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皓斌
摘 要: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全面發(fā)展,其中美育的主要載體之一就是美術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具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也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宣泄情感的途徑,對學生的發(fā)展很有利。小學階段學生社會閱歷少,心靈單純、想象力豐富就如一張白紙。此時重視美術繪畫教學,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能夠鑒賞美術作品,創(chuàng)造繪畫作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能力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十分有幫助。
關鍵詞:繪畫;教學;天真爛漫
一、 引言
天真爛漫是小學生性格的特點之一,此階段的學生沒有經歷過復雜的事情,生活的無憂無慮。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能夠使得學生具備童真和童趣,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從年齡來看還處于兒童階段,想象力最為豐富,此時學生的繪畫作品也會是最具想象力的。美術教師在教授繪畫技巧的同時也要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為此文章將主要研究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中保持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和想象力的有效途徑。
二、 尊重學生繪畫創(chuàng)意激發(fā)繪畫興趣
天真爛漫的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想象力豐富。在學生心中天空可以是多彩的,動物可以說話,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在小學生的心里世界是溫暖的、多彩的,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教育內容之一,繪畫又是美術教學中的重點,是最為直接也是最容易實現(xiàn)的美術教學內容之一。在進行美術繪畫教學時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尊重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意,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繪畫,這樣才能夠切實地激發(fā)學生的繪畫興趣,使得學生將繪畫當作是興趣愛好。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設計一個繪畫主題并且將之作為導入,先不讓學生繪畫而是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此時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態(tài)度,要對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肯定,不要去限制學生的想法。允許學生提出違反常規(guī)知識的想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激發(fā)。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主題——海洋,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想法說明海洋的顏色、海洋里會有什么樣的動物、動物可能會做出哪些動作等。讓小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學生對即將的繪畫內容會產生強烈的興趣。且小學生的向師性心理是很強的,當學生發(fā)現(xiàn)教師對自己想法認可時,想要將想法變成繪畫的現(xiàn)實性作品的想法也就會更加的強烈。這樣接下來的積極興趣將會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對美術學習的想法也會更加的強烈。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學生的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想法的確是常常存在天馬行空的情況,但是這是需要建立在對教師所提出的繪畫主題,或者是學生有一定了解的情況下,學生才能夠展開合理的想象。
三、 教授學生繪畫技巧提升教學質量
要想提升繪畫作品的質量僅靠激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顯然是不夠的。想象力只是一個想法,而非實際作品。小學生在將想法落實在紙上時,很有可能因為學生自身繪畫能力的限制而出現(xiàn)繪畫作品呈現(xiàn)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的情況。而且一個好的美術繪畫作品也并非紙上的事物越多越好,要求的是和諧美。但是小學生在不懂繪畫技巧時,就會出現(xiàn)事物極多或者編排混亂的情況,使得原本的創(chuàng)意是十分,結果實際繪畫效果只有五分的情況。雖然說小學生年齡小,審美能力不足,但是對作品的美丑還是有一定的判斷力的。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繪畫的作品與他人的作品相差甚遠時也會感到傷心,擔憂教師的批評,從而導致學生不敢再將自己的想象力應用在美術繪畫作品之中,只是按照自己看到的事物模樣中規(guī)中矩的繪畫,這反而限制了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為此教師需要在美術繪畫教學時教授學生繪畫技巧,讓小學生學會怎樣去將自己的想法更好地展示出來。首先,要讓學生懂得構圖飽滿,主體物要擴大的繪畫技巧。構圖飽滿其實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統(tǒng)籌規(guī)劃的能力以及整體思維,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強調繪畫時要考慮紙張的大小,提前做好排版,通過繪畫內容的比較來突出重點。這些內容僅靠教師口頭描述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可以找一張學生喜歡觀看的動畫片圖片,像是熊大、熊二追光頭強這樣的圖片。此時原本的畫面構圖是很飽滿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其中的熊大、熊二、光頭強縮小,將圖片中的植物、太陽擴大,破壞其原先的平衡,然后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片,學生自然能夠感受到構圖飽滿的作用,懂得在進行繪畫時要突出重點。其次,要讓學生懂得繪畫內容豐富,構圖色彩鮮艷,以小學生目前的繪畫能力是無法將一個事物畫得精巧的,內容過少只會讓繪畫作品顯得非常的單一,無法突出小學生天真爛漫的性格以及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學生在看到自己單一的作品時也會感到挫敗感,對于繪畫的興趣也就很難堅持下去。同時小學生對于顏色的喜好是很明顯的,例如,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圖畫書顏色都是多樣的,教師在教授繪畫技巧時也要肯定學生對顏色的喜好,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繪畫時多采用一些色彩,讓學生的繪畫作品看起來顏色更為鮮艷。最后,讓學生大膽繪畫線條,線條是構圖的主要內容,通過長短粗細不易的線條能夠勾勒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在小學美術教材有專門關于線條的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此部分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對線條的重要性,以及繪畫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圍繞不同美術繪畫作品線條的比對,不同形式線條在作品中的作用,以及同一個位置運用不同線條的效果差別進行教學,促使學生對線條的使用方法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四、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繪畫內容
要想提升繪畫教學質量,教師除了要將精力聚焦課堂之外也需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豐富小學生的繪畫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以及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小學生多數(shù)貪玩好動,在生活中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往往是一些特殊事物,即使是景物也是只關注不同季節(jié)轉換時產生的天氣變化,但對于生活中常見的景物會習慣性的忽略。例如,教師向學生提問“黃昏時天空是什么顏色的?”部分小學生都回答不上來。針對這種情況美術教師則應該承擔起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活的責任,藝術本身就是生活的還原和升華。既然小學生自己不會主動觀察生活,美術教師則可以通過設計任務的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例如,在進行《平凡的美》的教學時,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前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身邊的事物,可以是天空、樹木,也可以是玩具等,讓學生思考這些事物美在哪里?具有怎樣的特點?然后,在課堂教學時引出課題,讓學生分享自己觀察的結果。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在教學時將學生帶到校園之中,讓學生觀察校園中的景物,要求學生找到自己認為美的地方,并且要求學生說一說美在哪里?在學生觀察結束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去將看到的美麗景物或者事物繪畫出來,在這樣的方法影響下學生對生活中的美會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同時小學生也會認識到真正的美往往就在生活之中。而且通過這種觀察、繪畫的教學過程,這些學生觀察到的事物都將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之中,此后在繪畫時都將成為學生繪畫的內容,隨著積累的增多,學生的繪畫內容也會越來越豐富,學生能夠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再加工的素材也就越來越多,對提升小學生繪畫能力具有顯著的作用。