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夏禹 楊理華 張海鵬 張驍
[摘? ? ? ? ? ?要]?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號召,提高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思政教學水平,提煉機械類實踐課程在內容設置、授課過程、教學目標和成績評定等方面的特點,梳理思想根基、學科思維、職業(yè)精神和家國情懷等思政要點,提出“點撥啟發(fā)—自主印證—提煉升華”鞏固思想根基、“設置問題—思考討論—分析評價”熏陶學科思維、“言傳身教—溝通糾正—納入考核”培樹職業(yè)精神、“素材導入—知識講解—職業(yè)暢想”弘揚家國情懷等思政要點導入范式,可以為機械類課程學習思政和開展思政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 ? 鍵? ?詞]? 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課程思政;導入范式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24-0119-03
課程思政是落實教書育人主體責任,確保“三全育人”要求實現(xiàn)的重要推動力,也是新時代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著力點[1]。機械類專業(yè)涵蓋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工業(yè)設計等專業(yè)[2],對于加速國家工業(yè)化進程、提高現(xiàn)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實踐實作類課程與學生能力養(yǎng)成、產學研轉換密切相關。本文立足于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的重要作用,系統(tǒng)分析對比課程特點,探索思政要點及其導入范式。
一、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的特點
(一)內容設置“實踐第一”
根據(jù)課程學習內容與教學目的,將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分為機械基礎實踐課、工藝流程實踐課、軟件實訓實踐課、綜合運用實踐課四大類。其中機械基礎實踐課包含工程圖學、工程力學實驗等課程;工藝流程實踐課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實地實習等課程;軟件實訓實踐課包括CAD制圖、SOLIDWORKS制圖、有限元分析等課程;綜合運用實踐課主要包括機械設計、生產實習等課程。上述課程均以實操為主、理論為輔,需要借助軟件、機械等工具,充分發(fā)揮學生動手能力、想象能力,以確保達到實踐課程的目標。
(二)授課過程“溝通流暢”
實踐課程不同于理論課程,學習難點不在于理解而在于實踐,既要求學生想到又要求學生做到,面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困難需要一對一指導、手把手教學,因此,四大類實踐課的授課方式“師傅帶徒弟”特征明顯[3]。這個過程雖然煩瑣但有利于教學效果實時反饋,無論是軟件實訓類課程還是裝備使用類課程,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均能在軟件或裝備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上得到體現(xiàn)。
(三)教學目標“易會難精”
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的教學目標可以概括為帶領學生認識裝備結構、了解軟件功能、掌握使用方法,這些教學目標普遍存在“重在學會、難在學精”等特點,往往需要大量實踐及訓練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教學目標側重于講授基礎知識、基本操作、基本流程,幫助學員形成課程基本概念,引導學員在課下練習過程中完成由會到精的轉變。
(四)成績評定“考查為主”
金工實習、畢業(yè)實習等課程往往沒有統(tǒng)一、固定的評價標準,成績評定普遍采用及格與不及格兩級評價機制,評定依據(jù)一般是對課堂表現(xiàn)的考查而非量化的卷面成績或工程數(shù)據(jù)。這就導致在學員之中形成了機械類實踐課程重要性低、課程內容簡單、考核易于通過的錯誤認知。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課程思政必須適應這一特點,提高學員對學習內容重要性的正確認識,實現(xiàn)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思政要點
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特點是實踐實作要求較高,需要在實作中尋找課程思政的著力點、突破口。針對上述特點,筆者梳理了包括思想根基、學科思維、職業(yè)精神、家國情懷四類思政要點。
(一)形成牢固的思想根基
機械類實踐課程以實操為主、理論為輔的特點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量變質變規(guī)律、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三大規(guī)律具有強烈的印證關系[4]。要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yǎng),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地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現(xiàn)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原因和結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現(xiàn)實、內因和外因、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增強辯證思維、戰(zhàn)略思維能力,以便在工程實踐中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二)建立典型的學科思維
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中,工藝流程實踐課、裝備使用實踐課均涉及多個操作步驟,有些步驟可以互相調換,有些步驟不能調整,有些操作可以簡化,有些操作不可缺省,規(guī)定建立依據(jù)的就是邏輯思維[5]。此外,軟件實訓實踐課、裝備使用實踐課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借助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中工具或軟件功能衍進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絕佳案例;綜合運用實踐課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保證結構可靠度的情況下節(jié)約建造成本,是激發(fā)學生安全思維和成本思維的典型課程。
(三)塑造崇高的職業(yè)精神
機械類實踐實作課程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是賦予學生“修行在個人”的思想認識,工程力學實驗、金工實習等“手把手教學”課程是進行職業(yè)精神教育的重要陣地。教師在傳授技能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勞動者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yǎng),只能依賴于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這是現(xiàn)代大工業(yè)的組織制度與操作流程無法承載的。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好一對一指導、即時反饋等時機,利用師生對比、學生對比等方法,可以培樹學生敬業(yè)、精益、專注、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