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貫良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熏陶與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只是簡單地為學生傳授學科知識內容,還需要重視學科知識背后的文化內容滲透,只有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尤其是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關注技巧教學,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能夠了解更為豐富的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由此,本文就著重探討小學音樂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具體傳承路徑。
關鍵詞:小學音樂 傳統(tǒng)文化 傳承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5.037
之前某些教師對于音樂教育的理解比較狹隘,認為在音樂教育中,自己只需要讓學生學習更多的音樂學科知識,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演唱以及演奏能力。但實際上,音樂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其實可以合理地挖掘音樂背后的文化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诖耍挛膶⒅蒯槍鹘y(tǒng)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具體傳承提出幾點合理建議。
一、分享文化背景知識,了解音樂文化內涵
之所以很多學生在小學音樂課堂上不了解音樂背后的文化內容,主要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很少為學生分享文化背景知識,導致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更加關注歌曲的形式,忽視了歌曲的實際內涵。因此,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需要針對歌曲背后所涵蓋的文化內容展開深入的研究,為學生分享相關的文化知識。在這種情形下,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比如,在教學《唱大戲》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會讓學生欣賞不同的戲曲,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不同的戲曲形式具有獨特的魅力,在學生欣賞完了戲曲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我國的不同戲曲文化,讓學生能夠對我國的文化瑰寶有更為基礎的了解,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
二、設置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文化認可度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在學歌曲的過程中去接觸歌曲背后的文化內容之外,其實教師還可以設置更多趣味的音樂活動,讓學生能夠在不同的音樂實踐中真正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學《童年的游戲》這一單元時,學生了解了一些趣味的童年游戲,那么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與相關的童年游戲活動。在設置音樂活動時,教師已經改變了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模式,所以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產生新的期待感,并且在具體的文化實踐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熱情會更強烈,他們可以根據教師的提示來完成不同的童年游戲,在這種情形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愉悅感,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傳統(tǒng)民間游戲文化的魅力,更為認可這些優(yōu)質的文化內容,豐富學生的體驗感,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質量。
三、設置探索任務,提升學生文化實力
之前教師在為學生滲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時,一般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來為學生科普文化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教師沒有讓學生親自去研究不同的文化差異。因此,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不同的文化內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還可以設置文化探索的實踐小任務,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去找到不同的音樂文化內容。如有些學生發(fā)現(xiàn)某些文藝工作者在街上表演了一些特色的樂器,如小提琴、鋼琴等。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他們進一步了解到了不同器樂文化的差異性特點,感受到了特色樂器的實際魅力。在這種情形下,能夠讓學生獲得更為強烈的成就感,讓他們能夠在生活中善于觀察,認真地去探索不同的文化。不僅如此,在設置探索任務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進行交流,闡述自己對于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文化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接觸更為豐富的文化內容,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適宜的文化滲透方式,將音樂課程和文化內容進行有機的融合,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接觸到更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不僅如此,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加強引導,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去研究傳統(tǒng)文化內容,增強學生對于優(yōu)秀文化的熱愛度。
參考文獻:
林云霏《芻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評鑒》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