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燕
摘? 要:在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應要以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對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性格特點,課堂教學的組織難度較大,那在教學中如何促進低年級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呢?
關鍵詞:有效;促進;學習;數學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是小學數學教育的基礎階段,因此,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注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及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發(fā)展。但是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及性格特點,課堂教學的組織難度較大,那在教學中如何促進低年級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呢?下面就來簡單談談我個人的幾個觀點:
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小學一年級學生經過了學前教育后,已經有了一些約束和控制能力,但是在學習上還沒形成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比如說有的學生老是坐不住、很難集中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等,這就要教師在教學中慢慢的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注意傾聽他人的講話和意見,然后能用流利的語言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圖片、有趣的課堂用語等多方面的途徑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上課不易“走神”,盡量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中去,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其次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獨立思考對他們來講是一件難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常用:“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想到了什么?”“你聰明的小腦袋里還有沒有新的想法呢?”等等的言語來啟發(fā)和誘導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認真思考、認真寫的習慣,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較少審題能力較差,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題目,理解題意認真思考之后再做題,這樣就不會盲目亂做了,接著是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寫作業(yè)的習慣,在教學中可以每次做作業(yè)前教師都要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教師批改作業(yè)時可以作業(yè)書寫加分,課后可以舉行作業(yè)書寫比賽等活動來加強學生對寫作業(yè)的重視。要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是需要一定的過程,教師一定要耐心細致,不斷地提醒,不斷的重復,使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有效的學習。
二、巧用教學語言,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
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交流、聯(lián)絡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帶領學生進入知識海洋的一把鑰匙。一年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一定要擁有一顆童心,與學生溝通時要充滿有趣的童語,這樣學生才覺得與你親近,與數學親近,才會喜歡你,喜歡數學。比如說,在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笑笑的童言與學生們說:“我叫笑笑,我能跟你做好朋友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我是淘氣,我是一個活潑聰明的男孩子,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嗎?”等等,學生就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用準確的數學用語來表達之外,還可以用形象化,簡單化的言語去解釋,使之通俗易懂,學習起來就更容易。最后,在教學中教師常用鼓勵性語言也能激勵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致,例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小腦袋真聰明!”等等,學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學習起來更起勁,更有興趣,就使得他們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就能促進有效的學習數學。
三、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景,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
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有趣的、不同的數學情景能激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有了研究和探索的原動力,就能主動的參與到數學的學習活動中來,吸取更多的數學知識。下面就來說說在一年級教學中幾種常見的情景創(chuàng)設:1.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小學生對日常生活是比較熟悉的,從生活中產生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又把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比如說,在“過生日”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過生日的生活情景,這樣就能喚起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對學習的欲望,從而學會了對事物的大小、多少進行比較的知識。2.創(chuàng)設學生喜愛的動畫故事情景,孩子們都愛動畫故事,所以創(chuàng)設動畫故事情景是非常適合一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的,例如在“背土豆”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了老鼠背土豆的幻燈動畫效果,配上聲情并茂的故事描述,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還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有趣的故事經歷中學習了7的加法內容。3.創(chuàng)設學生愛好的游戲情景,好玩、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游戲式的情景,可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進行學習,例如:在教學6的加法時,可以把6的分成寫在卡片上,讓學生每人拿一張卡片,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兩人彼此找到可以合成6的卡片為一組。又例如:可以拿一些撲克牌,兩名學生一組,你出一個牌,我出一個牌,看誰最先說出兩張牌的總和就算贏。這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就能更能有效的接受數學知識了。
四、巧妙的設計練習,能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
課堂練習是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徑。在教學中,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練習設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10的組成時,可以以游戲的形式來練習,教師說:“我出4”,下面的學生說:“我出6”,像這樣的練習學生即玩得愉快又能鞏固知識。還有讓學生在生活中練習,使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lián)系,例如在教學位置關系時,讓學生觀察教室的物體,然后說說它們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關系。通過身邊的事物使學生更直觀的來學習數學。另外,由易到難、層層入深的練習設計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有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得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獲,從而樹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促進了有效的學習。
總之,在一年級的教學中,能使學生盡可能的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不覺得學習數學是枯燥無味,而是有趣的,那就算是有效的教學,就能使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小學一年級教師教學用書
(作者單位: 博羅縣橫河中心小學,廣東? ?惠州? ?5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