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胤寧 杜變變
摘 要:首先闡述生命教育的定義及教育價值,以此確立本次研究的探究基點;然后簡述生命教育視域下校園欺凌的成因:欺凌者家庭教育存在問題、欺凌者缺乏生命尊嚴意識、被欺凌者不具有生存技能;最后詳細論述生命教育視域下校園欺凌的應對措施: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欺凌者、欺凌者接受生命尊嚴教育、對被欺凌者進行生存訓練。
關鍵詞:生命教育;校園欺凌;成因;應對措施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大力推進,廣大教師開始致力于“校園欺凌”這一惡行問題的探究中,力求為學生保留住校園這片凈土,也為了保護和教導“弱勢學生”。在此過程中,生命教育逐漸風生水起,在處理校園欺凌問題中展現(xiàn)出強大的實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因而逐漸得到教師的認可和踐行。
一、生命教育的定義及教育價值
生命教育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享受生命和升華生命,教育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人人平等、友好合作、團結(jié)互助、禮貌往來、學會生存、健康生活的價值觀念。生命教育既是知識教育的根本,又是一種人文關懷和生命互助,更是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立足點。
生命教育倡導人與人之間應進行禮貌交往、文明交流、和諧相處,還倡導人與人之間應相互關懷、敬畏生命、愛人愛己、尊重弱者、幫助弱者。生命教育還努力幫助人們學會生存、生活的小技巧,讓弱者知道如何應對個人危機。因此,生命教育能應用于教師解決“校園欺凌”問題,能成為教師的有力抓手。
二、生命教育視域下校園欺凌的成因分析
校園欺凌問題客觀存在,并成為困擾教師多年的棘手問題,更是所有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欺凌者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在處理校園欺凌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欺凌者的家庭結(jié)構(gòu)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均有非常嚴重的問題。欺凌者從小的家庭生活習慣了父母的日常行為、道德理念、思想覺悟和三觀標準,因而很容易將家長的“壞毛病”傳承下去。
(二)欺凌者缺乏生命尊嚴意識
欺凌者在思想意識中對于文明禮貌、關愛他人、友好往來等正能量非常淡化,更缺乏對生命尊嚴的敬畏心理,只知道恃強凌弱、欺壓弱者、為所欲為。當欺凌者遇到“強者”時,他們依舊能變得非常“溫順”和“謙和”。
(三)被欺凌者不具有生存技能
教師還發(fā)現(xiàn),并不是所有弱者都會遭遇“校園欺凌”,只有那些缺乏生存技能、應變能力,處理能力弱小的學生才會成為“校園欺凌”的受害者。也就是說,欺凌者并不是任性而為,而是有選擇地尋找“最弱者”去“施暴”。
三、生命教育視域下校園欺凌的應對措施
教師不僅要正視客觀存在的校園欺凌問題,還應積極行動起來,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改變現(xiàn)狀,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設出一片溫暖的人文環(huán)境。
(一)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欺凌者
對受家庭不良環(huán)境影響而形成的“欺凌者”的教育改造難度較大,因為他們的身邊始終有兩個或一個“反面樣例”,并實時提供著“負能量”。教師在校內(nèi)的殷殷教導和不倦教育往往會因為父母的錯誤言辭或不良行為而煙消云散、毫無作用。因此,教師對欺凌者的教育工作應先從家長開始,先用生命教育理念對家長進行適當教育,獲得家長支持后再借助家校合作的集體智慧和團隊合力對欺凌者進行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起到實效化的教育效果。
(二)欺凌者接受生命尊嚴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欺凌者并不是“天生惡者”,他們也是不良環(huán)境和錯誤思想的受害者,也是錯誤思想和不良行為的傳播者。因此,教師要摸清欺凌者的思想境界、道德覺悟和情操修養(yǎng)等主體信息后,再去對其進行生命教育,告訴他們?nèi)魏稳跽叨紦碛猩饑篮蜕婵臻g,任何人都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不能恃強凌弱,要相互關愛。教師不僅要借助生命教育對其進行教化,還要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幫助欺凌者看到自己的粗暴與野蠻。
(三)對被欺凌者進行生存訓練
在處理校園欺凌問題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對欺凌者進行生命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和文明禮貌教育,還要對受欺凌者進行生存技能教育,教會弱勢學生學會人際交往,學會如何應對別人的欺凌、威脅、言語挑釁與侮辱等問題,尤其是如何向教師或其他成年人求助,學會自我保護將是弱勢學生的生存之道。
教師不僅是知識教育的承載者、實施者和完善者,也是校園欺凌的研究者、管理者和終結(jié)者,更是生命教育的認知者、推廣者和提升者。因此,教師以生命教育理念為研究基點,正視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校園欺凌問題,積極探究校園欺凌問題的有效應對措施,并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欺凌者、欺凌者接受生命尊嚴教育、對被欺凌者進行生存訓練等三項措施進行積極探究,力求對解決校園欺凌問題有所幫助,以此優(yōu)化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讓更多的學生擁有和諧、快樂的幸福生活。
參考文獻:
[1]李春慧,周聰.防治校園欺凌的生命教育之維[J].班主任,2021(1):5-8.
[2]段銳琦.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20(19):82.
[3]李芳霞.校園欺凌行為狀況調(diào)查及干預策略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17(3):133-13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生命教育視域下初中階段學生校園欺凌問題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20]GHB266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