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強 張占帥 石金錚 劉俊峰 李卓然 趙韓婷 王亞玲 李方江
慢性心功能不全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由心臟結(jié)構(gòu)或功能異常導致的綜合征,病人多表現(xiàn)為下肢水腫、乏力、呼吸困難等癥狀[1]。由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可能導致病人出現(xiàn)室速或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部分病情嚴重的病人甚至可能出現(xiàn)心源性猝死,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2]。有研究指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體內(nèi)存在血流動力學負荷過重、炎癥、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可能損傷心肌的因素,可造成泵血或心室充盈率低下[3]。目前臨床上主要以降低病人病死率,提高病人生活質(zhì)量和延緩心肌重構(gòu)為主要治療目標[4]。心肌營養(yǎng)素-1(CT-1)和β-內(nèi)啡肽(β-EP)是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生物標志物,可有效評估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病情變化[5]。近年來,我院采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對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進行治療,并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審議并批準,將我院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間收治的100例符合入組標準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依照隨機信封法分為觀察者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中男36例,女14例,年齡60~77歲,平均(67.93±5.11)歲;病程4~9年,平均(7.46±1.83)年;平均BMI為22.43±2.74;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8例、Ⅲ級31例、Ⅳ級11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60~79歲,平均(68.06±4.74)歲;病程5~9年,平均(7.51±1.91)年;平均BMI為22.37±2.60;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7例、Ⅲ級33例、Ⅳ級10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符合慢性心功能不全診斷標準;(2)年齡60~80歲;(3)NYHA心功能分級Ⅱ~Ⅳ級;(4)臨床資料完整且正常配合治療;(5)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1)合并糖尿病或甲狀腺相關功能異常;(2)肺、腎、肝功能嚴重異常;(3)急性或終末期心力衰竭;(4)合并腫瘤;(5)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6)主動申請退出本研究。
1.4 方法 對照組病人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使用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限制鈉鹽和水、糾正電解質(zhì)失衡、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藥物進行綜合治療。觀察組病人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諾華制藥,J201710354,批號:1904191、1912101),起始劑量為單次50 mg,每天治療2次,后每2周增加1次劑量,單次增加劑量50 mg/次,最大使用劑量為200 mg/次,2組病人均持續(xù)治療3個月。
1.5 觀察指標 (1)治療3個月后對2組療效進行評估,顯效:臨床癥狀消失,NYHA改善2級以上;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NYHA改善1級;無效:癥狀和NYHA未見改善。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記為總有效率。(2)治療前后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對病人心功能指標進行測定,包括每搏心輸出量(SV)、LVEF和左心室舒張末內(nèi)徑(LVEDD)。(3)記錄病人6 min步行距離(6MWD),并采用明尼蘇達心力衰竭生活質(zhì)量問卷(MLHFQ)對病人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評分越低則病人生活質(zhì)量越高。(4)治療前后采集病人空腹靜脈血,離心收集血清,并采用ELISA法檢測病人血清中CT-1、β-EP水平,所用試劑盒購自杭州聯(lián)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嚴格遵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4.0%,明顯高于對照組(7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n,n=50)
2.2 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和6MWD比較 2組治療前心功能指標和6MWD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LVEF、SV和6MWD均明顯高于治療前,LVEDD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和6MWD比較
2.3 2組治療前后MLHFQ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MLHFQ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MLHFQ評分均明顯較治療前降低,2組間比較,差異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MLHFQ評分比較分,n=50)
2.4 2組治療前后血清CT-1、β-EP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CT-1、β-E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CT-1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β-E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改善更明顯(P<0.01)。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清CT-1、 β-EP水平比較
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多伴隨運動耐力下降、肺體循環(huán)充血、心功能障礙,若病人不及時進行干預,可能導致病人出現(xiàn)嚴重心律失常及神經(jīng)和體液激素改變[6]。一般情況下,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在臨床中具有發(fā)病遲緩、病程長的特點,且高血壓、冠心病、擴張型心肌病等均可能是導致該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7-8]。既往主要采用利尿、擴血管、強心等手段對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進行治療,通過早期控制手段修復生物學性質(zhì)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抑制劑,改善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預后質(zhì)量[9]。
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是近年來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的治療多種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之一,可有效抑制腦啡肽酶分泌,拮抗血管緊張素受體的作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是2018年心力衰竭指南中推薦使用的心力衰竭治療藥物[10]。藥理學研究結(jié)果顯示,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可有效抑制腦啡肽酶,阻斷1型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活性[11]。此外,沙庫巴曲纈沙坦鈉還可增強腦啡肽酶降解的肽類水平,并可有效抑制血管緊張素Ⅱ,產(chǎn)生一定的腎臟作用和心血管作用。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的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病人LVEF、SV和6MWD明顯高于對照組,LVEDD和MLHFQ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病人血清中CT-1和β-ET水平檢測的結(jié)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病人CT-1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β-E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本組結(jié)果表明采用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可顯著提高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臨床療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并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質(zhì)量。有報道指出,沙庫巴曲纈沙坦鈉可有效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的生物學活性,增強利鈉肽系統(tǒng)并抑制內(nèi)啡肽酶,同時可控制體內(nèi)醛固酮和腎素的水平,從而發(fā)揮降低血壓、擴張血管、降低醛固酮水平、改善病人血清標志物水平的作用[12],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似。
綜上所述,沙庫巴曲纈沙坦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的臨床療效,并改善病人心功能和血清中CT-1、β-EP水平。但本研究并未對病人的長期臨床療效進行追蹤,有待后續(xù)持續(xù)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