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英
插圖是教科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既能起到美化、裝飾教科書頁面的作用,也能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課文內容,降低學生對知識信息的理解難度。所以,將插圖資源作為語文教學質效提升的著力點與突破口,是十分有必要的?;诖?,本文圍繞低年級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的相關實踐問題展開了探究討論。
一、低年級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的作用價值
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教科書插圖可表現(xiàn)出多元化的作用價值,具體如下:
首先,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文字符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且與其直觀感受、形象記憶的認知特點有所偏離。此時,插圖作為教科書的“第二語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文內容的外化表現(xiàn)力,使小學生對文中的事物、情節(jié)、場景形成具象認知。這樣一來,小學生對語文課堂知識的陌生感、距離感將明顯淡化,從而實現(xiàn)其學習興趣、探索欲望、積極體驗的有效激發(fā),為其順利、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夯實心理情感基礎。例如,在學習《比尾巴》一課時,若未掌握相關動物知識,小學生僅通過“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等語句,很難對課文產生清晰理解。而在配合插圖開展學習后,兔子、松鼠、孔雀等動物形象躍然紙上,相關學習阻礙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其次,插圖在表現(xiàn)教科書課文內容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的修飾與延伸作用。例如,在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古詩時,將詩文閱讀與插圖欣賞結合起來,小學生能在“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等物象的基礎上,對詩文未直接描述的環(huán)境場景形成整體認知,從而進一步感受到西湖的景色之美,獲得豐富、積極的閱讀體驗。
最后,與文字一樣,插圖也是小學語文教師制定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性資源。所以,通過對教科書插圖進行合理利用,教師能實施出更加多樣化、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方法,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強化師生互動、營造愉悅氛圍等多種目的。例如,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基于插圖,對詩文內容、詩詞情感進行分析猜測、探究思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充分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主性、深入性,對學生素養(yǎng)的強化與高效課堂的構建大有裨益。
二、低年級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的現(xiàn)存問題
辯證地講,在目前的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教科書插圖在設計與利用上仍存在較大的優(yōu)化空間,即有諸多阻礙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誰的本領大》這篇課文所配插圖的主體為小男孩,而課文主要講述的是太陽與風相互較量的故事。顯而易見,插圖與課文內容的關聯(lián)并不明顯,僅具備裝飾美化的功能,而不具備信息呈現(xiàn)的功能,使得插圖的教學價值大打折扣。其次,低年級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絕大多數(shù)插圖為彩色簡筆畫,且以人物、景象等靜態(tài)畫面為主,故而會表現(xiàn)出一定的形式單一性、要素簡單性。在此背景下,學生對插圖的主觀興趣很難得到長效保持,其由插圖產生的思考也較難達成縱向深入、橫向延伸。除此之外,很多小學教師并未在實踐中意識到插圖的可用性與特殊性,缺乏對插圖價值的有效挖掘與靈活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質效的“上限”,且容易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陷入僵化。
三、低年級小學語文教科書插圖的教學建議
為了促進教科書中插圖價值的充分發(fā)揮,為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堂注入新的創(chuàng)新活力與發(fā)展動能,主要提出如下教學建議:
(一)注重教科書插圖的合理設置
保證教科書中插圖設置的合理性、科學性,是發(fā)揮插圖資源價值、實現(xiàn)插圖高效利用的最基本要求。一方面,要確保插圖內容與課文主體相互聯(lián)系、充分匹配,避免插圖資源流于形式或學生注意力過度分散的情況發(fā)生。例如,在設計配置《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的插圖時,可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將“小公雞幫助小鴨子捉蟲吃”這一主要情節(jié)呈現(xiàn)出來,從而使故事內容“活起來”,在降低小學生學習理解難度的同時,充分調動其主觀興趣與場景沉浸感;另一方面,要確保插圖內容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相結合,避免將過于復雜、晦澀的圖畫加入到教科書中。例如,在設計配置《彩色的夢》這篇課文的插圖時,應圍繞“雪松們拉著手,請小鳥留下唱歌”“小屋的煙囪上,結一個蘋果般的太陽”等文字信息,開展“直截了當”的圖畫編繪工作,而不應通過繁復的線條、光影體現(xiàn)夢的絢麗與抽象,以免在削弱插圖價值的同時,給學生的學習活動增加額外理解難度。
(二)提高教科書插圖的形式多樣性
低年級小學生具有求變、求新的心理特點,當其面對新事物、新符號時,往往會表現(xiàn)出高于常態(tài)的好奇心、專注力與探索欲。反過來講,若小學生長期接觸同質化的插圖資源,其學習興趣與探究動機勢必會呈現(xiàn)線性下滑,致使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大打折扣。所以,相關人員在設計、配置教科書插圖時,應盡量避免全盤使用卡通簡筆畫的情況出現(xiàn),而應適當引入工筆畫、攝影作品、情節(jié)連環(huán)畫、多格漫畫等。這樣一來,既能更好地與學生特點相契合,實現(xiàn)教材知識、語文課堂與學生主體之間的良性互動。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插圖的美觀性、表現(xiàn)力,從而為文字信息提供更強有力的輔助支持。例如,在設置《望廬山瀑布》這篇課文的插圖時,可將以廬山瀑布為主體的工筆畫、中國畫或真實照片作為首選,以確保學生能通過教科書插圖,直觀、深切地感受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景象。
(三)做好教科書插圖的靈活化運用
在設計好、配置好教科書插圖的基礎上,如何做好教科書插圖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靈活運用,也是相關教師必須深度思考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關鍵問題。
在實踐中,教師可采用“反推式教學法”,鼓勵學生以優(yōu)秀的教科書插圖為依據(jù),對課文內容、知識重點進行猜測分析、探究思考與自主表述。在獲得來自學生的積極反饋后,教師再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予以肯定,并帶領學生正式開展課程學習。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古詩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對鸛雀樓的相關插圖進行自主觀看、自主思考,并嘗試解答“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此時,學生通過直觀感受鸛雀樓的高聳恢宏,便能產生“站得高,看得遠”這一想法,進而對詩句形成正確理解。
此外,教師還可鼓勵學生自己結合所學內容進行插圖創(chuàng)作,由此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開展深度的課程教學。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田家四季歌》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要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主觀想象,繪制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插圖。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使教師了解到學生對四季的認知理解是否正確,從而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在思考構圖、親手繪圖的過程中,對課文形成深入化、開放化的學習探索,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乃至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插圖在教科書內容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若加以科學運用,能有效促成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工作實踐中,相關教師既要保證插圖的設置質量,又要保證插圖的運用質量,以確保為學生構建出愉悅、充實的學習環(huán)境,大力推動學生的成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