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宇迪
摘 要:什么是教學策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般而言,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制訂的一些教學計劃和采用的一些教學措施。教師可根據(jù)學科、題材類型及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選擇不一樣的教學方法,它是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靈活處理的過程。
關鍵詞:教學策略;教學過程;教學措施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學方式和行為,廣義上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學的策略,而狹義上則專指教的策略,屬于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完成教學目標和適應學生認知需要而制訂的教學程序計劃和采取的教學實施措施。
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技術;二是這些方法技術的操作;三是操作中的要求和有計劃的操作程序。同時,在教學活動四維目標上,它是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靈活處理的過程。下面以《初識畫圖》為例從這三個方面分別談一談課堂中的教學策略。
一、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和技術
首先,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如何選擇最優(yōu)方法成為教師考慮的主要因素。我們這里談到的“優(yōu)”不僅僅是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是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做到保證質量,同時考慮到學生不同的驅動力,不同的認知水平等,從而實現(xiàn)讓課堂滿意度高的目標。本課中教師用到了講授法、問答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等。
談到畫圖,一般我們都會想到用紙和筆作畫。對于天真的孩子們來講,可能也沒有其他的答案了。而我們這課肯定講的不會是傳統(tǒng)的紙筆作畫,所以先用到了動畫導入。對于教師所要解決的問題和學生原有的能力之間存在的差異,我們就要通過適當?shù)囊龑?,把學生“引入正途”。再通過教師講授和一問一答方式,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同時學生參與到和教師的互動中,不僅讓教師達到了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還讓學生提高了興趣,加深了印象,這恰恰就是我們需要的“優(yōu)”。
二、方法技術的操作
教學策略服務于真實的課堂教學,是為了讓教師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教學策略的選擇不能是隨意而為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標的。不管是誰,對新的事物都需要一個過程去學習去適應。成人可以通過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縮短這個過程,但很多情況都是因人而異的。對于學生來講,他們的經驗缺乏,知識儲備也不夠豐富,在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上肯定會弱很多,并且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之成人更大。那么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是如何揚長避短,讓學生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內認識新事物,這就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了。
在《初識畫圖》這一課中,用計算機來畫圖對學生來說就是一個新鮮的事物。不像用紙筆畫那么直白簡單,在計算機中有嚴格的規(guī)范,什么圖標代表什么功能,只能選中對應的圖標才能實現(xiàn)相應的功能。于是,在這里教師用到了演示法和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配合板書、投影等多媒體材料向學生傳遞語言信息的方法就是講授法,是一種教師講、學生聽的活動。其優(yōu)點是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tǒng)的知識。配以演示法,用這些形式不同的直觀化方式,來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或已有的理性認識,讓學生眼耳并用,克服了單純講授和演示的缺點,讓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直觀性更高,從而使學生在短時間內認識用計算機來畫圖這一新穎的方法。
三、操作中的要求和有計劃的操作程序
不管哪種教學策略,都與其相應的教學目標是一一對應的,具備與之呼應的方法、技術和過程,這些要轉變?yōu)榻虒W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具體行為,這就要求教學策略必須有操作性。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教學策略一般是沒有可操作性的。任何教學策略都要與教學目標中的特定要求相關,擁有相應的方式和方法。從這一方面來說,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標而定制的方案計劃,并且可以轉化為具體的外部行為,最終通過外部行為來達到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講究操作性的課程。學生在了解了理論知識以后,就需要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來完成鞏固。這就是信息技術課程的獨特之處,也是其魅力所在。這種操作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并且和學生的興趣個性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往往能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在本課中,教師在介紹完畫圖的一些基本圖標后,自己先畫了一個簡單的圖畫,然后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畫出一個相似的圖形。
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可以檢驗學生對于本課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紤]到學生的層次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于是先要求學生用一點時間模仿畫,接下來才讓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創(chuàng)新畫,畫出不同的東西,畫出更多裝飾的東西。在實踐中學會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學會進步。而這也正是信息技術課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點。
不管是哪一種教學策略,都有指定的教學情境、指定的教學內容、指定的教學目標。所以說不存在萬金油式的教學策略,只有在對應的范圍里,在特定的情況下,相應的教學策略才能發(fā)揮出它應有的價值。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達到了既定的目標,解決了預期的問題,一個策略就完成了它的使命,那么在接下來的過程里我們就必須探索新的策略。
參考文獻:
[1]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案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構建高效課堂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
[3]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評價策略[M].中山:中山大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