只有掌握質檢工作的特點,提高質檢人員的能力,出版物的質量方能得到保障。
一、出版社圖書質檢工作現狀
為了多出精品圖書,維護讀者的文化消費權益,出版行政主管部門加大質量管理力度,從2011年起持續(xù)開展出版物質量檢查專項年活動[2]。2020年,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開展了圖書“質量管理2020”專項工作,重點對2019年以來出版社的各類圖書進行編校質量檢查。經專家審核,不合格率達到10.6%[3]。
各出版社高度重視圖書編校質量,陸續(xù)開展了社內圖書質檢工作。每個出版社會根據自身的出版規(guī)模及業(yè)務流程,制定不同的質檢制度,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一)強抓質檢內容
質檢主要包括文前輔文付印校樣檢查和正文付印校樣檢查兩個方面,這樣可保證查出的差錯在付印前得到改正。對付印校樣質檢不合格的書稿,出版社要求責任編輯對全稿進行返工,并對以后的成品書進行復查。在對付印校樣質檢的抽樣過程中,出版社一方面要對所有編輯部門的圖書質量實施有效監(jiān)控;另一方面要對重點圖書(國家級重點規(guī)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等資助的圖書)、重點監(jiān)控板塊加大檢查力度,強化質量監(jiān)督。
(二)加大監(jiān)管力度
出版社一般都會設立專門的質檢部,由質檢部組織相關人員對圖書進行質檢工作。質檢人員必須具有副編審職稱及以上,有的書稿還需要質檢人員輪流進行書稿的質檢工作。對專業(yè)性較強的書稿,出版社除了三審三校制度,還制定了專家外審制度,或者同時找兩位專家進行全書審讀后,再進行互檢工作。質檢部門加大監(jiān)管力度,這樣做的目的是讓質檢環(huán)節(jié)不會流于形式,起到嚴格的層層把關作用。
(三)提升編輯對質檢的意識
質檢是編輯出版工作的流程之一,是日常監(jiān)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圖書推優(yōu)評優(yōu)的重要程序和依據[2]。編輯對待質檢工作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要虛心向質檢人員請教,向質檢人員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技巧。編輯對有疑問的地方,要和質檢人員溝通與交流。因為,編輯和質檢人員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讓書稿達到高質量的出版。
二、保障質檢工作高質高效開展的幾點思考
(一)保障質檢工作高質高效開展的兩方面
1.思想態(tài)度方面
思想是引擎。質檢人員要高度重視自身的思想及態(tài)度對圖書質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態(tài)度是關鍵。質檢人員在工作時應當認真、負責任,要有較強的責任心。
服務是重點。質檢人員需要較強的服務意識,急編輯之所急,想編輯之所想,對待質檢工作要分輕重緩急。樂于奉獻的精神對質檢人員來說也很重要。
2.業(yè)務水平方面
質檢人員要努力使自己成為知識的雜家。質檢人員要通過平時的培訓學習多向專家請教,通過學習不斷拓寬自身的知識面,使自身的思維更加活躍,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
質檢內容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質檢內容一般是進行部分抽檢工作,這就需要質檢人員加強對日常工作經驗的總結,要合理調配、普遍查看、詳略得當,對政治性、知識性、敏感部分重點把握,確保質檢有良好的效果。質檢人員要確保不該出錯的地方堅決不能出錯。
質檢人員還要培養(yǎng)警覺意識和質疑精神,通過平常質檢中積累的經驗筆者發(fā)現,越是感覺容易檢查的書稿,質檢人員越是會放松警惕,導致錯誤率較高。質檢人員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能掉以輕心。
綜上所述,質檢人員只要業(yè)務知識足夠豐富,思想態(tài)度端正,平時多注意總結和積累經驗,就能促進質檢工作的更好開展。
(二)保障質檢工作的四道關
1.政治導向關
圖書出版存在特殊性,既是物質產品,也是精神產品。圖書質檢人員要嚴把圖書政治導向,對書中涉及疆土、民族、宗教以及黨政方針、政策等表述要高度重視。
2.內容質量關
除了政治性問題,質檢人員還要關注圖書體例格式差錯、知識性差錯、引文差錯、圖表差錯、計算差錯和時間差錯等內容。質檢人員遇到年代要思考是否準確,遇到文獻要多考究,遇到典故要多找依據,遇到句子要注意句子結構是否完整、句子成分是否殘缺、句子搭配是否合理。
3.文字規(guī)范關
質檢在檢查書稿過程中要確認行文表述是否通順、流暢,語句結構是否完整、是否合乎邏輯,遣詞造句是否規(guī)范,簡繁體字用法是否規(guī)范,文字是否存在諧音字、錯別字等。
4.體例格式規(guī)范關
質檢人員要把好體例格式規(guī)范關。輔文類差錯包括封面、版權頁漏項或體例不規(guī)范,如遺漏出版社的LOGO、作者名字或者編者名字等;標點類差錯包括單引號、雙引號、書名號、破折號、連字符等引用錯誤等;圖表類差錯包括圖文不對應、表文不對應、圖序不連貫和圖跨標題等;一般格式、版式類差錯包括字體、字號差錯,頁碼差錯,序號重復或錯漏的問題等。
(三)保障質檢工作的七項舉措
1.社領導高度重視
社領導對圖書編校質量的重視程度,決定了圖書編校質量的高低[4]。社領導對質檢部的支持力度,決定了質檢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只有社領導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編輯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質檢,尊重質檢人員,公正、客觀、辯證地對待質檢結果,也才能鍛煉出一支素質過硬、態(tài)度積極的專業(yè)編校隊伍。
2.成立質檢部,設置專職的質檢員
出版社應不惜人力、財力成立專門的質檢部,對書稿的編校質量進行內部檢查。書稿檢查的標準嚴格遵照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甚至比這些標準更高[4]。同時,出版社應該安排具有高級職稱且編輯經驗豐富的人員擔任專職質檢員。質檢部的領導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不僅編輯業(yè)務能力、溝通能力強,而且原則性也要強,對待任何一部書稿和任何一位編輯,都要一視同仁。
3.改進質檢工作方式
質檢不是對所抽查的部分稿件進行校對或編輯再加工,而是要把粗查和精讀緊密地結合起來。在時間等各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質檢人員要盡量對全書負責[5]。第一,質檢員拿到書稿后,先要進行以下工作:清點全書頁碼,要做到準確無誤;仔細核對目錄、頁眉和頁腳等內容;檢查封面、封底、書脊、勒口、扉頁和版權頁等處的文字,確保這幾部分書名、作者名和著作方式等內容一致[5]。第二,質檢員要知道具體檢查什么。首先,質檢人員必須注意政治導向把關。其次,質檢人員要關注語法邏輯性、出版法規(guī)的貫徹執(zhí)行、表述欠妥的差錯等。最后。質檢人員要關注各種字詞和標點符號等細節(jié)方面的問題[4]。
以筆者所在的出版社為例,其對質檢員提出的要求如下。第一,正文檢查字數為2—5萬字,重點圖書、重點項目等圖書抽查字數為全書的20%—30%。第二,抽查內容盡量分散,不要集中抽查,全書兼顧,如前半部分抽查5萬字,后半部分抽查5萬字。第三,質檢人員要盡量挑選有價值部分內容進行抽查,如涉及政治、政策、主權、國防、國際關系、黨史、國家領導人、民族和宗教等內容及體例等部分。第四,質檢人員對書稿的目錄、標題、章節(jié)、體例、結構、欄目等的完整性、一致性、合理性以及真題、考試類圖書的題目和答案對應性等進行總體檢查。第五,質檢人員對抽查內容進行精讀。
4.采取獎優(yōu)罰劣措施
質檢部應該嚴格按照《圖書編校質量差錯率計算方法》規(guī)定的差錯計算標準出具詳細的質檢報告,對書稿質量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將質檢報告交給責任編輯,允許其進行合理申辯。如果最終判定書稿質量不合格,出版社就采取相應的處罰措施,而對質量優(yōu)秀的書稿,應該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5]。但是制度的建立應該以提高書稿編校質量為目的,獎罰分明,既能督促編輯,又不能弱化其積極性。
5.定期召開質檢分析會
針對所質檢書稿中存在的各類差錯,質檢部應認真歸類和總結,定期召開質檢分析會,共同探討減少相應差錯的對策措施[6]。以筆者所在的出版社為例,其平時請質檢員及終審人員詳細記錄在質檢及終審環(huán)節(jié)發(fā)現的各類問題,歸類后以專題的形式(如政治導向問題、語言文字問題、標點符號問題和參考文獻問題等)每兩個月召開一次質量分析會。通過這樣的質量分析會,每位編輯不僅了解了自己書稿中存在的問題,也對其他編輯書稿中存在的問題有所了解,再碰到類似的問題,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達到了編校和質檢的雙高效。
6.加強對編校和質檢人員的培訓
社會在發(fā)展,政策在調整,新的知識不斷涌現,語言文字也不斷發(fā)生變化,這對編校及質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6]。因此,出版社應制訂年度培訓計劃,使編校人員和質檢員掌握最新的出版規(guī)范和標準。編校人員和質檢員在日常工作中也要自覺、主動地加強業(yè)務學習,可通過各種渠道(如加入編校專業(yè)微信群、與同行交流、查閱文獻等)擴充和更新專業(yè)知識,為提升圖書編校質量盡最大的努力。
7.編校及質檢雙方的換位思考
編校和質檢工作不是對立的,而是互助的,是在印前給圖書質量加了一道“保險”。質檢工作要把握好原則和尺度。編校人員應客觀、公正地看待質檢員提出的問題,要換位思考,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和諧溝通,共同進步。
總之,圖書質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線,高效的質檢工作可有力地推動出版社圖書編校質量的不斷提升。隨著各出版社質檢制度的日益完善,編校人員和質檢人員通過共同努力,履行好各自的使命和職責,一定能為廣大讀者奉獻更多精品圖書。
[參考文獻]
[1]李國昌,廖男,陳琪.出版質檢工作的創(chuàng)新實踐與思考—以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為例[J].中國編輯,2021(02):66-69.
[2]丁鼎.論圖書編校質量檢查中的誤區(qū)[J].傳媒論壇,2019(02):139-141.
[3]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圖書“質量管理2020”編校質量不合格圖書的通報[EB/OL].(2021-02-09)[2021-03-10]. http://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5636.shtml.
[4]李金秋.簡論圖書編校質量檢查[J].學理論,2014(35):121-122.
[5]常高峰.圖書印前質檢常見差錯例析[J].出版參考,2015(12):27-28.
[6]侯春霞.關于保障學術圖書編校質量的思考[J].市場觀察,2020(08):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