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艷
摘 要:首先闡述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特殊性,提出研究對象;然后從讀一讀掌握關鍵詞、想一想推敲邏輯性、做一做檢驗正確性三個角度全面論述對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最后簡述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審題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解決問題;審題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
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教師開始致力于質量意識與效益意識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切實應用,以此促進小學生對數(shù)學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發(fā)展,讓小學生真正成為一個會閱讀、會思考、會推理、會判斷的智慧型優(yōu)秀學生,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快樂認知和全面發(fā)展。
一、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特殊性
解決問題是數(shù)學知識體系中非常特殊的一個知識模塊,它以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文字為表述元素,并內含一定的數(shù)學知識和邏輯推理,需要小學生對這些表述語言多次研讀、反復推敲和精準判斷,這樣才能切實把握解決問題中的語言文字內容及其隱含的數(shù)學知識和邏輯規(guī)律。因此,審題是小學生成功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對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解決問題是檢驗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的試金石,也是師生信息交流、合作探究的研究對象,更是小學生習慣培養(yǎng)、能力提升和素質發(fā)展的重要支點。
1.讀一讀掌握關鍵詞
解決問題的信息載體是語言文字,因此,教師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題能力必然就要從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入手。小學生在閱讀題干的過程中還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抓住解決問題文字材料的“關鍵詞”,能夠提綱挈領地把握住文字材料的核心內容,為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
例如,學校為了綠化校園,特意安排小學生進行植樹活動。其中,四年級的(1)班和(2)班一共植樹68棵,問兩班平均植樹多少棵。
小學生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要分清文字材料的主次內容,前一句是植樹活動的背景介紹,與解決問題的聯(lián)系不太大,小學生完全可以跳過這些背景材料而“直搗黃龍”,第二句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內容所在。因此,小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對第二句深入推敲,還要抓住“一共植樹68棵”和“兩班平均植樹多少棵”這兩個關鍵信息,并以此為切入點探究解決方案。
2.想一想推敲邏輯性
小學生在對解決問題文字材料進行讀一讀后,能夠獲得一定的初步感知信息。小學生還要以這些認知信息為研究對象,積極探究這些認知信息中隱含的數(shù)學知識和邏輯知識,初步得出解決問題文字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邏輯推理過程,進而形成可能實施的解決方案,也有效促進了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實訓化發(fā)展。
例如,小兵寫了48張賀年卡送給好朋友,每個好朋友送4張,問小兵有多少個好朋友。
這是一個邏輯推理較為明顯的問題,小學生能夠從關鍵信息“每個好朋友送4張”得知“送出4張賀年卡,小兵就有一個好朋友”。因此,探究“小兵有多少個好朋友”就轉變?yōu)樘骄俊?8這個數(shù)字中有多少個4”了,小學生自然能夠得出48/4=12(個)。由此可見,小學生的積極思考能使問題解決成為可能。
3.做一做檢驗正確性
小學生對解決問題文字材料讀一讀、想一想,頭腦中能夠形成一定的認知結果和解決可能。小學生還要將這些思維結果進行科學驗證,試一試,看看能否真正解決問題。驗證是檢驗小學生審題角度、審題方法和審題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培養(yǎng)小學生審題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例如,萬寧騎車去郊游,第一天騎了15千米,第二天騎了26千米,第三天騎了22千米。問萬寧平均每天騎多少千米。
這個問題稍微復雜一點。小學生能夠從“讀一讀”中得知:萬寧一共騎了3天,一共騎了15+26+22千米。小學生還能夠從“想一想”中得知:要想知道“萬寧平均每天騎多少千米”,只要用“總距離除以總天數(shù)就等于一天的距離”。因此,小學生能夠在積極嘗試與驗證中得知這個思路的正確性,真正解決問題。
三、培養(yǎng)小學生解決問題審題能力應注意的問題
審題能力培養(yǎng)涉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以及數(shù)學能力等,因而是一個內容龐大、體系完整的人文工程,還需要教師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教師要注意審題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引導性,能夠有效引導小學生在積極研讀、主動思考、自覺推理和自主判斷中兼收并蓄,逐漸習得審題能力。
第二,教師要注意審題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漸進性和長期性,給予小學生充足的研讀時間、思考時間、推理時間和判斷時間,讓小學生在主體實踐中發(fā)展。
第三,教師要注意審題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的指向性和實效性,一切課堂活動都要圍繞著小學生解決問題方面審題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培養(yǎng)小學生審題能力。
教師不僅是數(shù)學知識的研究者和傳播者,也是解決問題的設計者和解決者,更是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者和指導者。因此,教師立足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特殊性,讓小學生在讀一讀掌握關鍵詞、想一想推敲邏輯性、做一做檢驗正確性中逐漸習得解決問題的審題能力,真正實現(xiàn)小學生的快樂認知、合作探究和全面發(fā)展,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好的優(yōu)秀人才,助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方衛(wèi)軍.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J].求知導刊,2020(39):53-54.
[2]王永燊.小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2020(26):193.
[3]張虎.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中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學大世界(中旬),202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