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歪梳苗服飾作為苗族服飾的一個分支,其服飾紋樣承載了歪梳苗婦女的精神世界和審美探索。通過大量的文獻采集,本文以貴州省納雍縣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為主,就其服飾紋樣的分類、造型特征等方向進行研究分析,歸納出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的藝術風格,以及服飾紋樣的構成形式、制作工藝等韻律美特征。通過對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的調查分析,更能理解和挖掘其中所寓含的文化意蘊與傳承價值。
關鍵詞: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造型特征;制作工藝
納雍縣的苗族文化也是納雍縣獨具特色的一道靚麗風景,每一種紋樣都有自身的誕生意義和精神內涵,正是因為這些紋樣的構成和組合,使得我們能夠一窺其苗族的歷史跡象和文化史詩。歪梳苗是納雍縣苗族四個支系的其中一支,每一個支系的服飾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值得研究的方向且具有歷史價值。歪梳苗因其服飾的主體色調為黑色,所以又叫黑苗。根據(jù)當?shù)匾鸦閶D女頭上飾以一個小巧玲瓏的雕花木梳為裝飾,以螺旋形偏插于頭部的后右側而被稱為“歪梳苗”,發(fā)髻梳理得平滑且一絲不茍,很像日本現(xiàn)代婦女及唐代宮廷女子的發(fā)式。本文從貴州省納雍縣歪梳苗女裝服飾的紋樣入手,研究分析整理出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的藝術風格和造型特征。
一、服飾紋樣的分類
專家學者認為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史書,苗族是個無字民族,苗族先民在遷徙過程中為了紀念故土,便把沿線途中的所見所聞通過自身的技藝和智慧將其融入凝結在服裝上,于是歷史事件的記載主要靠服飾文化來記載;靠口述古歌來流傳;靠演唱的歌謠來傳承;用言傳身教來記憶歷史事件全過程。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的形成便是經歷了這樣的一個歷史過程,苗族先民把在生活中見到過的和與之相伴的花卉等紋樣融匯在服裝上,透過這些服飾紋樣,我們能夠感受到苗族先民們早先生活的跡象和對故土深沉的愛戀。這里筆者以納雍歪梳苗百興式女裝服飾實物照片為例,將服飾紋樣分為三大類,即動物紋樣、植物紋樣、綜合紋樣。
在紋樣方面,蝴蝶形制的紋樣在納雍苗族的四個支系中都存在,這其中箐苗和歪梳苗的蝴蝶紋樣最具特色。箐苗的蝴蝶造型古樸、大氣,圖案紋樣不拘一格、變化莫測,不留心觀察很難一眼辨別出蝴蝶的具體形態(tài)。歪梳苗蝴蝶花紋曲線流暢、形體秀美,視覺上帶給人一種靈動鮮活、翩然起舞的的姿態(tài)。除此之外,在納雍苗族的四個支系中,語言各異、生活習俗也各不相同,但是各支系之間也常有往來,還有的相互通婚,相處和諧,所有在服飾紋樣都有相互借鑒、融合。
二、服飾紋樣的特征
(一)紋樣組合規(guī)律
在形式美學法則中,對稱與均衡美學法則在苗族服飾制作運用最為廣泛。就以納雍歪梳苗百興式女裝服飾為例(如圖所示),圖上“凸”字形圍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兩邊裝飾帶都是刺繡工藝,背面皆是用蠟染圖案做裝飾。“凸”字形圍腰的上半部分以花卉紋為中心位置向四周延伸,形成的形式對稱、均衡,這樣的形制不僅讓裝飾意味更加濃厚,還能起到凸出中心、聚集焦點的作用。
(二)紋樣用色搭配
用色搭配方面,為了突出視覺中心的紋飾圖案,主次分明的同時,自然要弱化邊緣紋飾。在歪梳苗服飾的主體紋樣的周圍,我們可以看到不同的紋飾表現(xiàn)方式,例如有釘線繡、鎖繡等顏色比主色圖低調的色系作為裝飾邊,以此來烘托出主體圖示,營造出圖案豐滿的半立體效果。就“凸”字形圍腰上面的繡面來看,色彩搭配輕重有度、巧妙的運用漸變色、互補色過度,豐富了色系效果、奠定了整體基調。
三、服飾紋樣的制作工藝
苗族歪梳苗這個支系以刺繡工藝最為著名及精美。刺繡就可分為數(shù)紗繡、剪紗繡、蠟染繡、編織繡、拼貼繡、滾繡、破絲繡等等。歪梳苗百興式女裝服飾上的刺繡大面積的是用的破絲繡這一工藝,破絲繡又屬于平針繡的范疇,突出的特點是將一根普通絲線劈破成數(shù)根細絲使用,少則3至5根,多則十余根。劈成的細絲需要從皂角米漿中穿過,待干了之后用細小的繡花針來刺繡,這一步是為了讓細絲更有光澤、更加順暢,也增加柔韌性。苗族婦女制作破絲繡時手持布直接刺繡不需要繡繃,事先剪好需要繡制的紙底花樣再來刺繡,這樣繡制出來的紋樣具有半立體效果且繡面光滑平整,構圖密集。此外,除了破絲繡還有蠟染、挑花等等精美的工藝都在這件歪梳苗百興式女裝服飾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大放異彩,讓人細膩的感受到了歪梳苗這一支系的溫潤與活力。
結論
納雍歪梳苗女裝服飾紋樣不管是從紋樣的分類、紋樣的特征亦或是紋樣的制作工藝等方面都有自己相對完整的藝術認知和實操體系,審美意識也具有前瞻性,人們能從其中獲取靈感并找到設計的突破口。不管是植物紋樣,還是動物紋樣等等,每一種紋樣的構成和出現(xiàn)都凝結了苗族人民的智慧結晶,納雍苗族歷經歷史的風霜,把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融入到精神里,化作奮進的養(yǎng)料和精神源泉。也許每一位觀賞者都或多或少被這一針一線、一筆一“畫”所觸動,為了使歪梳苗服飾紋樣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和升華,吸收營養(yǎng)并傳承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這一文化源流向前發(fā)展且生生不息。
參考文獻
[1]華梅.人類服飾文化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2]李奇菊,龍雪.貴州省納雍縣歪梳苗服飾紋樣的形式美[J].絲綢,2017(5).
[3]楊正文.苗族服飾文化[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98.
[4]祝緋.納雍苗族服飾[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龍洋風(1996-06),女,苗族,貴州銅仁人,貴州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間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