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垂泵
[摘? ? ? ? ? ?要]? 當代高校是培養(yǎng)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科學理念、提高知識水平、增強實踐才干的搖籃。大學生在高校當中奠定自己的事業(yè)基礎,同時也在其中得到文化熏陶和精神文明啟蒙。當代高校大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是得以承載高尚的道德、豐富的知識以及擔當起改造國家和社會重任的前提,高校大學生應該在適度的體育運動中經(jīng)受磨煉,強健體魄, 提高“身體”素質,從而提升精神文明素養(yǎng)。
[關? ? 鍵? ?詞]? 高校;健康教育;塑造;精神文明
[中圖分類號]? G710?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7-0142-02
早在1917年,毛澤東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上發(fā)表“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號召,其真正的寓意是指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蠻其體魄,即想要讓人們精神變得文明,應該先使他們的體魄變得更強健。
一、我國當代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及健身意識分析
我在從事高校輔導員工作將近6年的過程中,從與學生的接觸和觀摩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代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實則令人擔憂。部分大學生不但精神上追求不高,進大學之后,身體素質也明顯開始下降。試問沒有健康、強健的體魄,何談堅持遠大的理想?又如何能背負起祖國和人民的重托?據(jù)調查顯示,目前部分高校大學生精神素養(yǎng)下降的首要原因是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急劇下降。
據(jù)相關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現(xiàn)代大學生中,一周不進行鍛煉的學生占比為40.85%,有41.92%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健身的習慣,有9.62%的學生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進行鍛煉。運動和人的身體、心理聯(lián)系密切,健康的身體是擁有健康心理的前提。運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同時對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起著積極作用。運動可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調節(jié)人的情緒,提高人的精神及睡眠質量。在調查中顯示,有52.31%的學生的睡眠時間基本在6~7個小時,將近32.31%的學生經(jīng)常熬夜,無法保證正常作息。作息時間混亂和嚴重睡眠不足,造成64.23%的學生需要在白天睡眠45分鐘左右才能勉強恢復精力。除此之外,有2.69%的學生每天狀態(tài)很糟糕,上課常常睡覺,由此分析,是否經(jīng)常參與身體鍛煉對學生精神狀態(tài)的好壞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以上數(shù)據(jù)表明,現(xiàn)在大部分高校學生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這一類學生平時雖然沒有明顯的疾病,但在精神活力和適應能力方面卻有明顯下降的表現(xiàn),也容易引起其他各類的身心疾病。其次,這部分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意識的缺乏是忽略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再次,嚴重的睡眠不足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會削弱身體免疫系統(tǒng)功能,加大其他疾病發(fā)生的概率,或會誘發(fā)原有疾病發(fā)作,成為健康的重大隱患。
二、身體素質下降是降低高校精神文明標準的重要原因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理應也是全社會創(chuàng)建精神文明的傳播源、輻射源。高校大學生沒有健康的體魄,實際上會直接導致高校大學生精神追求水準的下降,即沒有精神追求,或者說在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精神方面都差強人意。這會直接導致大學生逐漸降低對個人自主意識、獨立精神、積極進取的要求,缺乏應有的正能量,一直沉迷于頹廢的大學生活,進而導致他們缺乏公德意識、規(guī)則意識,更不用談信仰。長久以往,這部分大學生會慢慢淡視對親人和他人應有的關心和尊重,這樣會拉低整個學生群體或者校園的精神水準,同理,也會拉低整個社會的精神水準。調查中,55%的學生睡眠不足是因為上網(wǎng)、打游戲等。由此可見,高校大學生中的“低頭族”、沉迷游戲、心浮氣躁等現(xiàn)象是沒有精神追求的直接表現(xiàn),有些甚至危及心理健康,導致大學生身心、學業(yè)各項弊端顯露無遺。
缺少精神上的追求,文明素養(yǎng)自然下降,這表現(xiàn)在大學生的思想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較為隨意,不注重培養(yǎng)高尚的人格和美的心靈,腐朽的生活方式使大學生面臨思想上的嚴峻考驗,如何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時代和歷史發(fā)展必須面臨的重大問題?!拔拿髌渚?,野蠻起體魄”對當代大學生教育的重要啟示,是建設當代高校大學生優(yōu)秀的精神文明的基礎。
三、強健的體魄是塑造當代高校大學生優(yōu)秀精神文明的前提和關鍵性因素
當代高校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樣子就是祖國未來的樣子。促進當代大學生身體健康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引用“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是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角度上強調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旨在強調體育鍛煉給學生在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只有積極參與體育健身運動,鍛煉強健的體魄,磨煉頑強的意志,才能凝聚和煥發(fā)青春力量,繼而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有所貢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付出努力。
周恩來同志曾說過:“健全自己的身體,保持合理的規(guī)律生活,這是自我修養(yǎng)的物質基礎?!睕]有強健的體魄,當代高校大學生就有可能會成為溫室里的花朵,不能在基層一線艱苦的環(huán)境中砥礪品質和強化本領,也就不能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沒有強健的體魄,試問毛澤東同志當年如何能走完艱難困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如何能在抗戰(zhàn)中不眠不休連續(xù)奮戰(zhàn);又如何能和戰(zhàn)友們領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人民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不斷經(jīng)歷挫折和失敗,克服千難萬險,在中華民族危難時刻力挽狂瀾,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創(chuàng)建了新中國。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進行過論述:“即使人具有偉大的心靈、快活樂觀的氣質,也會因健康的喪失而黯然失色,甚至變質,健康實在是成就人類幸福最重要的成分?!笨梢?,強健的體魄是一個人得以承載高尚的道德、豐富的知識以及擔當起改造國家和社會重任的前提。這和“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是同樣的道理!通過相應的學校政策、行文規(guī)定以及學籍管理規(guī)定,讓高校大學生進行適度的、一定量的體育運動,在運動中經(jīng)受磨煉,強健體魄,對學生“身體”素養(yǎng)的提升要高度重視是塑造當代高校精神文明的關鍵性舉措。只有“野蠻其體魄”起到真正的效用,“文明其精神”才能有機會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