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管理信息化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與實踐教育的必然需求。為充分發(fā)揮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教育輔助作用,需要對其評價體系進行深入研究,發(fā)揮出評價體系對教學管理信息化的建設的反饋作用,從而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水平。因此,本文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現實意義及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標準進行分析,闡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思路,以期為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評估與評價提供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管理;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6-00-02
隨著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不斷完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的常規(guī)性工作。對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而言,教學管理信息化不僅是對信息化部門的評價,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評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評估與評價體系的相關研究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相對滯后,尚未跟上高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步伐,致使高校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評價體系仍停留在人機比等基礎層次。這就要求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從條件標準、功能標準、效能標準三個層次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評價體系,以實現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規(guī)范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現實意義
(一)能夠滿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需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背景,通過理論武裝頭腦,并在實踐中對理論進行檢驗,從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等多方面尋求變革,同時強化實踐教育的保障機制建設,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育構建長效機制。教育部門還提出要積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信息化教學與社會實踐教育相融合的可行管理機制,讓學生在信息化教學和社會實踐中獲取知識,并有效提升其社會責任感。
(二)能夠滿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育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通常以講解理論知識為主,僅利用一些典型案例進行佐證,因缺少實踐教育而導致學生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這種教育模式致使很多學生雖然記住了理論知識,卻無法深入聯系實際,難以闡釋出理論與實踐的真實關系,限制了大學生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也隨之缺乏[1],且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缺乏認知,最終將會失去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對馬克思主義本身出現質疑。而基于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管理工作能夠有效轉變偏向理論教育的教學方法,糾正現行教學模式的弊端,為實踐教育提供支持。
(三)能夠滿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案改革的要求
雖然我國近年來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育改革問題,也多次強調要通過實踐教育糾正傳統教育模式的弊端,但在教學管理方面卻很難擺脫傳統的限制,出現理論與實踐教育劃分不明確、混淆實踐教育與社會實踐關系、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在教學管理信息化背景下,基于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能夠通過數據分析掌握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而提升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積極投身于實踐教學中,才能有效提升實踐教學水平[2]。
二、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標準
系統評價理論基于時間維度的視角,將過程系統中可評價的項目內容分為素質條件、運動過程、運行結果三種類型,分別對應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階段,深刻分析了不同時間維度對評價標準提出的多元需求。根據這一理論制定的評價標準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其一,條件標準。條件標準是指價值主體提出要求后,對價值客體完成要求的能力進行客體考察。條件標準本質上屬于靜態(tài)考察,從這一維度對教學管理信息化標準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管理信息化地順利展開,依賴于物質條件、人員條件、技術標準及其相關指標,都屬于條件標準的范疇。其二,職責標準。工作效果本身需要通過工作過程才能實現,而職責標準就是在工作過程的范疇內對客體行為的評價。既有經驗顯示,完美的工作過程必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強化工作過程考核指標體系的設計,能夠對工作過程起到警示和監(jiān)督作用,進而有效提升最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職責標準主要以人為考察對象,但并不一定針對行為本身,也有可能針對行為所產生的結果,且結果并非最終結果,而是某一項行為所產生的特定結果。其三,效能標準。效能標準主要包括最終效能要求與效率效益指標兩個方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中,很多條件標準都集中于信息化教學管理前或管理后,而缺乏對信息化工作開展過程的評價,導致教育管理者雖然擁有工作目標,也知道如何構建教學管理信息化環(huán)境,但對工作的具體實施茫然無措。在具體實踐中,很多教育管理工作人員對信息化評價標準持質疑態(tài)度,寄希望于建立新的標準對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應用進行評價,證明了教育工作者對彌補教學管理信息化標準缺陷的迫切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體系構建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需要從條件、功能與效能標準三個維度出發(fā),用三類標準分別規(guī)范項目環(huán)境建設、項目具體實施和最終效果評價。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管理信息化是一項龐大的持續(xù)性、系統性工程,雖然其中某些項目有始有終,但對整體而言仍處于循環(huán)推進的狀態(tài),隨時可能對項目本身提出新的要求,進而通過對問題的不斷微調,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管理信息化呈現質的飛躍。在這一過程中,上述三種標準持續(xù)發(fā)揮引導規(guī)范作用,但是條件、功能、效能標準按順序依次發(fā)揮作用的模式并不適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通過對三種標準內涵的分析可以發(fā)現,效能標準更傾向于對整體目標進行規(guī)范,而如何達成目標則依賴于功能標準制定各項工作的具體規(guī)范。實現功能規(guī)范的前提是擁有教學管理信息化所需的必要條件,因此條件標準是功能標準的重要前提。由此可以推斷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中三種標準的關系:條件標準是功能標準的實現基礎,功能標準是效能標準的實現基礎,而效能標準為功能標準提供目標和動力,功能標準則為條件標準提供目標與動力[3]。
諾蘭模型將計算機信息系統分為六個發(fā)展階段,初始期的增長較為緩慢,普及期的發(fā)展速度增快,控制期因加強控制而增速放緩,整合期基于主題數據庫的第三類數據環(huán)境應用發(fā)展而加速增長,數據管理器繼續(xù)加強整合應用而增速放緩,成熟期則依賴于數據處理技術的完善而與企業(yè)發(fā)展速度相匹配。我國教育信息化正處于控制期向整合期的轉型,工作重點應集中于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因此,在評價體系構建上應以條件標準為主,加強自身建設。而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其重點逐漸從條件建設向管理和應用轉移,才能真正從教育信息化向教學管理信息化過渡。在這一過程中,功能標準的作用性愈發(fā)凸顯并逐漸成為關鍵標準。而在數據管理期及成熟期,教學管理信息化的標準仍然以平臺和數據庫的建設為主要標準,可以預見到功能標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中始終具備重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管理信息化本身就意味著在軟硬件設施和人員等基礎條件已經完備,而完備的基礎條件則依賴條件標準的引導規(guī)范作用,條件標準并沒有隨著功能標準重要性的不斷提升而不再重要。功能標準雖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功能標準缺失的現象,造成教育工作者對教學管理信息化標準的負面態(tài)度。而當前對效能標準的研究較少,在功能標準不斷完善的進程中,效能標準作為功能標準的上層標準,也必然會得到更高的重視。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信息化的評價指標應包括以下四個維度:其一,教學硬件的信息化維度。教學管理信息化需要具有完善的硬件設施建設,包括校園內高速光纖寬帶的建設情況、多媒體教室和網絡教室數量、校園網和線上教學平臺建設情況、校內廣播系統的建設情況等。其二,教學資源的信息化維度。教學資源包括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資源在學生范圍內的普及與應用程度。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高校教學資源正從紙質資源向網絡資源進行轉變,很多高校都建設了相對完善的教學資源素材庫,并采用各類教學軟件提升教學質量。為此,教學資源信息化維度需要以多媒體素材庫、網絡教學資源庫、線上教學平臺等建設情況作為評價標準。其三,教學過程的信息化維度。在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的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使用情況是衡量教學過程信息化維度的標準。其指標包括教師使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能力、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程度、教師使用網絡資源的情況和借助信息技術革新課程的程度等。在實際評價中,需要采取層次分析法整合各維度與各項指標,將評價主體與專家意見相結合,通過兩兩比較的方式進行定量分析,并采取數學方法反映出不同指標對評價結果所占的權重,得出各項指標對教學管理信息化評價結果的影響程度。最后,需要采取模糊綜合評價法,先對影響程度低的因素進行決策分析,再對影響程度高的因素進行圍堵分析,通過由低到高的綜合分析得出最終評價結果。
參考文獻:
[1]王銀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1(7):285-287+313.
[2]王晶梅.試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案例教學中師生的心理契約[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2):86-89.
[3]丁婧.功能層面的教育信息化評價標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1.
(責任編輯:張詠梅)
收稿日期:2021-03-02 修改日期:2021-04-08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信息化視域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2019SJB175)
作者簡介:謝慧婷(1979—),女,陜西渭南人,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