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fā)展》(以下簡稱《從空想到科學》)是一部宣傳科學社會主義的通俗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從“社會關系”視角切入,理清社會關系在科學社會主義的內在邏輯,從而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問題的認識。
關鍵詞:社會關系;科學社會主義;唯物史觀;剩余價值學
一、“社會關系”在科學社會主義中的核心作用
在《從空想到科學》這本著作中,恩格斯著重論證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圍繞的中心詞正是“社會關系”。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此意即為社會關系源于人,人的本質是其社會性是堅持從現(xiàn)實的、具體的、處于各種社會關系的客觀條件來認識人的本質,這其中包括經濟關系、法律關系、政治關系、道德關系、宗教關系等,而馬克思主義認為經濟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對其他社會關系起決定性作用。但是,社會關系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它還內含著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人本向度以及共產主義的價值向度??v觀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的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社會關系的深入把握而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由此,“社會關系”成為論證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的內在邏輯。在探索科學社會主義中,社會關系是支撐其不斷論證的線索,馬克思恩格斯從對社會抽象的理解到進行歷史辯證地批判,一步步推動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
二、現(xiàn)實關系、經濟關系、階級關系——論證科學社會主義的中心詞
(一)現(xiàn)實關系——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邏輯起點
首先,在《從空想到科學》的開篇就強調,空想社會主義者繼承了啟蒙學者的有益的思想中內含的理性并對其作了更徹底的發(fā)展。從理論形式上看,空想社會主義者把頭腦中的東西當作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把社會主義看成是理想中的東西,對于其他一切與社會主義不合理的制度觀念全部摒棄,這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
其次,馬克思恩格斯都認為人應當復歸到屬于自身的現(xiàn)實存在中去,從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聯(lián)系中去尋找自我解放的力量。作為改造世界的主體——人,推動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這一實踐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客觀世界以及人的主觀世界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這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人的意識在這實踐活動中展開,能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使得個人在與社會關系中不斷實現(xiàn)自我認同,整個社會則處于和諧有序的狀態(tài)。此外,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不是頭腦里簡單的思維抽象,而是現(xiàn)實的人在社會歷史實踐中形成的關系聯(lián)結,而這些關系只能從具體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盀榱耸股鐣髁x變?yōu)榭茖W,就必須首先把它置于現(xiàn)實的基礎之上”,恩格斯的這句話,強調現(xiàn)實生產實踐的重要性,也只有將其落在地上,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才得以實現(xiàn)。
(二)經濟關系和階級關系——尋找解決社會沖突的途徑
社會基本矛盾學說揭示了社會生產力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基礎。其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社會發(fā)展的動力。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社會的變革都來自于經濟關系的變化,政治、文化都統(tǒng)一與經濟基礎之中,資本主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不適合社會進步的發(fā)展,就首先從經濟關系中發(fā)生裂變,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從根本上批判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從頭腦中抽象地去分析資本主義制度。階級斗爭學說是馬克思恩格斯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取得革命勝利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解決社會沖突的最有效的途徑。恩格斯強調,社會主義社會才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局,也擊碎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將希望寄托于資本主義統(tǒng)治者的幻想。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兩種具體表現(xiàn)。一是體現(xiàn)在經濟關系上,即表現(xiàn)為個別工廠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tài)之間的對立。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日益凸顯和激化,發(fā)展的生產力亟待擺脫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束縛。二是體現(xiàn)在階級關系上,即社會的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首先,揭露不合理的以私有制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恩格斯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的秘密,揭露了不合理的以私有制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空想社會主義者沒有看到,導致現(xiàn)存社會關系不合理的根源是以私有制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一切社會變遷、政治變革的深層次的終極的物質原因都應當從“生產方式和交換行為的變更中”即經濟關系的變革、變更中去尋找,而不應該從主觀頭腦、觀念中,從抽象的永恒真理、正義中去尋找。此舉批判了以往空想社會主義者唯心主義的觀點,提出了正確的歷史觀和思維方式。此外,人們逐漸意識到現(xiàn)存制度不再適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歸結于生產方式的變化,生產與交換方式的變化也揭示了消除社會不合理的因素要從生產方式的變更中實現(xiàn)。其次,從階級對立關系中指明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正確道路。無產階級在與資產階級的斗爭中,不斷實現(xiàn)獨立,擺脫被資本主義奴役的狀態(tài),使其社會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實現(xiàn)。在恩格斯看來,人們只有駕馭了自己的社會關系,才能控制同自然界的關系,也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成為自由的人,才能建立自由王國。
三、結語
恩格斯在《從空想到科學》最后結語中概括地指出,科學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xiàn)”,它的任務就是考察“解放世界”這一偉大事業(yè)的歷史條件和性質,從而使無產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因為“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視野,是現(xiàn)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倍吧鐣P系”是考察科學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核心內核,經過一步步論證其兩大理論來源,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的合理性。明確“社會關系”在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科學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僅有利于我們更透徹地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而且對于我們進一步把握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之間的整體性和統(tǒng)一性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價值。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中央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王萌蘇.馬克思社會關系思想的邏輯演進[J].甘肅理論學刊,2020(01):68-74.
作者簡介:廖曉誘(1996- ),女,漢族,籍貫海南儋州,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