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旦增
【摘要】在當今的社會背背景下,人們對教育的認識也逐漸越來越科學化。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所推崇的素質(zhì)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要求學校必須要高度的去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從而實現(xiàn)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與此同時,在提高學生們智力的同時,也要促進孩子德育的發(fā)展。而《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小學主要的德育課程,有責任也有義務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新事物,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愛國守法,關愛他人,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因此,這也就要求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老師要不斷的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在向孩子們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孩子們美好的心靈和優(yōu)秀品質(zhì)的養(yǎng)成。本文就淺談新形勢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題,探討了一些自己的觀點,希望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學科;小學中年級;生活化
引言:在當今新形勢的教育背景下,德育教育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俗話說,意識是人們活動的基礎。一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正確與否對其自身的發(fā)展影響是十分重大的。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正是處于身心發(fā)展的起步階段,也是其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主要養(yǎng)成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正確引導孩子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幫助他們有效的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使孩子們在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的同時,也促進他們自己自身的全面發(fā)展。由此觀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想要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性,那么創(chuàng)新發(fā)展課程也是很關鍵的。
一、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與意義
(一)奠定基本理想信念和原則
小學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小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yǎng)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zhì)以及基本的道德品質(zhì)。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都是根據(jù)學生成長的階段特征而設立的,能夠幫助學生適應校園里的新環(huán)境,學會與人溝通和交往。除此之外,從長遠來看道德與法治課程也是在為小學生將來步入社會、為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做鋪墊。雖然學生步入社會后可能已經(jīng)忘記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具體內(nèi)容。但他們?nèi)匀粫斡浾\實守信、遵紀守法、與人為善等這些基本道德與法治原則。這也就是小學課堂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本質(zhì)的目的。
(二)幫助學生多角度看待問題
學習思想道德與法治也可以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看待和理解問題,初步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比如學校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的師生矛盾,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可以讓學生們大概了解為什么會出現(xiàn)師生矛盾,并方便引導他們擁有正確的師生平等的道德觀念。同時教會他們該怎么去避免師生矛盾的發(fā)生、如果老師侵犯自己的權益該怎么去維權等。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都需要學生有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才能提高自身覺悟、減少外界傷害。同時撇開成績來說,這也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二、生活化的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式
(一)堅持以學生為本,明確教學任務
要想有效地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且可以達到有效地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那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明確教學任務。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堅持以學生為本,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實現(xiàn)和發(fā)展。除此之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還要認識到明確教學任務的重要性。只有事先明確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任務,教師才可以有效地保證教學活動和內(nèi)容不會偏離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軌道。與此同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還要拋開以往的以理論為重心的教學模式,要多注重和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孩子們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幫助他們有效的提高其綜合素質(zhì),使孩子們在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生的同時,也促進他們自己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二)豐富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除了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明確教學任務以外,還要有效的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他們樂意、主動地參與課堂。比如在學習如何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主題時,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就可以組織班級學生一起觀看一些勵志的紅色電影,幫助他們了解我國的歷史和英雄人物。在觀看的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會被電影里的英雄氣概所感染,在崇拜這些英雄人物的同時,學生們自己也深刻體會到了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力量,那是愛國的力量。除了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以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還可以采用趣味教學法,從而構建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三)導入情境,創(chuàng)造情感遷移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是非常強烈的,這就導致他們更喜歡課堂外新奇、有趣的事物。課堂和課本本身對小學生來說往往并不沒有太大的吸引力。道德與法治課程又是一門理論性偏強的學科,就更加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更不要說產(chǎn)生情感交流。而對于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程來說,情感的建立卻又是極為必要和重要的,它不僅是教師與學生產(chǎn)生連接的重要紐帶,也是這門課程的最終意義。情境導入能夠增加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情感遷移,讓整個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更加深刻。
例如:在講誠實守信時,教師可以邀請幾位學生表演一兩個守信與不守信的小片段,讓學生更快的進入課堂教學,融入教學情境中去。
結(jié)束語:我國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法制建設在校園里也慢慢普及,而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如何可以更加貼近生活,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道德和法治觀念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廣大教育者還要繼續(xù)努力,共同探索生活化教學法如何更好地運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上,促進小學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郝耀東.淺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J].考試周刊,2017(88):81.
(西藏日喀則拉孜縣扎西崗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