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正新 翁立
摘要:諸葛亮在劉備白帝城托孤后,為政方面出現了違逆大勢,以弱攻強;大權獨攬,獨斷專行;政無巨細,事必躬親;小材大用,問責失當等四個方面的失誤。同樣作為管理者,高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能重蹈覆轍,要做到知主責,順大勢;善傾聽,講民主;有抓手,有分工;善識人,會用人。如此方能讓學生管理工作游刃有余。
關鍵詞:諸葛亮 輔導員 用人 學生管理
在歷史上,諸葛亮一直是智者和賢相的典范,他胸懷大志、智謀超群、知人善任的優(yōu)點歷來被人稱道。但人無完人,自從劉備在白帝城病逝,作為托孤重臣的諸葛亮在為政方面接連出現失誤,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蜀漢政權的衰微。諸葛亮為政的得與失,給了眾多管理者們借鑒和警示?!拜o導員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學生管理是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理性分析一代智絕為政的不足,“擇其不善者而改之”,能有效改進輔導員的學生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
一、諸葛亮為政之失管窺
諸葛亮在為政方面,有“失”。以弱攻強,違逆大勢是其一也;大權獨攬,獨斷專行是其二也;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是其三也;小材大用,問責失當是為四也。這“為政之失”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后果,間接導致了蜀漢后期人才凋敝、國力衰微。
(一)違逆大勢,以弱攻強
要成為優(yōu)秀的政治家和管理者,對形勢的把握是第一位的,在漢末三國之亂世更是如此。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乃是順大勢,遂有掃平諸侯,北方穩(wěn)固的戰(zhàn)略成果;袁術攜玉璽以稱帝,則是對形勢的錯誤判斷,最終落了個身名俱裂的下場。
諸葛亮作為杰出的政治家,研判形勢是基本的“技能”。他在前期對形勢的把握可謂非常精準,年輕時提出的“隆中對”就是基于敵我力量準確判斷,所提出的科學對策。所以劉備集團在前期的發(fā)展十分迅猛,踞荊州、取西川、收漢中,實現了從寄人籬下到雄霸一方的轉變。但劉備白帝城托孤,使諸葛亮倍感使命與壓力,他發(fā)誓要“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承劉備光復漢室的遺志。自此,諸葛亮在大的戰(zhàn)略方向上出了問題。他深知“益州疲弊”,明知自己“伐賊才弱敵強也”,但仍然執(zhí)著于“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的信念,以弱攻強,進攻人口、兵力5倍于己的曹魏政權。吳人張儼在《默記》中評價道:“諸葛丞相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戰(zhàn)士不滿五萬,自可閉關守險,君臣無事??談趲熉茫瑹o歲不征,未能進咫尺之地,開帝王之基,而使國內受其荒殘,西土苦其役調。”諸葛亮的連年征伐,不斷消耗著蜀國的人口和戰(zhàn)略物資,加速了蜀漢政權的滅亡。
(二)大權獨攬,獨斷專行
劉備去世后,后主劉禪在“建興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薄绊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諸葛亮開府之后,國家大大小小的一切政務,全都由他拍板,諸葛亮成為蜀漢政權的實際最高領導人,這就導致他在北伐的問題上獨斷專行。
對于北伐,蜀漢政權內部并不是十分積極,《蜀記》記載:“于時譚者多譏亮托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钡T葛亮毫不理會反對的聲音,在《出師表》中信誓旦旦地說:“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辈⒔忉尡狈サ哪康氖且芭d復漢室,還于舊都”。這一點,即便是在蜀漢最強盛的時候都很難做到,更何況是夷陵之戰(zhàn)損兵折將之后。此時應該做的是休養(yǎng)生息,做好防御,積蓄力量,而不是舉全國之力發(fā)動大規(guī)模戰(zhàn)爭。
在北伐的過程中,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因對北伐持有不同意見,在運送糧草時故意怠工,受到了諸葛亮的嚴厲懲處,被貶為平民。諸葛亮還無視眾議用馬謖,導致戰(zhàn)役失敗,軍隊損失慘重;輕易否決子午谷奇謀,錯失了一次奇襲破魏的良機。大權獨攬的后果就是很難聽得進去不同意見,總認為自己是對的,非常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二、“為政之失”對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警示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對上要完成學校各職能部門的工作任務,對下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并管理好班級、宿舍、黨團組織等等。紛繁復雜的工作,是對輔導員管理能力的考驗,在工作中避免類似諸葛亮的管理失誤,可大大提升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成效。
(一)知主責,順大勢
諸葛亮違逆大勢,以弱攻強,實非明智之舉。作為輔導員,要做到識大勢、順大勢,就必須做到“知己知彼”。
高校輔導員做好管理工作,必須“知己”。“知主責”是開展一切工作的基本前提。高校輔導員的全稱是“思想政治輔導員”,必須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輔導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這一主責把握不夠。有的人疲于應付職能部門布置的事務性工作,嚴重忽視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淪為了“工具式輔導員”;有的人對關愛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花費了大量時間在宿舍檢查、課堂考勤、矛盾調解上,淪為了“保姆式輔導員”;還有的人認為要和學生打成一片,熱衷于陪學生一起參加各種課外娛樂活動,淪為了“玩伴式輔導員”。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職責有九條之多,居于首位的便是“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在實際工作中,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才能有效聚焦輔導員的主責主業(yè)不動搖。
(二)善傾聽,講民主
諸葛亮雖為一代賢相,但終究逃脫不了封建地主階級的歷史局限,身上仍存在著獨斷專行的專制色彩。時代發(fā)展至今,我國已發(fā)展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強國,作為當代高校輔導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傾聽學生的聲音,發(fā)揚民主精神。
善傾聽、講民主,有利于輔導員改進工作方法,提升管理效率。大學生不同于中小學生,思想已日趨成熟,對事物有自己獨到的看法。輔導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會經常下發(fā)通知、組織活動,在此過程中,廣泛傾聽學生的意見可有效體察“民情”、了解“民意”、匯集“民智”,在學生的反饋中認識到自身工作方式的不足和改進之處,不斷優(yōu)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相反,如果輔導員只按自己的設想強行布置任務,不管學生反饋,每每下發(fā)通知就要求學生“必須完成”,每每開展活動就要求學生“必須參加”。久而久之,輔導員無法從工作中看到不足,難以成長;學生則會敷衍了事甚至消極抗爭,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善識人,會用人
諸葛亮任用“半成品”人才馬謖,導致第一次北伐草草收場,留下千古遺憾。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事務的第一策劃者、組織者和執(zhí)行者,如果不能善于發(fā)現和培養(yǎng)身邊的優(yōu)秀學生干部,也會給工作的開展帶來影響,甚至事倍而功半。因此,輔導員必須善識人,會用人。
善識人,是要選拔合格的學生干部團隊。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中,輔導員要善于發(fā)現身邊具有較高思想覺悟的優(yōu)秀學生。在此基礎上,輔導員還要重視他們在廣大同學中的認可度,兼顧考察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組織管理能力。同時,輔導員還要重視學生干部的換屆工作,將優(yōu)良的工作管理方法、作風逐屆傳遞下去,從而更好地確保選拔出一支能夠在同學身邊起到表率作用的合格學生干部團隊。
會用人,是要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團隊。“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是輔導員和廣大同學之間溝通的橋梁,是輔導員工作的得力助手”。而要想讓學生干部充分發(fā)揮其價值意義,輔導員就要重視對學生干部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要善于利用各項工作任務培養(yǎng)學生干部的綜合能力,重視各種培養(yǎng)培訓方式,加強學生干部內功修煉。其次,要建立完善學生干部管理機制,明確各個學生干部之間的責任分工,做到責任落實到人,責權分明。同時,面對學生干部取得的成績,輔導員要充分肯定他們的工作成效,并適時提出嘉獎;面對學生干部暴露的問題,輔導員也要給予他們恰當的容錯空間,鼓勵他們相互配合、共同進步,最終培養(yǎng)出一支具優(yōu)秀的學生干部隊伍。
三、結語
現代社會越來越強調團隊合作,面對繁雜瑣碎的學生工作,僅靠輔導員一己之力是遠遠不夠的。唯有組建團隊、培養(yǎng)團隊、運用團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方能有條不紊地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該論文為南京工業(yè)大學2021年黨建與思政研究課題——《“文化自信”視閾下工科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探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Z20210330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43號.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44874.htm
[2]陳壽,裴松之.三國志(下)[M].北京:中華書局.2012
[3]陳小赤.論諸葛亮識人用人之失[J].領導科學.2019(05)
[4]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