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娟
摘要:新課標改革之后,課堂教學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地改變,學習的趣味性跟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更多學生的學習潛力被調動起來,更多的家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之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跟課堂的理解逐步提高,實現(xiàn)了老師跟學生一起成長。舊的教學方式逐漸被取代,隨著教學水平地提高,教學效率也在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教學;實踐與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6-248
在新時代,新課標的素質化教育的影響下,小學語文閱讀越來越受到學校跟社會的重視。閱讀是考察一個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習習慣,為基礎學習能力打基礎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怎么去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調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以及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習方式成為學校跟老師研究重點。
1.提高課堂閱讀效率的探究
讓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到閱讀,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讓學生在興趣濃厚的環(huán)境下提高閱讀,提高學生對文章的感知能力,以第一人稱的思維去刨析作者的思想和觀察文章的內構,讓學生帶著思想去閱讀,而不是照本宣科,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體驗事物的不同,摒棄錯誤的認知,局限的思維。
1.1因材施教,用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學生閱讀
每個學生有不同的閱讀習慣,在語文閱讀的教學中,應該考慮到每個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于積極思想的學生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獨特的閱讀個性,消極思想的學生則要正確的引導,多多關注這類學生的日常。教師要在教學中引領學生刨析課文,分析其中的精美詞句,掌握其中的思想感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1.2拓展學生課外的語文實踐能力
有了課內的語文基礎教學,課外閱讀要求學生在文本廣泛地接觸中熟練運用各種閱讀方法,讓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在課外閱讀的引導十分重要,將課外與閱讀所遇到的問題集中到課堂中進行課堂討論,引導不同學生對同一篇文章的不同感情體驗,寫出各自的讀后感,師生在共同研討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
1.3加強學生的背誦指導,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
教師要在早讀,課堂上指導學生背誦,要注意循序漸進先做好最基礎的背,再來有感情的誦。在課本上獲取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做閱讀筆記。在課余積極開展內容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生踏青或春游,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城市參觀博物館等等活動,通過讓學生親生感受大自然,感受社會生活,從而做到讓語文閱讀教學能夠來源于生活,最后再回歸生活。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盡量避免對閱讀作品進行逐詞逐句的解釋說明,從作品的寫作背景、作者經歷等方面作為突破口,帶領學生整體把握感知小學語文閱讀作品的內在情感和思想內涵。
1.4抓住教學重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閱讀重點,針對不同的閱讀題材選擇有針對性的閱讀方法,區(qū)分出一般內容跟重點內容。如果不對閱讀重點做出細分,會導致學生無法掌握有用的知識點,也浪費了學習時間。對閱讀重點的確定必須根據教學大綱,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掌握好這些重點內容,才能舉一反三掌握其他內容,其中也包括課外閱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只有在打好基礎過后,才能獨立地解決問題,明辨是非。老師需要以學生作為中心,將課堂教育分成課前預習,閱讀中思考,閱讀結束后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來引導學生整體感和把握作品。
2.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實踐反思
效率低下的教學一直是困擾老師跟學校的問題,在全國中小學圍繞高效教育的問題提出了廣泛的探討。
2.1追求高效率
現(xiàn)在很多家長跟學校都習慣性地認為學習必須立竿見影,在乎眼前的教育效果,可以經常看到把教學時間精確到秒,增加教學時間,擴充教學內容,大量的題目訓練。那些思考問題慢的,或者語言不明確的都會被貼上“差生”的標簽,這種追求效率溢出的導致學生認知發(fā)展固化。
實際上速度過快的教育方式對學生而言是知識上得消化不良,知識并沒有理解,只會成為學生的精神負擔,導致學生對學習喪失興趣,弊大于利。教學的很多效果是要慢慢顯現(xiàn)出來的,正所謂慢工出細活;由追求高效的學習到轉變?yōu)閷W習本身而學習是對學習本質的體現(xiàn),能讓學生從已知到探索未知?!奥龑W習”考慮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個性,獨特的直覺,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2.2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作為學生的預期變化,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終點,使學生和老師在學習時有方向感,結束時達到目標。目標教學使教學變得更加明確,便于教師跟學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務;學生在認識和表現(xiàn)事物的同時,也在表現(xiàn)自己并構建和他人的聯(lián)系,在這類學習行為中,其中不確定的思考或表現(xiàn)與那些確定的思考和表現(xiàn)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2.3教學的程序化
教學強調程序,形式,模式,規(guī)定和制度,都有統(tǒng)一的標準,固定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模式太過強調;一些地區(qū)在學校的學習模式上規(guī)定了極端的做法,對課堂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和時間安排,學生與教師的行為都進行了詳細的剛性規(guī)則,使得學校變成了如同工廠的流水線。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了教學的規(guī)律,抑制了師生的個性,控制師生自由和潛力。
教育是對學生人格和未來生活的發(fā)展的一種預定和控制,學生就像海綿,發(fā)展具有豐富的可能性,是不可預計的。由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獨特的性格,學校跟老師不可能決定每個學生成長的道路。
2.4 閱讀氛圍的缺失
在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閱讀的時候,閱讀材料都是老師經過仔細篩選的,都是對學生心理成長形成積極作用的,但是老師選擇的作品一般都是以教師的角度認為有趣與蘊含哲理的作品,忽略了學生的學校階段的理解力,導致很多學生閱讀時出現(xiàn)難以理解的內容,打擊積極性,影響閱讀的效果致使學生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受到影響。
結束語:
閱讀是一個享受的過程,是進入作者心扉的一次機會,了解作品的內涵,感受作者的經歷。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主動地去閱讀,促進學生核心修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鄧志華.淺談如何提升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21,(5):23-24.
[2]曹力超.信息技術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實踐應用[J].學周刊,2021,(6):159-160.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掘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